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雲南省水文志》力求以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為準繩,運用
辯證唯物主義和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地記述斷限期內雲南省水文、水資源、水環境的歷史與現狀以及所進行的工作等。二、本志上限追溯到漢代,下限至2005年,特殊情況適當延伸,以反映事件的全貌。
作品目錄
封面
雲南省水文志
《雲南省水文志》編纂委員會
《雲南省水文志》編輯部
題詞
圖片
雲南省水質站點分布圖
雲南省水文測站分布圖
雲南省水文水資源局領導班子
雲南省水文水資源局領導班子
清朝昆明六河源流圖
清朝昆明城地圖
①神秘美麗的獨龍江
②珠江源
③紅河源
①2001年,水利部副部長索麗生到曲靖西橋水文站視察指導工作
②2003年12月16日,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到德宏戛中水文站視察指導工作
③2005年4月1日,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視察大理下橋頭水文站
①2003年6月9日,省長徐榮凱、副省長孔垂柱到大理分局下橋頭水文站視察指導工作
②1992年12月26日,副省長保永康到省水文總站機關視察工作。圖為到計算機室了解雲南省國家水文資料庫籌建工作
③1993年6月9日,副省長黃炳生到省水文總站視察工作。圖為察看水質化驗室
④2002年8月19日,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王學仁到西雙版納分局及允景洪水文站視察
⑤2003年7月1日,副省長孔垂柱視察大理分局貢山水文站
①雲南省水文總站(位於昆明市黑龍潭)
②雲南省水文水資源局(位於昆明市人民西路趙家堆)
③雲南省水文水資源局(位於昆明市高新區科醫路,2005年竣工)
④雲南省水文總站流速儀檢定槽(位於昆明市黑龍潭,始建於1954年)
⑤改建後的流速儀檢定槽
紅河分局老基地
2001年的紅河分局新基地
昔日的保山—水文站
1965年騰衝橋街水文站
大理老窩河水文站
溜筒江水文站
昆明水文站今昔
附圖
紅河江邊街水文站今昔
附圖
文山龍潭寨水文站今昔
附圖
臨滄姑老河水文站今昔
附圖
改建後的文山天保水文站
改建後的西雙版納允景洪水文站
改建後的珠江第一站——曲靖霑益水文站
改建後的昭通豆沙關水文站
改建後的保山木城水文站
改建後的紅河小龍潭水文站
①1971年隴川縣章鳳水文站左岔自記水位房
②昔日的大新山水文站自記水位房
③纜道設施
④改建後的把邊水文站自記水位井
⑤改建後的臨滄姑老河水文站纜道房及自記水位井
⑥江邊街水文站測船及自記水位井
①汛前檢查
②1979年2月,中越邊境金水河水文站李尚儉冒著炮火觀測水位後在貓耳洞裡作記錄
③1985年,德宏梁河水文站職工使用竹筏施測流量
④1992年9月,獨龍江測流——流速儀跟蹤定位
⑤汛前纜道保養(保山)
⑥枯水測量(楚雄)
①挑燈夜戰(紅河)
②對撫仙湖進行水深、水質監測(玉溪)
③先進的測驗設備(西雙版納)
④資料整編
⑤過江作地形測量(大理)
⑥基面測量
①1958年,保山道街壩水文站簡易氣象觀測
②1992年,獨龍江冷當臨時雨量站觀測
③2001年,西雙版納允景洪水文站降水量觀測
④2003年,降水量、蒸發量觀測場
⑤雨量遙測設備(魯布革水庫)
①獨龍江巴坡臨時水化室(1992年)
②省水環境監測中心人員在滇池採取水樣
③水質分析
④省水環境監測中心麗江分中心水質監測人員在麗江古城採取水樣
重鑄於同治三年(1864)的銅牛(亦稱銅犴),曾有“銅牛吼三聲,水淹大東門”之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水患災情及銅牛的預警作用
手搖水情報汛電話機
洪水無情
金水河水文站水情實時顯示屏
水情自動測報系統
水情自動測報系統控制單元(曲靖)
墒情自動測報系統
①1993年7月27日,在昆明簽訂《關於中國向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提供水文情報以利湄公河下游防洪預報工作諒解備忘錄》
②2001年2月25日,局長鬍國華代表中國在向越南提供元江一紅河報汛實施方案簽字儀式上籤字
③2003年3月29日,副局長王長青代表中國在金邊與湄委會商談有關報汛事宜
④國際報汛交流
⑤加拿大、瑞士專家參觀考察保山道街壩水文站
為部隊提供水文資料
使用電波測速儀於1997年11月6日,9日為瀾滄江大朝山水電站成功截流提供及時準確的水文數據
污水監測
玉溪分局水文職工為國家運動員張健橫渡撫仙湖服務
部分科研成果
水資源綜合規劃
西雙版納水文賓館
2005年3月31日,局長李苦峰在全國水文工作會議上作交流發言
2005年3月31日-4月1日,全國水文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
1987年,雲南省水文工作會議在省水文總站(黑龍潭)召開
2001年,全省水文工作會議在大理召開
1990年11月16-21日,雲南省水文系統首屆水文杯籃球運動會在昆明黑龍潭省水文總站舉行,來自全省水文系統的300多職工參加
2000年6月27日,雲南省水資源開發利用學術交流會代表
2001年8月,水文職工參觀《前進中的雲南水文》展覽
後繼有人——省局工會組織水文職工子女暑假參觀白邑水文站
珍貴的民國時期水文檔案
1999年10月18日,雲南省國家水文資料庫達標驗收
2003年2月19日,職工培訓
2004年7月23日,局長李苦峰趕往土石流災害嚴重的德宏盞西,了解水文站受災情況及傣族職工孟成興舍小家顧大家堅守工作崗位的感人事跡
2004年9月,《中國水利報》主編孟志康到德宏盞西水文站傣族職工孟成興家採訪
2004年8月25日,民主推薦省局中層幹部
雲南省國際邊界河流水文站網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會
雲南水文網站
2005年6月24日,省水文水資源局組織黨員進行
愛國主義教育先進集體
2002年3月,水利部授予雲南省水文水資源局“全國水利系統水文先進集體”稱號
《雲南省水文志》編纂大綱審查會
2006年8月8日,到蔡家村水文站收集資料
到水利部檔案處收集資料
《雲南省水文志》編纂人員
水文之歌
序
凡例
目錄
慨述
大事記
第一篇 自然環境
第一章 自然地理概況
第一節 地形地貌地質
第二節 氣候土壤植被
第二章 水文環境
第一節 河流湖泊
第二節 水文水資源特徵
第三章 興利除害、改變水環境
第一節 人口與水土資源
第二節 改造與利用
第二篇 水文站網
第一章 水文站網規劃
第一節 站網分類及規劃技術
第二節 站網規劃
第三節 水文站網普查與功能評價(2003~2005年)
第二章 站網建設
第一節 有史料記載的早期水文和水資源勘測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雨量站、水文站
第三節 1950年後的站網建設
第三章 水質站網規劃與建設
第一節 起步、整頓恢復(1959—1984年)
第二節 第一次水質站網規劃與建設(1985~2000年)
第三節 水質監測規劃(第二次站網規劃)
第四節 水體功能區站網規劃與建設
第五節 站網普查與評價
第四章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省局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節 分局(分站)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節 測站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篇 水文測驗及資料整編
第一章 測驗項目和規範
第一節 雲南省水文站水準高程系統
第二節 測驗項目及測站任務書
第三節 水文測驗規範
第四節 時制和日界變更
第二章 測驗技術
第一節 降水量觀測
第二節 水位觀測
第三節 流量測驗
第四節 蒸發量觀測
第五節 泥沙測驗
第三章 測驗的組織形式
第一節 駐站測驗
第二節 站隊結合
第四章 資料整編、刊布
第一節 歷史資料整編與刊布
第二節 資料整編技術
第三節 逐年資料整編與刊布
第四節 計算機整編
第一章 水質監測技術與項目
第一節 技術標準
第二節 檢測項目、方法、儀器設備
第三節 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第二章 水質資料的整編刊布
第一節 資料整編
第二節 資料刊印
第一章 水文情報
第一節 水情站網
第二節 水情拍報辦法的制定與發展
第三節 水情傳遞
第四節 水情信息處理與分析
第五節 重要水文站測洪及報汛方案編制
第六節 旱情信息管理系統
第二章 水文預報
第一節 預報分類及方法
第二節 水文預報技術
第六篇 水文服務
第一章 水文調查與社會服務
第一節 水文調查
第二節 工程水文分析計算
第二章 防汛抗旱減災
第一節 水文工作在防洪減災中的作用
第二節 防洪調度、預案、規劃
第三章 水資源公報及水資源論證
第一節 水資源公報
第二節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
第三節 水質通報和月報
第四章 為水環境保護管理服務
第一節 水質分析套用
第二節 水質調查服務
第五章 技術諮詢與綜合經營
第一節 技術諮詢服務
第二節 綜合經營
第七篇 科研與套用
第一章 水文測驗設施與信息採集
第一節 水文測驗設施研究
第二節 信息採集與傳輸
第二章 水文信息化建設
第一節 水文系統計算機引進
第二節 水文水資源信息系統建設及套用
第三章 水平衡要素研究
第一節 降水
第二節 蒸發
第三節 徑流
第四章 水文分析計算研究
第一節 水文手冊編制
第二節 可能最大暴雨等值線圖集(1976~1978年)
第三節 暴雨洪水查算圖表實用手冊編制
第五章 水資源調查評價
第一節 第一次水資源調查評價
第三節 第二次水資源調查評價
第四節 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研究
第五節 研究與套用
第六章 水旱災害及防治
第一節 歷史洪水調查與綜合分析
第二節 水旱災害研究
第七章 科技交流與成果
第一節 水文科技交流
第二節 研究成果
第三節 主要論著
第八篇 水文管理
第一章 機構體制
第一節 管理體制、沿革
第二節 管理機構
第三節 資格認證
第二章 管理工作
第一節 行政管理
第二節 業務管理
第三節 財務管理
第四節 檔案管理
第三章 組織建設與職工隊伍
第一節 黨群組織
第二節 職工隊伍
第三節 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第四節 職工培訓與教育
第四章 領導關懷與水文會議
第一節 領導視察、指導雲南水文工作
第二節 水文工作會議
附錄
編纂始末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