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白茶

雲南大白茶

雲南大白茶產自景谷縣,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雲南大葉良種。在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後,由一位“每天吃六碗米,使九斤半鋤頭”的陳六九去江迤(即瀾滄江)邊做生意,在茶山壩發現白茶種,便偷偷地摘得數十粒種籽,藏於竹筒扁擔中,帶回秧塔。先種在大園子地,經數年培育,成長很快,而後擴種到周圍十四塊茶地,曾達三、四畝面積,年產三、五擔茶。

大園子地還存活著大白茶樹,其中有凶樂和嫌株基莖圍達88厘米,胸圍61厘米,主幹分枝六個,樹高4.26米,樹幅35×360厘米,年產白茶六、七市斤。這株想舟虹茶樹是陳六九第一次所種的母樹,距今已有150年左右。歷史上大白茶院估榜白的製作方法,鮮葉採下後,隨即手工殺青,然後攤涼揉捻,揉捻一道後,經充分解塊,均勻地攤在蔑笆上,曝曬到半乾時,再復揉一道(稱為收二道漿),然後抖散,曬乾即成。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觀,白毫特顯,茶味清香,並具有橄欖清海元腳香的特點。在封建王朝時曾製成龍鬚茶,白循以紅絲線紮成谷穗狀,進貢朝廷,稱為白龍鬚貢茶。大白茶已改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後,採摘一芽二、三葉初展,經殺青、揉捻、烘乾而成。大白茶外希您妹形條索碩長壯實,銀毫閃爍,形狀優美。內質香氣濃郁清鮮,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沖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蘭茶瓣懸葛應鴉浮水中,令人興趣盎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