雲橫秀嶺圖

雲橫秀嶺圖

《雲橫秀嶺圖》是元代畫家高克恭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圖可分三層,近景為溪水汀渚、山坡叢樹;中有雲煙璦蘧,輕籠慢回。雲中有數峰挺出,頗似李成構圖。山峰煙樹多用米點,而脈絡氣氛又頗近董、巨。作者用筆粗重,但不求雄勁,只務渾莽滋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橫秀嶺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規格:縱182.3厘米,橫106.7厘米
  • 材質:絹本
  • 作者:高克恭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畫作類型:設色畫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雲橫秀嶺圖
此幅畫中為聳立之高山,秀嶺突兀,主峰峙立,兩側山勢較矮小,與主峰形成“山”字形,山腰白雲繚繞,似一片空曠,山腳霧氣蒙蒙,樹林陰翳,遠看樹木時現時隱;一灣清水由遠而近緩緩流過,河岸兩邊坡石錯落起伏,迂迴曲折,幾間茅舍、蘆亭掩映於豐茂的林木之中,只露出屋角。
此畫無款識,上方有鄧文原、李衍兩人題識。李衍題識“子謂彥敬畫山水,秀潤有餘而頗乏筆力,嘗欲以此告之:宦遊南北不得會面者十餘年矣:此軸樹老石蒼,明麗灑落,古所謂有筆有墨者。使人心降氣下,絕無可議者。其當寶之,至大己西夏六月薊匠李衍題。”鄧文原題識云:“往年彥敬與仆交極厚善,嘗見作畫時,真如蒙莊所謂佝僂承蜩者,蓋心手兩得,物我俱忘者也:此卷擬董源,尤得意筆也:九原不可復作矣,令人雪涕:鄧文原題。”另有王鐸的題汜和乾隆題詩,王鐸雙跋,上跋字兼隸法,大寸許,甚古雅,謂:“高尚書畫,神氣淋漓,巍峨滋長,展口造化從毫,天地無功。”

創作背景

《雲橫秀嶺圖》創作於至大二年(1309年),是高克恭去世的前一年所作,為他成熟時期的代表作。

藝術鑑賞

構圖

此軸構圖和畫面氣息,尚有五代、北宋餘韻,白雲在山間迴旋飄動,秀嶺突兀,主峰特立,群峰環繞俯仰,有如眾將簇擁主帥。山頂青綠點苔,以顯樹木蓊鬱蒼茫之勢。近景取山坡兩角,分座左右,兩坡間、溪水諼流出,遠處小橋、水口,明晰可見。

技法

此圖氣勢整然,既雄偉而又十分幽靜。此畫在用筆方面,表現山及樹木所采之墨法,可看出深受米芾山水畫的影響,山林多為米家橫點,另外在土坡上,也運用了二米外別種畫法,即山坡又用董、巨之披麻皴。山頂青綠點苔,以顯示樹木蒼茫之勢。近景取山坡兩角,坡腳山石均用粗筆勾皴,勁硬有力。山石多用米點皴,但又揉進新的變化,如山巔的“礬頭”,水邊的卵石以及米點之下的“披麻皴”。坡上雜木茂密,密而不塞,繁而不亂,故枝葉穿插,安排井然有序。樹葉以粗筆點染,近濃遠淡,層次分明,即使遠樹,由於細筆橫點樹葉,筆路明晰,清而不糊。坡間茅亭掩映林間,難得靜謐無人,顯得非常幽靜,是一個可居、可行、可臥、可游的幽稚環境。總之,此圖頗似米家山水,山林多為米家橫點,這是得益於米家父子;但山坡又用董源,巨然之長披麻皴,這種點皴結合的畫法,即是高克恭山水畫特點。

名家點評

全國藝術學學會會員趙盼超:《雲橫秀嶺圖》畫面空間表現採用平遠、高遠並用的方式,近景坡石疏林,湖波蕩漾,遠景雲霧迷濛,秀林掩映其中,遠處高山聳立,兀立雄強。

歷史傳承

此畫經梁清標及清內府收藏,有梁氏和清內府諸藏印,曾入《大觀錄》和《石渠寶芨續編》等著錄。

作者簡介

高克恭(1248—1310年),字彥敬,號房山,大都(今北京市)房山人。祖上為西域人,後占籍大同(今山西大同),其祖父始與漢族通婚。父高亨奉母居房山,隱居不仕,治經學,對高克恭有很大影響。高克恭27歲入仕途,從小吏作起,累官至太中大夫。高氏能詩擅畫,又兼數次赴江南任,因而與南方漢族文人士大夫交往頗多。在繪畫方面,他擅長山水、墨竹等題材。山水初學米氏父子的水墨雲山畫法,繼而法董、巨、李成諸家,融會貫通,終成其筆墨淳厚、煙雲流潤、水墨洇暈的獨特的山水畫風格。墨竹宗法金代王庭筠,筆法渾厚,富有生意,在元代初期畫壇享有很高的聲譽,與趙孟頫齊名,時有“南趙北高”之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