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漕澗鎮有悠久的歷史,曾有新石器時代文物和漢代青銅器出土,據專家考證,漕澗地區曾是西漢時 唐縣的治所。漕澗古稱“早竹”村,明朝洪武十五年在今仁山村設漕澗土千總。清初改為榮里,民國初改不第四區,並設立縣佐,民國十九年改為第五區,到民國二十五年裁撤,民國二十八年又改為永豐鄉,1949年改漕澗區,1955年3月劃歸怒江州瀘水縣,當年11月份歸回雲龍縣,1984年改為漕澗鎮,一直沿襲至今。
行政區劃
漕澗鎮轄7個村民委員會,200個
村民小組,156個自然村,2007年末全鎮總人口34311人,其中白族25624人,漢族4853人,彝族805人、阿昌族2415人,苗族538人,其它民族76人。 漕澗村:3727戶,40個村民小組,11個自然村,11501人 仁德村:1235戶,28個村民小組,17個
自然村,4423人 仁山村:1284戶,20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4964人 鐵廠村:1199戶,38個村民小組,33個自然村,4348人 大坪村:846戶,30個村民小組,35個自然村,3355人
鹿山村:753戶,25個
村民小組,25個自然村,3310人 新勝村:589戶,19個村民小組,26個自然村,2410人
經濟發展
2007年共種植泡核桃3863畝,全鎮泡核桃已達7.2萬多畝,優質泡核桃基地規模基本形成。三是畜牧業發展形勢良好。全鎮大小牲畜存欄73289頭(匹、只),出欄53400頭(匹、只),同比增長6%,全鎮共有養殖專業戶30戶,建成牛養殖示範小區3個,黑山養殖示範小區1個,活畜流通專業戶20戶,畜產品加工7戶。
文化教育
有一所縣級中學——雲龍二中,現有教職工104人,高中專任教師60人,國中專任教師27人,上學年在校高中生717人;有 2所鎮級初級中學,現有教職工77人,上學年三所中學在校國中生1884人;有10所村級完小,2個初級國小,20個村國小校點,上學年在校小學生2900人。全鎮教師編制275人,其中國中教師77 人,國小教師198人,中國小教師中,大學本科學歷14人,
專科學歷139人,中師學歷60人。
政務公開
為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推進我鄉政務公開工作,根據中央、省、州、縣《關於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見》有關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權利,進一步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推進廉政勤政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義務人和權利人
鎮人民政府是實施政務公開行為的義務人,應按照規定程式方式公開和提供鎮規範性檔案、行政措施、行政決定等政務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作為政務公開權利人,享有要求政務公開、獲取政務信息的權利。
公開原則
政務公開應當遵循合法規範、完整統一、真實有效、及時準確的原則。
公開內容
除涉及國家機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法規禁止公開的事項之外,下列事項應按照規定方式向社會公開:
(一)行政決策方面 1、法律、法規、規章、規範性檔案及其他政策性規定; 2、本行政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發展計畫、重大決策、工作目標及實施情況; 3、本鎮發展規劃、財政預決算報告; 4、本級政府向社會承諾為公眾辦實事的事項及完成情況; 5、重大決策或重大管理事項失誤及責任追究情況。
(二)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事項方面 1、疫情、災情或者突發公共事件的預報、發生和處置情況; 2、扶貧、優撫、教育、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方面的資源、分配、使用情況及依據; 3、社會捐贈及其分配、使用情況; 4、鄉鎮企業的設立、重組、改制、產權交易情況; 5、本行政區域內公益事業的投資、建設、使用情況; 6、違反承諾或違紀行為的投訴的處理辦法和結果,行政救濟的途徑。
(三)行政主體及行政執行方面 1、組織機構設定、設定依據,法定職能、職責,工作紀律、辦事規則,工作人員的姓名、職責分工、辦公地址、聯繫方式等; 2、政府組成人員任免、公務員招錄以及公開選任幹部等情況; 3、政府集中採購項目的目錄、採購限額標準、採購結果及其監督情況; 4、重要專項基金、資金的分配、使用情況和重要物資招投標、採購情況; 5、稅費徵收和減免政策執行情況; 6、征地拆遷、土地供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房地產市場情況; 7、重大基本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招投標和建設情況; 8、行政機關行政許可項目、非行政許可項目、其他公共服務項目和收費項目及其設定依據、辦事條件、辦事程式、辦事期限、收費標準、收費依據、辦理結果等情況。
(四)其他方面 1、在本機關範圍內公開事項:領導幹部在政務活動中廉潔自律情況;內部財務收支情況;工作人員的任免、獎懲及其他人事管理情況;工作人員福利待遇及生活救濟情況等; 2、依照有關規定應當公開的其他事項。
公開方式和要求
(一)政務公開應建立固定場所和載體,形式應體現直觀性、多樣性、行業性、地域性和發展性,內容應經常更新,準確及時,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1、政府網站; 2、政務公開欄。
(二)政務公開事項屬於日常性工作的,應當定期公開;屬於階段性工作的,應當逐段公開;屬於臨時性工作的,應當隨時公開。對事關全局、涉及公眾切身利益及公眾普遍關心的重要事項,實行決策前公開、實施過程中動態公開和決策實施結果公開。
(三)政務公開的政務信息自政務公開義務人做出公開決定之日起,須在7個工作日內進行公開,其內容發生變更、撤銷、終止的,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更新公布並做出說明,保證政務公開信息的有效性和準確性,避免誤導誤傳。
(四)政務公開義務人未按本實施方案第三條規定,政務應公開而未公開的,政務公開權利人可以通過口頭、書面、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要求政務公開義務人履行,義務人在接到權利人要求公開申請之日起,在7個工作日內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答覆。政務公開權利人申請公開的內容已經公開的,政務公開義務人應當給予指引。
(五)對於尚未確定是否屬於國家秘密範圍的政務信息,應當暫緩公開,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的規定對其性質予以認定,再決定保密或公開。
(六)政務公開權利人查閱公開的政務信息時,有權取得查閱證明或相關檔案、資料的複印件。
政務公開義務人根據本規定提供政務公開信息,只能向政務公開權利人收取預先確定標準的檢索、複印、郵寄等成本費用,不得收取其他費用。
成本費用的收取標準,由物價部門核准。
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 政務公開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鎮政府要把政務公開工作擺上重要議事議程,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積極穩妥,有序推進。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鎮政府成立以鎮長為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政務公開工作領導責任。黨政辦為政務公開工作辦事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政務公開工作。
(二)狠抓落實 要結合實際,認真研究政務公開工作,明確政務公開的目標、任務和要求,把政務公開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一要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二要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建立政務公開投訴受理制度、定期監督檢查和通報制度、政務公開內容備查制度、責任追究制度,使已開展的政務公開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同時要根據新形勢和新的發展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擴大政務公開範圍,滿足民眾的知政要求,做到應當公開的必須全面公開,內容必須詳實,責任必須明確,把政務公開工作作為服務社會的有效載體和聯繫民眾的橋樑。 (
三)強化監督 要健全監督網路,通過設立投訴信箱、公布監督投訴電話、從社會各界聘請政務公開監督員等多種形式,自覺接受民眾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政務公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每半年要對政務公開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一次自查、總結,並將工作總結報縣政務公開領導組辦公室。
(四)責任追究 違反本實施方案規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向鄉政府或鄉紀委投訴。受理機關接到投訴後,應及時調查處理,並給予書面答覆。對違反政務公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1、未向上級人民政府政務公開工作領導機構報告政務公開工作的; 2、未將應當公開的事項及時公開的; 3、政務公開的內容不真實的; 4、不按規定方式公開應當公開的事項的; 5、不按規定要求為有關單位和個人查詢複製有關資料提供協助的; 6、對於監督檢查機關責令整改的問題,拒不整改的; 7、泄露黨和國家秘密及個人隱私的; 8、對投訴、調查人員打擊報復的; 9、其他違反政務公開規定應給予行政紀律處分的。
從文獻名幫---大理往西行程3小時,您將到達堪稱溫泉之鄉的雲龍縣漕澗壩子。當您進入壩子西邊的下澡潭,猶如踏入仙境,這裡有世界上十分罕見的溫泉瀑布,瀑布源頭泉眼水溫高達86oC,水流量大,水質好,瀑布之下的泉水匯成一條寬3米,長3000多米的熱水河,匯入滔滔怒江。民間稱之為下澡潭的溫泉群,含溫泉瀑布、熱水河、疊水岩澡潭、官澡潭、柏素澡潭(又名鴛鴦澡潭)、內宮澡潭、聖
水井和燙羊池等十幾處泉眼,屬高熱單純硫磺泉,內含十六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療疾健膚之神效。人們扶老攜幼、安營紮寨,一住十天半月,利用天賜溫泉療疾治病已有悠久的歷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婦科疾病、眼疾、胃十二指腸潰瘍、風濕痛等等患友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飲療、蒸療、浴療、康體健身,裕達而歸,根據不同人群的喜好,在露天游泳池和泡池裡浸泡溫泉可沐浴陽光、仰望藍天白雲、觀看頭頂上飛過的小鳥、聆聽溫泉林里的蟬鳴、嗅聞泉邊野花之香,仰臥泡池邊的天然石岩上,流動的泡池之水拍打著您的裸身,您可酣甜入睡。很有幾分山野的情趣。在露天泡池和游泳池裡,休閒度假的遊人都喜歡男男女女泡在一起,大家脫去正裝,只穿泳衣,還原了人的自然本色,相互間比平時看得更加透徹,沒有了職業和名份的區別。而在別墅式的官澡潭就不同了,歷代官吏獨霸著官澡潭洗浴,久而久之習以為常,有名份的人才能進官澡潭浸泡,而在官澡潭浸泡過的達官貴族,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升遷,真是巧而合之。方圓的名人都爭先恐後的慕名到官澡潭泡泉滌身,內心祈求升遷。 漕澗下澡潭是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這裡山體綿延,流水潺潺,林木蔥茂。在這裡泡溫泉、清心滌身、品味聖水井的泉液、觀雲海起伏、身置幽靜的山林中,一種原始的神秘感便會從您的心底油然升起,真是一個休閒度假、療疾康體的聖地。好客熱情的白、苗、彝、阿昌等族的鄉友們盼望您的到來,共享天籟神韻!
一是穩步抓實糧食生產。二是泡核桃種植穩步推進,逐步形成規模。
漕澗鎮地處三江併流的交界地,是典型的高山冷涼氣候,有天然溫泉(上、中、下)三個澡塘,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漕澗的天然氣候使面臨瀕危植物——紅豆杉,在本地長勢良好,鎮黨委政府根據地區優勢,通過項目帶動,將紅豆杉產業作為本地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截止2007年,漕澗鎮已種紅豆杉上千畝,同時漕澗鎮地處大理、怒江、保山三地州結合部,區位優勢強,是發展各種現代工業型企業的首選之地。漕澗鎮歷來是商家的一片熱土,鎮黨委、政府熱忱歡迎廣大商家前來我鎮投資辦廠。
人口衛生
漕澗鎮轄7個村民委員會,200個村民小組,156個自然村,2006年末全鎮總人口34338人,其中白族25679人,漢族4892人,彝族781人、阿昌族2374人,苗族534人,其它民族78人。 醫療衛生實行一體化管理,新增了一百多萬元的醫療設備,1500㎡的衛生院綜合大樓已經開工建設,醫療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全面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80%以上並逐年提高,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教育基本情況 漕澗鎮是雲龍縣經濟中心,大理州經濟強鎮,雲南省經濟重鎮。全鎮國土面積393.65平方公里,總人口34338人,有漢、白、彝、阿昌等12個民族,轄7個村民委員會156個自然村。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二中校園占地面積13833.5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6659平方米,鐵廠初級中學校園占地面積12527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2460平方米,漕澗中學校園占地面積6533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4872平方米。全鎮國小校占地面積62727.7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19643平方米。 漕澗鎮仁山村阿昌族教育發展情況:阿昌族是我省七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在大理州境內,雲龍縣漕澗鎮仁山村是唯一的聚居地。解放前由於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等原因,阿昌族不敢承認自己的族屬,自稱“漢族”。解放後,隨著黨的民族政策的深入落實,阿昌族人民強烈要求恢復原來的族別,經過各級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反覆調查,大理州民族事務委員會於1988年正式批准承認居住在漕澗鎮仁山村的315戶、1576人為阿昌族。阿昌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阿昌語支。歷史上由於與漢族和白族長期雜居,漕澗鎮仁山村的阿昌族已多部分講漢語,大部分人通曉白語,阿昌族語僅保留個別辭彙和一些地名。阿昌族人聰明能幹,豪放爽朗,勇敢善良,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2003年,省委、省人民政府把漕澗鎮仁山阿昌族村列為“四通五有”示範村,作為西部少數民族開放的重點村之一進行建設;2006年,又實施了《雲南省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6—2010年)》,為本地區的各方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與平台。歷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雲龍縣漕澗鎮仁山村的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保障。
漕澗林場
雲龍縣漕澗林場:雲龍縣林業局漕澗林場始建於1962年,位於雲龍縣西部東經98°58′~99°15′,北緯25°29′~26°04′之間,地處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結合部,氣候冷涼,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500—2000mm之間,海拔在2300—3605米之間,年均溫14℃。經營面積27018公頃,管轄範圍分鳳凰山片、志奔山、白草坡山及山崇山一帶,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5540.3公頃,占總面積的94.53%,森林覆蓋率74.4%。場部設在漕澗鎮以北3公里處,下設老場部營護組、固東坪營護組和漕澗營護組後勤保障組。林場現有幹部職工36人,其中中職4人,初職19人,技術工人13人;本科3 人,大專17人,中專10人,初高中6人。 漕澗林場擔負著後備森林資源培育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雙重任務,為公益型林場,屬雲龍縣的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建場45年來,林場充分發揮了其試驗、示範和推廣帶動作用,為我縣林業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省州獎勵,在綠化造林方面,早在1965年就開始著力於華山松百日苗人工造林,現有成熟的華山松人工林3萬多畝,1991年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綠化先進單位”和雲南省綠化委員會授予“綠化先進單位”榮譽稱號。1993年開始研究紅豆杉人工扦插育苗,2000試驗成功,榮獲“雲南省紅豆杉原料林營造技術開發星火科技獎”和“大理州科學技術進步獎”,年產紅豆杉扦插苗80萬株。林場在搞好森林“三防”,即保護好森林資源、加強森林撫育、促進森林生長發育的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後續產業和特色經濟,2000年投入運營的紅豆杉大酒店年收入 萬元;2004年實施的天麻種植項目進入成本回收期;2007年底力爭紅豆杉溫室大棚及核桃苗合作苗圃順利完工,2008年預計出圃紅豆杉扦插苗80萬株、嫁接泡核桃苗30萬株。 漕澗林場是雲龍縣西部的一道綠色屏障,對美化雲龍、保持雲龍生態平衡和雲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橫斷山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場長——楊永高同志帶領領導班子堅持以人為本,科技興林,深化改革,攜全場幹部職工努力構建和諧林場,在建設美好家園、綠化祖國的征途上奮勇前進。
有悠久的歷史。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箇中心,全面實施 “11·22·33·44·55”系統工程,著力抓實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素質的提高、產業結構調整、新產業的培植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工作,2007年我鎮重點突出抓好仁山丹梯村和大坪拉馬講小組兩個示範點建設,同時成立了拉馬講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完成了投資120萬元的仁山村人畜飲水工程,使99%以上的農戶喝上了自來水,修通了6.1公里主幹道和4.5公里支幹道,修築了2015m衛生路面。兩個示範點的相關項目正在加緊實施中。二是鐵廠“千村推進”項目已接近尾聲,08年整村推進項目工程將在仁德村全面實施.
雲南紅豆杉產業發展走出新步伐。雲龍三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漕澗投資建設萬畝紅豆杉基地已基本形成,海嘉生物公司紫杉醇加工生產線已經建成,獲得了紫杉醇加工生產許可證並試生產成功。紅豆杉產業成為漕澗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其次,漕澗有豐富地熱溫泉資源,有上、中、下澡塘,素有天然溫泉之鄉的美譽。
扶貧開發
幾年來,漕澗鎮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借西部大開發、“八七扶貧攻堅計畫”等政策契機,加大漕澗鎮的扶貧工作開發力度,集中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大力爭取國家的扶貧資金傾斜,在安居、道路、飲水等方面為民眾辦了一批好事、實事。 1、固東平彝族1組易地移民搬遷項目工程,共爭取投入國債資金78萬元,工程包括安居、飲水、道路、農灌溝、通電工程等子項目,工程於2004年2月開工,2005年12月25日竣工。 2、完成了新勝、大坪、鹿山3個重點村和新勝坪子寨、鹿山硝水塘、漕澗老街下段3個溫飽村建設,共爭取投入了國家扶貧資金235萬元。工程包括道路、安居、種植、養殖等子項目工程。 3、2007年爭取了鐵廠村整村推進項目,安居、人飲等項目工程正在施工當中,預計投入資金132.4萬元。 4、仁山阿昌族特少民族發展項目工程,從1999年糧食自給工程,2003年的片區開發,到2006年特少民族道路、安居工程等項目的實施,總計約投入扶貧資金100多萬元,這些項目有的已經完工通過驗收,有的還在實施當中。 5、仁山土地整理等國家扶持項目共爭取投入了扶貧資金300多萬元。 在以上扶貧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始終做到以下幾個堅持:一是堅持走開發式扶貧的道路,變救濟式扶貧為開發式扶貧, 始終把幫助貧困地區民眾改善基本生產條件和發展種養業作為重點。二是堅持長遠的發展觀,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 重視改善農村衛生、醫療條件,促進貧困地區社會全面進步。三是堅持扶貧開發與計畫生育、殘疾人工作相結合。為有效的控制貧困地區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增長給脫貧帶來的壓力,漕澗鎮始終把扶貧工作與計畫生育工作結合起來開展;同時關注弱勢民眾的生產生活,在貧困資金的安排上適當向弱勢群體傾斜。四是堅持扶貧工作與民眾工作相結合,實行政府主導,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捐款捐物、投工投勞,形成了全社會參與扶貧濟困的生態局面。 三、漕澗鎮面臨的扶貧工作現狀 幾年來,漕澗鎮黨委、政府爭取投入的扶貧資金總計約800多萬元,此外鎮級投入40多萬元,民眾自籌405萬元。通過這些項目工程的實施,對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從而減少地區貧困人口數量,把黨和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對農村農民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廣大的貧困農村,讓更多的人深切的體會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但是,對整個鎮的發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和與國家發展建設步伐相比較,由於歷史、自然、經濟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整個鎮呈現出地區與地區之間、戶與戶之間的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較大、發展仍然非常緩慢等突出表現。 1、漕澗老街面積2.1平方公里,轄區居民1750戶7210人,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非常困難,居住環境十分惡劣。從2002年開始,鎮黨委、政府向上爭取項目,並通過多種渠道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先後於2004、2005兩年實施了老街一、二期工程,共建成水泥路面1560米,排水溝1900米,危房改造68戶6500多平方米,同時還實施了養畜工程、林果種植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雖對改善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老街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所注入的資金對於徹底改善整個老街的面貌,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質量仍是杯水車薪。 漕澗老街原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雲龍食鹽外銷,漕澗處於南線與西線的交叉地,地域開闊、住戶集中,自然成了繁華的鹽商集散地。過去的老街,街兩邊店鋪林立、戶戶鋪台、清泉流淌。可進入90年代,隨著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商貿活動逐漸東移,政府建設的重心放在新區的開發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老街損毀嚴重,道路坑塘密布,住房擁擠不堪。 漕澗氣候冷涼,糧食不豐產,加之人均擁有耕地面積少,以及80年代初期開始的礦山開發等原因,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一部分經濟富裕的住戶搬到了新村居住,大部分則因無力購買宅基地仍然居住在老街,老街的現狀是三代五代三家五家同住一個院是普遍現象,住房擁擠且危房率高,加之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巷道狹窄,垃圾、人畜糞便到處堆放。老街的維修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2、漕澗鎮2004年實施的固東坪彝族移民搬移工程,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南地區彝民的生產生活困難,而以北地區的彝族同胞至今仍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固東坪以北地區的彝族同胞共88戶366人,這些彝族同胞是從四川小梁山遷入的,大部份沒有承包耕地,少部分還沒有戶口,生活原始落後,雖然和集鎮區域僅只10公里之隔,卻還過著刀耕火種、半原始狀態的生活。 對於這部分民眾,在總結前期移民搬遷工作的基礎上,本著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努力爭取下一步的移民搬遷,並要在下步的移民搬遷工作中,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搬遷扶貧的根本目的是幫助貧困民眾解決溫飽,脫貧致富。要做到搬得出、穩得住、富得起。使搬遷工作發揮真實的效益和作用。 3、鹿山村位於漕澗鎮的西南方,距鎮政府所在地18公里。東與仁德接壤、西與保山地區瓦馬相鄰、北與新勝村交接,國土面積39平方公里,境內民族以白族、苗族為主,境內有全鎮海拔最低的熱水河一帶,是典型的集貧困、民族、邊遠三位一體的貧困村,境內的小丫口、樹皮房等苗族民眾至今仍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中,電未通、路未通,苗族民眾曾多次到鎮上迫切要求解決通電問題,但因資金等原因至今未能得到落實。 深入分析鹿山村貧困的原因,除了自然環境、氣候、區位等因素外,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是一個最關鍵的原因,而其中交通又是制約發展的最主要瓶頸。整個鹿山村除了從鎮政府到村委會有一條公路及老壽山、白沙井、下水井有幾條鄉村毛路外,其餘的20個村民小組均還處於人背馬馱的半原始狀態,民眾生活十分艱苦,生存環境非常惡劣,且由於缺乏後續維護資金,已通的公路經常處於晴通雨阻的狀況。交通落後嚴重的制約著鹿山村的經濟發展、影響著民眾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使鹿山徹底改變貧困面貌,必須優先解決交通狀況,這已是鎮、村兩級達成的一致共識。而新勝、鹿山兩村山水相連,新勝村的紅岩腳、水菜地和鹿山村接壤,以紅岩腳為起點,以鹿山村的小丫口為終點開通一條中線公路,可以輻射12個村民小組。這樣既可以解決鹿山村的交通狀況,又可以使鹿山、新勝兩個村交通一路貫通,對兩個村經濟的發展及民眾出行往來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4、新勝村位於漕澗鎮西部山區,東與仁德交界、南與鹿山村接壤,西與民建鄉的坡腳村、保山地區瓦馬鄉相鄰,國土面積30.4平方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4公里。境內最高海拔2480米,最低海拔1350米,就新勝村的氣候來說,半山腰一帶最適宜發展以泡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而以仰丹山、澡塘、固故坪、河邊、到旱谷地為主的一帶最適宜發展甘蔗、紅薯、甘桔、西瓜或者蔬菜、冬早包穀等熱帶經濟作用。幾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及村兩委也高度重視,曾在故固坪、下澡塘一帶種植過甘蔗、紅薯、冬早包穀,獲得成功,但由於資金、交通、市場銷路缺乏保障以及民眾觀念認識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致使新勝村的氣候優勢至今未能充分發揮。 5、大坪村位於漕澗鎮的東南方,是一個山高谷深、大山小山縱橫交錯的典型的山區村。境內居住著漢、白等民族。境內氣候濕潤,適宜種植泡核桃、菖頭等經濟林果和經濟作物,但由於交通滯後,嚴重製約著經濟發展優勢的發揮。雖然金六二級公路從山腳穿境而過,但由於大多數民眾居住在海拔較高的半山腰或山頂,致使公路對民眾的輻射減弱,全村除拉馬講、禾木樹、大坪子少數幾個村民小組擁有鄉村公路以外,大多數村民小組仍靠人背馬馱的原始方法進行運輸。漕澗鎮黨委、政府通過深入調研,認為挖一條以拉馬講為起點、以松子樹為終點的公路,可以輻射11個村民小組,對徹底改變民眾農副產品往外運靠人背馬馱的歷史,對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全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6、農村飲水困難問題突出。全鎮還有2800多戶13000多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特別是漕澗村居住集中,還有1128戶5076人飲水還十分困難,嚴重影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 7、鐵廠村的整體情況是隨著錫資源的開發枯竭,人民民眾返貧率高,形勢非常嚴峻。 8、全鎮尚有600至700戶的安居房急需解決,最近兩年,隨著部分安居工程的實施,住房困難的問題暴露非常明顯,經常有農戶到鎮政府要求解決住房困難的種種問題,而且反應情況現實。 9、漕澗村風水嶺以北地區的毛務之等戶至今3代人居住在20平方米左右的油毛氈房中,且戶主殘疾,幫扶形勢嚴峻;新勝村坪子寨李聯東一家三代,在溫飽村建設過程中雖對其採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但脫貧的形勢仍十分嚴峻;鹿山白草坡趙何林戶,夫妻雙方均系殘疾,雖有國家的扶持,但離真正脫貧致富仍十分遙遠,諸如類似的情況,在全鎮還有一定的比例。 四、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及對扶貧開發工作的幾點建議 1、扶貧開發受到市場和資源的雙重約束。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由於物價猛漲,水泥、石灰、水管等建材價格大幅上升,而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扶持資金並沒有隨著提升,加之貧困地區交通不便、技術落後、信息不靈、人才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扶貧項目的實施費用提高、難度加大。 2、扶貧項目的市場競爭能力還比較差。當前農產品供過於求,普遍賣難、價格下跌,靠一般的發展種養業增加農民收入,難度越來越大;沒有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公司+農戶”的模式,產品銷路缺乏有效保障,農業投資風險大、效益小,嚴重影響著農民民眾的積極性。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重視貧困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廣開就業和增收門路,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要適應市場供求變化,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生產和資源開發利用的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導向、資金投放、項目安排上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 2、充分發揮扶貧工作的“造血功能”,加強科技、文化、教育、衛生工作的協調發展,堅持開發式扶貧,在鞏固溫飽成果,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收入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同時,爭取貧因地區人口綜合素質的提高、各項工作的協調發展。 3、進一步改善貧困鄉村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貧困地區通電、通水、通路,改善交通、能源環境,為發揮扶貧工作的“造血功能”創造條件。 4、通過採取對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戶或企業的扶持,搞活農產品流通,帶動貧困農戶進入市場,實現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切實搞好對農民的信息、技術、銷售服務,降低農業投資的風險。 5、進行生態式扶貧開發,加大扶貧工作中生態環境方面的投資,使貧困地區形成一個建設與發展良性循環的局面。 總之,縱觀漕澗鎮的貧困現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原因複雜,造成這種情況,有歷史的、現實的種種原因,而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並不是一朝一夕,僅靠一個村委會或一級政府的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民眾廣泛動員才能逐步實現的。
按照“大政策覆蓋、大項目帶動、大企業發展、大產業培植”的工業發展戰略部署,進一步完善和推進工業小區建設,統籌發展規劃,依據形成的在集鎮上游分水嶺地區發展以紅豆杉為主的生物科技園區,在仁山、仁德和大坪建設以水泥為主的建材工業園區,在鐵廠發展礦冶工業園區,在新勝、鹿山發展泡核桃生產和小水電工業園區的總體部署,大招商、招大商,引進大企業建設大項目推進工業化發展。努力建設雲龍縣經濟中心,努力建成大理州乃至雲南省的經濟重鎮。
按照城鎮經營理念,突出特色,以文化為內涵,打造亮點、打造品牌,定位是生態長廊、文化長廊、休閒長廊,根據我鎮集鎮建設總體規劃修編(2005—2025)布局,逐步抓好1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的開發利用。依託“金六”公路至漕澗鎮連線線建設,籌資230萬元抓好漕澗公園建設,抓好24米大道建設工作,適時啟動城區三輪100畝土地開發,嚴格按照規劃,提高城鎮品位,抓好綠化亮化美化、道路、供排水、環境衛生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理順和完善城鎮管理機制,塑造整潔、優美、有序、文明的漕澗形象。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吸引民間和外來資本推進城鎮建設,提高城鎮管理的社會化程度和經營管理水平
2007年上半年,我鎮境內的各種自然災害頻繁出現,給災區和貧困地區民眾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困難。正值夏荒期間,部分村有不同程度存在缺糧問題。對此,州、縣黨委政府十分關心災區和貧困民眾的生產生活,縣民政局及時安排給我鎮夏荒救濟糧10000公斤,經鎮人民政府研究,現將2007年夏荒糧安排及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各村夏荒糧(大米)安排: 漕澗村:2000公斤 仁德村:1500公斤 鹿山村:1300公斤 鐵廠村:1500公斤 仁山村:1500公斤 大坪村:1200公斤 新勝村:1000公斤 二、 救濟糧重點用於災民、五保戶、特困戶及貧困戶。 三、 救濟糧不得平均分配和優親厚友,更不得挪作他用。 要切實把黨委、政府對困難民眾的關心落到實處,絕不允許非正常情況出現。 四、 救濟糧的安排要嚴格把關,並將安排情況張榜公布, 接受民眾監督。 五、 各村安排到戶的數量,統一以公斤為計量單位,要 求於2008年8月15日前安排到戶,並將發放到戶花名冊一式二份報鎮民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