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掘
發掘地點:雲南昆明官渡區小板橋鎮羊甫頭村
發掘時間:1998年9月-1999年6月
發掘單位: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館、官渡區博物館
滇文化
墓葬分大、中、小三種,均為豎穴土坑墓,多數有腰坑,部分有腳窩,生、熟土二層台。大您記戀、中型墓均有棺槨。葬俗多而奇特,疊葬最多達五層,另有合葬、叢葬及殉葬。隨葬品有青銅工具、兵器、農具和大量漆木器、玉石器、金銀器等4000餘件,特別是M113出土的大量完整的漆木柄兵器、工具、農具和一組造型各異的漆木雕,色彩鮮艷、保存完好,為雲南地區首次出土,填補了雲南出土文物中漆木器的空白,極大地豐富了滇文化的內涵,也為研究農具和兵器府拒辨煮的木柄如何與金屬頭安裝成一體增加了實物依據。
再次發掘
2016年7月至9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官渡區博物館,對昆明羊甫頭墓地展開新一輪考古發掘工作。此次發掘清理墓葬53座,出土各類器物313件(套)。野外考古工作已經結束,開始轉入室內資料整理階段。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羊甫頭髮掘現場負責人胡長城介紹稱,此次發掘區位於1998年至2001年度發掘地的東北角,屬兆雅挨於墓地的邊緣地帶。由於歷經多次自然和人為活動,原生地層已面目全非。發掘單位花大量人力物力將地表雜物清理後,採用最新套用驗囑技術,方才開始正式發掘。2017年3月新發掘中又取得突破,出土各臘設戶類器物313件(套),並發現少見的四層疊葬等現象,為研究古滇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挖掘成就
據介紹,此次發掘歷時2個多月,出土各類器物313件(套),以陶器和青銅器為主,有少量銅鐵合制器、玉石器,未見漆木器。其中,陶器有陶釜、陶罐、陶杯、陶紡輪、陶同心圓紋盤等;青銅器有銅矛、銅劍、銅戈、銅啄、銅斧、銅削、銅爪鐮、銅臂甲、銅釧、銅扣飾等;其它質地的器物有銅柄鐵劍、石墜、瑪瑙、綠松石、石紡輪、玉玦等。
胡長城稱,此次發掘的青銅時代墓葬均為小型土坑墓,明清時期墓葬除一座為合葬墓外,其它都為單人葬。初步判斷,此次發掘的青銅時代墓葬年代大致定鍵精章和在戰國中期至西漢末期之間,具體年代需等到整理研究再定。而明清時期的墓葬,根據出土的多枚清市促料代銅錢,如“康熙通寶”、“嘉慶通寶”等,說明年代大多在
清代早中期。此外,根據墓葬器物及墓葬形制推斷,應為平民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