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生物資源,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人口民族,經濟發展,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文化,人民生活,社會保障,郵電通信,資源環境,安全生產,交通,歷史文化,旅遊,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縣域內有大姚河,源出鎮南縣北十八盤山,納諸水入
金沙江,縣以河為名。
西漢武帝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始置蜻蛉縣,屬越雟郡。東漢為蜻蛉縣,屬
益州越雟郡。
三國蜀漢為蜻蛉縣,屬
益州雲南郡。
東晉至南朝梁為蜻蛉縣,屬寧州興寧郡,南朝齊、梁為興寧郡治。北朝周屬
南寧州。
隋朝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在境內置褒州領揚波(今金碧)、樂疆(今龍街繳末)兩縣;置西濮州領馬西縣(今新街大古衙),兼領天池、鹽泉、湧泉、甘泉4縣。貞觀十一年(637)為西濮州,領蜻蛉、濮水、銅山、歧星4縣。唐南詔國時為弄棟節度弄棟城。
元憲宗七年(1257)廢褒州置大姚堡千戶所,屬大理下萬戶;至元十一年(1274)改置大姚縣,改屬姚州;元天曆元年(1328)改屬姚安路軍民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姚安府,屬雲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置姚安軍民府,轄姚州(今姚安)、大姚縣。
清初沿明制,為姚安軍民府大姚縣;雍正八年(1730)7月,姚安軍民府屬迤西道(駐大理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撤銷姚安軍民府,大姚縣改屬迤西道
楚雄府。道光三年(1823)以大姚縣北境置苴卻行檢分治。
民國二年(1913)3月,由姚安縣析置
鹽豐縣,縣治設於白鹽井;同年(1913)4月,迤西道改為滇西道,大姚縣、鹽豐縣屬滇西道;同年,改苴卻
巡檢司為苴卻行政委員,駐苴卻,屬滇西道。民國三年(1914)6月,改滇西道為騰越道(駐
騰衝縣),大姚縣、鹽豐縣、苴卻行政區屬之。民國十三年(1924),苴卻行政區改置
永仁縣(1929年11月批准),屬騰越道。民國十八年(1929),廢騰越道,大姚縣、鹽豐縣直屬省。民國三十五年(1946),大姚縣、鹽豐縣屬第八行政督察區(駐姚安縣)。
1950年,大姚、鹽豐縣屬楚雄專區。1957年10月18日,國務院批准設定
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鹽豐縣屬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成立)。1960年9月13日
國務院撤銷永仁、鹽豐、姚安3縣,將原永仁、鹽豐、姚安3縣的行政區域並歸大姚縣(1958年10月15日撤併)。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決定:設立姚安縣,以合併於大姚縣的原姚安縣行政區域為姚安縣的行政區域。
2002年,雲南省政府於2002年8月12日批准倉街鄉撤鄉設鎮。
2005年12月1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大姚縣撤銷倉街鎮和七街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金碧鎮,金碧鎮政府駐地不變;將六苴鎮海古簸村委會劃歸曇華鄉管轄。
2013年雲南省政府同意撤銷楚雄州大姚縣龍街鄉、新街鄉、趙家店鄉、三岔河鄉、桂花鄉,設立龍街鎮、新街鎮、趙家店鎮、三岔河鎮、桂花鎮。撤鄉設鎮後,5個鎮行政區域分別為原5個鄉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4年,大姚縣轄8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金碧鎮、石羊鎮、六苴鎮、龍街鎮、趙家店鎮、新街鎮、曇華鄉、桂花鎮、灣碧傣族傈僳族鄉、鐵鎖鄉、三台鄉、三岔河鎮。
名稱 | 面積 | 所轄村委會/居委會 |
---|
| 176km2 | 北城居民委員會、映塔居民委員會、金龍居民委員會、里長堡村、三槐村、范灣村、泗溪村、金家地村、廠房村、李灣村、平山村、黃海屯村、龍林村、倉街村、將軍村、陸林村、鐘秀村、胡屯村、殷蓮村、妙峰村、澗水村、七街村、席壩村、涼橋村、白鶴村、鎖北村、 馬屯村 |
| 407km2 | 石羊村、拉乍么村、永豐村、郭家村、清河村、白石谷村、柳樹村、力武村、大中村、岔河村、土梘槽村、墳箐村、楊家箐村、叭臘村 |
| 267.9km2 | 六苴村、波西村、簸箕村、石房村、紅光村、者納么村、外期地村、 雙河村 |
| 323km2 | 龍街村、石關村、五福村、倉屯村、大龍箐村、外可奈村、鼠街村、 塔底村 |
| 414km2 | 趙家店村、他利頗村、麻街村、茅稗田村、北新街村、 團塘村江頭村、黃羊嶺村、平地村、小紅山村、黑什里村、 打苴基村 |
| 216km2 | 新街村、碧么村、大橋村、小古衙村、夏家壩村、團山村、斑竹箐村、蘆川村、 大古衙村 |
| 152.4km2 | 曇華村、赤石岩村、小興廠村、菜西拉村、麻秸房村、子米地村、 海古簸村 |
| 352km2 | 桂花村、大村、烏龍口村、樹皮廠村、小河村、大河村、立新村、馬茨村、 皮左黑村 |
| 557km2 | 灣碧村、高坪子村、文宜拉村、白墳壩村、臘務堵村、碧拉乍村、冷山村、茨拉村、倮拉村、新村、納那村、 巴拉村 |
| 230km2 | 鐵鎖村、杞拉么村、永河村、自碑么村、拉巴乍村、 七棵樹村 |
| 455km2 | 三台村、吾普吾么村、必期拉村、過拉地村、黃家灣村、乾河村、多底河村、 博厚村 |
| 304km2 | 三岔河村、背陰地村、蕎苴村、白泥田村、格谷村、達么村、新田村、直么村、 他的么村 |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4年,大姚縣
礦產資源有銅、銀、鉛、鐵、金、煤、鹽、石棉、石膏、水晶石、高嶺土等;銅礦分布較廣,礦點48個,金屬銅儲量75.5萬噸,伴生銀667.5噸,是滇中地區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
水能資源
境內16條河流總流量4.7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量9.9萬千瓦;已建成小水電站28座,總發電量近70000千瓦。
生物資源
大姚縣稀有珍貴植物有
紅豆杉、禿杉、荷木;野生中草藥材500多種,其中茯苓、黃連、黃芩、防風、苦良姜、珠子參、首烏等出產豐富;動物藥材有麝香、碎蛇、穿山甲、龍衣、五靈脂、猴骨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
華南虎、
雲豹、虹雉、紅腹角雉、黑頸鶴、赤頸鶴、白鶴、蟒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大姚位於
雲南省北部偏西,地處東經100度53分—101度42分,北緯25度33分—26度24分,境內東西最大橫距79.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3.5公里。東鄰永仁、
元謀縣,南同姚安、
牟定縣毗鄰,西和大理州的
祥雲、
賓川縣接壤,北瀕
金沙江,約62公里江岸,與麗江地區的
永勝、
華坪縣隔江相望。
大姚縣南距省城
昆明市270多公里,離楚雄州府100公里,距鋼鐵工業城市
攀枝花市178公里,位於滇中產業新區的輻射區和川南物流大通道的核心地區。
地形地貌
大姚縣,地處橫斷山系雲嶺東部的斜坡,被金沙江和漁泡江深切而成的山原,是東部高原的過渡帶;境內山脈自西北向東南走向;總體地形呈塔狀,中部高,四周低,地形高低懸殊較大;最高海拔為白草嶺主峰帽台山3657米,屬楚雄彝州最高峰,被稱之為“彝州第一峰”;最低海拔為金沙江邊1023米。
地形主要為三類:高寒山區和
山區,海拔在2500米以上;丘陵平壩區,即是散落在群山之間形成的零星小塊
壩子,海拔在1800米——2100之間;北面、西北面金沙江河谷地區,
海拔在1000米——1500米之間,分布在金沙江沿岸及注入金沙江各水系的深河谷地帶,是一個典型的山壩共存,四季如春與亞熱帶氣候相間的縣份。
氣候
大姚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屬亞熱帶乾燥氣候,具有氣候溫和,日照充足,乾濕季明顯,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5.6度,7月平均氣溫21.4度,極端最高氣溫33度;1月平均氣溫9.3度,極端最低氣溫-6.2度。年日均氣溫5度以上的持續期361天,日照年平均2526小時,霜期年均56.8天,相對濕度65%,風速3.5米/秒。大姚縣年平均降水796.3毫米,雨日113天;極端降水年最大雨量1078毫米,極端年最小雨量520毫米,日最大雨量164毫米。
人口民族
2010年末大姚縣
常住人口29.03萬人,人口出生率9.33‰、死亡率6.95‰、
自然增長率2.38‰,城鎮化率29.2%,較上年提高2.65個百分點。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年末大姚縣總人口281650人,其中:農業人口255754人,占90.8%;非農業人口25896人,占9.2%。
2010年少數民族人口98781人,占總人口的35.1%。其中少數民族人口98781人,占總人口的35.1%,其中:彝族90513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32.1%;傣族3992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1.4%;傈傈族2517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0.9%; 苗族565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0.2%,回族319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0.1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5。
少數民族為: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
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1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7.97萬人,人口出生率11.85‰、死亡率7.05‰、自然增長率4.80‰。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全縣年末戶籍總人口281180人,其中:城鎮人口72985人,占總人口的25.9%,鄉村人口208195人,占總人口的74.1%。
全縣少數民族人口103782人,占總人口的36.9%,其中:彝族9446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3.59%;傣族4242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5%;傈傈族267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95%; 苗族644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23%;回族34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45。
經濟發展
概況
2017年,大姚縣地區
生產總值達72755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11.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91857萬元,同比增長6.3%,對GDP貢獻率10.3%,拉動GDP增長1.2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260609萬元,同比增長18.2%,對GDP貢獻率51.1%,拉動GDP增長6.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275085萬元,同比增長10.1%,對GDP貢獻率38.7%,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28:34:38變化為26:36:38。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26012元,按公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25875元;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352201萬元,較上年增長13.0%,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8.4%。
表1:大姚縣2017年生產總值和非公經濟增加值
指標
| 地區生產總值(GDP)
| 非公經濟增加值
|
絕對額(萬元)
| 比上年增長%
| 絕對額(萬元)
| 比上年增長%
|
合計
| 727551
| 11.9
| 352201
| 13.0
|
第一產業
| 191857
| 6.3
| 61401
| 4.8
|
第二產業
| 260609
| 18.2
| 198130
| 17.8
|
工業
| 157290
| 19.2
| 123836
| 19.2
|
建築業
| 103659
| 18.9
| 74634
| 15.2
|
第三產業
| 275085
| 10.1
| 92670
| 8.9
|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
| 6919
| 7.4
| 4660
| 7.7
|
批發和零售業
| 50400
| 6.3
| 28821
| 7.6
|
住宿和餐飲業
| 15900
| 8.9
| 15645
| 8.8
|
金融業
| 26614
| 4.2
| 2987
| 4.4
|
房地產業
| 14107
| 6.4
| 14081
| 6.3
|
其他服務業
| 154707
| 13.3
| 20038
| 14.5
|
2017年末全縣全社會從業人員198811,比上年增長1.6%。按產業分:第一產業118146人,同比減1.5%;第二產業29367人, 同比增長1.3%;第三產業51298人,同比增長3.4%。三次產業就業結構為59.4︰14.8︰25.8;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25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2%,省返饋我縣城鎮化率37.2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5%,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8%。
表2 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指標
| 物價指數
|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 102.5
|
食品菸酒
| 100.2
|
其中:糧食
| 98.3
|
衣著
| 101.7
|
居住
| 105.6
|
生活用品及服務
| 101.4
|
交通和通信
| 104.7
|
教育文化和娛樂
| 101.9
|
醫療保健
| 104.0
|
其他用品和服務
| 101.1
|
全社會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54027萬元,比上年增長30.5%。按投資項目類型分:項目投資1110362萬元,同比增長30.4%;房地產開發投資43665萬元,同比增長31.7%。按登記註冊類型分:國有經濟投資808170萬元,同比增長43.8%;有限責任及股份責任公司投資30430萬元,同比減58.1%。私營及其他投資315427萬元,同比增長26.3%。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00933萬元,同比增長15.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71549萬元,同比減7.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81545萬元,同比增長48.9%。
2017年引進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81個,簽約資金174.27億元,實際到位州外資金93.29億元,同比增長30.6%。其中:省外到位資金60.59億元,同比增長36.5%。產業類項目到位資金75.44億元,同比增長24.1%。
第一產業
2017年,大姚縣全年實現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588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3%。其中:農業產值151468萬元,同比增長5.2%;林業產值91797萬元,同比增長8.7%;畜牧業產值119914萬元,同比增長6.0%;漁業產值2701萬元,同比增長9.5%。
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712800畝,常用耕地複種指數為2.9%,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4078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38722畝,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比66.5:33.5。實現糧食總產量150110噸,同比增長2.3%,其中:夏糧35889噸,同比增長3.7%,秋糧114221噸,同比增長1.9%;全年實現油料產量3290噸,同比增長2.8%。烤菸、核桃、花椒、蠶桑等重點產業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產量、產值穩步增長。全年完成菸葉收購742萬公斤,產值2.15億元;實現菸葉稅4737.48萬元;種菸農戶戶均實現烤菸收入3.42萬元,畝均收入3951.19元,種菸農戶戶均收入較上年增加2771.78元。核桃面積163.3萬畝,產量達27287.7噸,較上年增長10.7%;實現核桃產值69458萬元,較上年增長7.3%。桑園種植面積8.45萬畝,全年蠶繭產量2115噸,同比增長3.2%,實現產值8460萬元,同比增長7.9%。花椒種植面積40.6萬畝,花椒產量18551.1噸,同比增長3.8%;實現產值7050萬元,同比增長9.2%。
全年肉類總產量36681噸,比上年增長6.7%,其中:豬、牛、羊肉產量32107噸,同比增長2.8%;年內肥豬、牛、羊出欄分別達到301479頭、34323頭、171078隻,分別較上年增長5.7%、4.7%、7.2%;年末生豬、羊、大牲畜分別存欄389852頭、316054隻和138036頭,分別較上年增長5.4%、5.3%和1.8%。
表3:2017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
| | 單位:噸
|
產品名稱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150110
| 2.3
|
夏糧
| 35889
| 3.7
|
秋糧
| 114221
| 1.9
|
烤菸
| 7420
| -4.4
|
油料
| 3290
| 2.8
|
水果
| 11383
| 10.7
|
核桃
| 27287.7
| 10.7
|
板栗
| 7955.8
| 7.0
|
花椒
| 1855.1
| 3.8
|
松籽
| 614.6
| 14.7
|
中藥材
| 5655
| 21.2
|
蜂蜜
| 797
| 3.5
|
蠶繭
| 2115
| 3.2
|
肉類總產量
| 36681
| 6.7
|
第二產業
2017年,大姚縣工業企業231戶,比去年同期增加85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戶,比去年同期增加3戶。全年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99993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同比增長18.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823506萬元,同比增長23.6%,其中:楚雄礦冶公司完成產值287153萬元,同比增長19.4%;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76432萬元,同比增長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44329萬元,同比增長19.9%。
全縣生產銅精礦含銅9392噸,同比減39.2%;生產電解銅60474噸,同比增長26.6%;生產鑄件18825噸,同比增長6.7%;全年發電55592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2.8%;生產自來水262.5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6%;多色印刷品70.6萬對開色令,同比減3.3%;蠶絲513噸,同比增長20.7%;人造板70400立方米,同比增長15.1%;軟飲料8536噸,同比增長80.3%;中成藥25.3噸,同比增長61.9%;商品混泥土31.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8.0%。
表4:2017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
產品名稱
| 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減%
|
銅精礦含銅
| 噸
| 9392
| -39.2
|
電解銅
| 噸
| 60474
| 26.6
|
棉紗
| 噸
| 2815
| 29.8
|
多色印刷品
| 萬對開色令
| 70.6
| -3.3
|
發電量
| 萬千瓦時
| 55592
| 12.8
|
自來水生產量
| 萬噸
| 262.5
| 5.6
|
磚
| 萬塊
| 34406
| 42.6
|
軟飲料
| 噸
| 8536
| 80.3
|
蠶絲
| 噸
| 513
| 20.7
|
鑄件
| 噸
| 18825
| 6.7
|
中成藥
| 噸
| 25.3
| 61.9
|
人造板
| 立方米
| 70400
| 15.1
|
商品混泥土
| 萬立方米
| 31.8
| 28.0
|
全縣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施工法人企業4戶,從事建築業活動的從業人員平均人數0.52萬人;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65042.3萬元;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8.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3.43萬平方米。實現建築工程業稅收收入8779.6萬元,同比增長333.28%。
第三產業
2017年,大姚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827萬元,同比增長12.2%。按城鄉市場分:城鎮實現168766萬元,同比增長11.8%,鄉村實現100061萬元,同比增長12.8%;按經營規模分:限額以上實現89638.4萬元,同比增長23.3%;限額以下實現179188.3萬元,同比減7.4%。按行業分:批發業實現31644.6萬元,同比增長12.5%;零售業實現203684.1萬元,增長12.0%;住宿業實現9347.7萬元,同比增長13.8%;餐飲業實現24150.3萬元,同比增長13.2%。外貿出口總額308萬美元。
全年共接待遊客10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28億元。
2017年全縣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69449萬元,比上年增收8136萬元,同比增長13.3%;(1)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完成49766萬元,比上年增收4164萬元,增長9.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30708萬元,比上年增收4859萬元,增長18.8%;非稅收入完成19058萬元,比上年減收695萬元,增長1.1%;(2)上劃中央收入完成16795萬元,比上年增收4820萬元,增長40.3%;(3)上劃省級收入2888萬元,比上年減收848萬元,減22.7%。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4777萬元,比上年增收490萬元,增長11.4%。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31722萬元,比上年增支17143萬元,增長8.0%。
全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餘額為944008萬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99579萬元,比上年增長10.4%;各項貸款餘額550069萬元,比上年增長7.8%。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大姚縣有完全中學2所,普通高中教學班105個,在校生5340人,寄宿生5119人,當年招生1958人,畢業生1700人。有普通初級中學9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教學班199個,在校生8634人,寄宿生8281人,當年招生2786人,畢業生3032人。有普通國小108所(其中完全國小41所),有教學班610個,在校學生15140人,寄宿生10747人,當年招生2786人,畢業生3032人。全縣有幼稚園64所(其中社會力量辦學幼稚園10所),在園幼兒5178人,當年招生3071人。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922人, 當年招生379人,畢業生360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72.0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8.8%,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9%,國中階段毛入學率108.5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4.2%,高考本科上線率99.4%。全部普通中學公辦教職工1282人,其中:專任教師1073人。全部普通國小公辦教職工1387人,其中專任教師1119人。職業教育中心公辦教職工87人,其中專任教師64人。幼稚園教職工345人(其中公辦教職工191人),專任教師220人。
衛生
2017年末,大姚縣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4個,其中:國家醫療衛生機構19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5個,鄉鎮衛生院14個),村衛生所(室)14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個體診所31個。全縣實有病床位數1269張,平均每千人口(按常住人口計算)擁有床位4.51張。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員1510人(其中村級醫生237人),有衛生技術人員1328人,平均每千人口(按常住人口計算)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72人。基層衛生保障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縣域內就診率達81.63%。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文化
2017年,大姚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民眾文化館、文物管理所、檔案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鄉鎮文化廣播服務中心12個。建成地面衛星接收站15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實現行政村光纖全覆蓋,自然村光纖覆蓋率達80%以上,行政村寬頻通達率達99.2%。全縣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8%,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7.9%。
人民生活
2017年,大姚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7元,同比增長1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30元,同比增長8.6%。
表5:2017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項目
| 單位
| 2017年
| 2016年
| 比上年增減%
|
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人
| 31830
| 29309.7
| 8.6
|
1、工資性收入
| 元/人
| 25558.4
| 23642.5
| 8.1
|
2、經營淨收入
| 元/人
| 2318.8
| 2066.8
| 12.2
|
3、財產淨收入
| 元/人
| 1358.6
| 1129
| 20.3
|
4、轉移淨收入
| 元/人
| 2595.6
| 2471
| 5
|
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人
| 9667
| 8836
| 9.4
|
1、工資收入
| 元/人
| 2731.2
| 2513.6
| 8.7
|
2、經營淨收入
| 元/人
| 4893.5
| 4607.5
| 6.2
|
3、財產淨收入
| 元/人
| 2.43
| -49
| -105
|
4、轉移淨收入
| 元/人
| 2040.5
| 1764
| 15.7
|
社會保障
2017年,大姚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77907人,參保率達99.9%,發放基本養老金人數2465人,發放基本養老金6407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5700人,支付工傷保險待遇292人次,1113萬元;生育保險參保4500人,支付生育保險待遇233人次,406萬元;失業保險參保6702人,支付失業保險待遇4995人次,發放失業救濟金255.14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50399人,參保率達98.3%,其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269人,參保率達99.0%;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40920人,參保率達97.77%。
2017年全縣納入城鄉低保對象34674人,其中:城鎮低保10218人,農村低保 24456人。全縣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8個,五保戶供養人數1309人,其中分散供養650人,集中供養人數659人,集中供養率達50.34%。
郵電通信
2017年,大姚縣全年郵政業務總量1522.03萬元,同比增長18.4%;電信業務總量23699萬元,同比增長111.58%;固定電話用戶7284戶,行動電話用戶99818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8081戶。
資源環境
2017年,大姚縣國土面積4146平方公里,年末實有耕地面積249155畝,其中:常用耕地245434畝,常用耕地中有水田118150畝,旱地127284畝。農田灌溉面積11.77千公頃,新增耕地灌溉面積0.23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5.19千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28.22萬千瓦特,增長2.8%。全縣有水庫74座,總庫容量9640.43萬立方米;塘壩數量892座;水窖59722座。全部工程總供水量7265萬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供水6107萬立方米,工業生產供水343萬立方米;城鎮生活供水392萬立方米,鄉村生活供水391萬立方米;人工生態環境供水32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面積270473.4公頃,自然保護區面積1231.4公頃,森林覆蓋率67.35%。全年降雨量682.4毫米,年平均氣溫16.7℃,年日照2445.3小時。
安全生產
2017年,大姚縣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41起,同比下降15.6%。死亡42人,同比上升16.7%;受傷569人,同比上升15.4%;直接經濟損失310.12萬元,同比下降10.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26起,死亡40人,受傷569人,直接經濟損失98.02萬元;火災事故13起,直接經濟損失67.1萬元;企業生產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直接經濟損失145萬元。
交通
截止到2014年現有公路:
大姚縣交通主要為
公路,公路為一條省道S217,該道路北通四川,西至大理,東達昆(明)楚(雄)。
規劃中即將建設的交通路網:
1、中老鐵路聯絡線永仁—大姚—姚安—南華—楚雄—雙柏—新平—元江I級單線鐵路,聯通泛亞鐵路中線;
2、南(華)永(仁)二級公路提升一級路改造,打造川南通往滇中的大通道;
3、元(謀)—大(姚)—祥(雲)二級公路建設。
縣內公路通車裡程4229.7公里,其中:省道231.24公里,縣道448.9公里,鄉道864.453公里、村道2685公里;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8986輛;公車路數4路;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26輛;實有出租汽車135輛。全年貨運周轉量17260.49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18212.25萬人公里,客貨換算周轉量19081.69萬噸公里。
歷史文化
大姚是咪依嚕的故鄉、
彝劇誕生地,有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史詩《
梅葛》。
大姚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屬於青銅文化覆蓋的地區,是靈關道(南方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西晉時已經在石羊鎮設定鹽官,元代在石羊鎮設定提舉司。
大姚是以曇華十八月曆為標誌的彝族文化、以石羊孔廟為標誌的中原儒家文化、以金碧唐代白塔為標誌的印度佛教文化三大歷史文化的交匯點,是傳統製鹽文化和金馬碧雞傳說的發源地,石羊鎮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曇華鄉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旅遊
石羊古鎮位於大姚縣城西北部35公里處,現存的文物古蹟眾多,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個,是國家AAA級旅遊區,是雲南省首批命名的三個歷史文化名鎮、60個旅遊小鎮、楚雄州4個特色旅遊小鎮之一,是著名的“滇國鹽都,祭孔聖地”。儒家文化、鹽文化、歷史文化、彝族文化、佛教文化構成石羊古鎮的特色旅遊文化。
百草嶺位於大姚縣城西北部的三台,是楚雄州第一高峰,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區內高山峽谷,古木巍巍,主峰百草嶺海拔3657米,為楚雄州最高峰,多底河峽谷海拔1900米。
大姚縣曇華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大姚縣境中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48.13公里,主峰海拔3117米,系百草嶺群峰之一。
大姚縣曇華山風景名勝區於1993年被雲南省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曇華彝族十八月曆的發現,打破了瑪雅文化唯一的傳說,且早於美洲墨西哥瑪雅文化五千多年。曇華彝族的《
梅葛》史詩是世界三大創世史詩之一,彝劇是優秀的彝族劇種。
三潭瀑布位於大姚邑人所描述的趙家店境內,距縣城約30多公里。這一帶屬金沙江支流蜻蛉河谷地區。因地質運動,河谷形成斷層,斷面分成3個台階。河水沿斷面飛流而下,勢若千鈞,形成3個深潭,"三潭"由此而得名。蜻蛉河水平均年徑流量為6.29億立方米,水流常年不斷,所以瀑布也就常年可見。
三潭瀑布總落差為220.28米,是西南第一高瀑布,每當夏秋季節,河流在3個台面形成斷裂,向"三潭"傾瀉。
石羊孔廟位於石羊鎮象嶺山腳下。孔廟,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年),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建成,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的占地面積6584平方米,建築面積1616.8平方米。其建築格局完全按中國古代宮殿式衙署規模布置,縱橫對稱排列,主體建築布置於中軸線上,附屬建築置於兩側。整個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主體,兩側有東廡、西廡、鄉賢祠、名宦祠,外側有朱子閣、倉聖閣等建築。
大姚縣城西面的文筆峰上,有一塔高聳,因塔身粉白,人們稱它為白塔;又因形狀酷似廟宇中常用的磬錘,故又稱磬錘塔,為雲南早期舍利塔的見證,也為大姚佛教文化傳承歷史提供了佐證,據考證,
大姚白塔在全國範圍內僅此一座。
白塔高18米。為空心磚塔。分塔座及下、中、上三部分。八角形寬大的須彌座之上,玉柱挺立,漸上漸收,亦有八角;柱上為中段,砌成12層密檐。
妙峰山德雲寺位於大姚城南12km的倉街境內,山頂海撥高2341米。
德雲寺始建於明朝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全部占地25畝,現存房間218間。雞足山徹庸和尚,為尋佛道雲遊,從雞足山出發歷來到大姚,選地妙峰,率徒創建德雲寺。該寺由大雄寶殿、芷經閣、大悲閣、殿前樓、選佛場、聚缽處、善財樓、廚房、倉熬、鐘樓、鼓樓、門碑和津池等大大小小218間屋宇組成。
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