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省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雲南省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維西縣境內,附近的地貌形態十分複雜,與其它地區的地貌形態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區地勢北高南低,處在青藏高原向雲貴高原過渡接觸地帶,保護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及生物資源十分豐富,過渡色彩非常明顯。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山針葉林、山地植被垂直帶自然景觀和滇金絲猴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吉雲南迪慶白馬雪山滇金絲猴重要棲息地入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214國道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景區暫時停業,詳情請以景區公示為準,原開放時間全天開放;12月-次年2月間可能會大雪封山無法通過 
  •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占地面積:190144 公頃
  • 保護對象:滇金絲猴、高山針葉林、豺、豹、林麝、馬麝等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水文,氣候,土壤,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保護對象,價值地位,

歷史沿革

1983年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白馬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同時設立保護區管理所。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將白馬雪山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190144公頃,成立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保護區進行了擴建。
2003年,經迪慶州委、州人民政府批准,在州府所在地設立了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2018年2月8日,國務院同意調整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調整後保護區的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等由環境保護部予以公布。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吉雲南迪慶白馬雪山滇金絲猴重要棲息地入選。

地理環境

位置

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保護區地跨九個鄉(鎮),即:德欽縣的昇平鎮,奔子欄鄉、霞若鄉,維西縣巴迪鄉、葉枝鄉、康普鄉白濟汛鄉攀天閣鄉塔城鄉,地理坐標界於北緯27°24′-28°36′,東經98°57′-99°25′之間。西北起昂吾丫口,經赫馬埡卡、巴雜埡卡至斯木達江邊;東以金沙江為界下至奔子欄,沿2838高地山脊上至資蓋松亞,過格里丫口,沿山脊至曾家薄,過珠巴洛河到霞若村公所,再沿布養坪後山上至4083高地、下落帕米沿國有林界至維西、德欽縣界,沿山脊下至糯擁3370高地。南沿許貢箐、汝河後山林班線至習究臘普河邊,沿河至使垮底上山,過阿茶、日沙勒、背母座梁子至收朵,再沿南山後山至馬斯達里河邊。北上仙人洞沿國有林界過小羊場、老樓房、石門關、葉枝後箐、塞美堵、乍尼那、尼色隴鼓至4504高地丫口,再沿白馬雪山山脊上至昂吾丫口。
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

地貌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白馬雪山的整個山體來看,地貌類型或稱一級地貌形態比較單一, 是一組高大雄偉的高山和極高山。其二級或三級微地貌較為複雜,細分為山地、峽谷、寬谷或河谷、小平原、冰川凍土地貌及重力風化地貌等類型。

水文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河流數量眾多,除了金沙江幹流外,還有一、二級支流50餘條。這些河流除了珠巴洛河為較大一級支流外(長約114km),其它均短小,僅有20km或更短。從流域面積來看,珠巴洛河最大,流域面積為1835平方公里,其它河流的流域面積均在300平方公里以下。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年盛行西偏南風,但冬夏氣流的源地截然不同,仍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保護區所在地因處於低緯高原,氣溫年較差小,一般為14-18℃,而近緯度中國東部地區均在23℃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