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糖

雪花糖

雪花糖俗稱渣子糖,是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久負盛名的特色小吃。每年入冬雪花飄落時開始生產,因其糖塊顏色白亮,牙咬糖塊時,糖渣紛落,宛如飄雪,故名雪花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花糖
  • 俗稱:渣子糖
  • 屬性:特色小吃
  • 製作:由灶糖加芝麻改進而成
  • 產地:陝西省銅川市
由來,形成,簡介,配料,製作程式,特點,

由來

關於雪花糖的得名來歷,見諸文字的說法不一,街頭巷尾更是莫衷一是。有人說:雪花糖製作上市時逢隆冬雪花飄飛之際;有人說:因其糖塊顏色白亮,吃雪花糖時用手掰開,或者用牙咬糖塊時,糖渣紛紛落下,宛如雪花飛舞;還有人說,製作精到的雪花糖,潔白如雪因之得名。 要講清這個命名的恰當、準確、精彩,還得回到炒糖這道工序之中。炒糖時不斷加溫,水分不斷蒸發,糖飴越來越稠,為防止焦糊需要不斷攪拌,到了糖快要成胚出鍋之前的三五分鐘,糖汁在鍋內不斷形成拳大,碗大,甚至更大的氣泡,又不斷被撞破,其碎片薄如蟬翼,形似雪花,在鍋台上空不斷充盈,逐漸擴散,紛紛揚揚飛舞飄落。大概由此得名更準確些。
冬日,戶外瑞雪紛紛揚揚,室內家人圍爐環坐,爐上一壺釅茶滋滋作響。這時候,滿臉慈祥的白髮老奶奶將塊塊雪花糖分給兒孫們,大家邊吃邊聊,融融親情,祥和快樂氛圍,開心愉悅極了。
雪花糖已經以它獨特的風味、食療功效及精湛的製作工藝享譽一方,融入了耀州的文化符號,成為耀州人的一種驕傲。不過,雪花糖在天氣嚴寒的春節前後製作,天熱發粘不便食用,這真是一大憾事。

形成

雪花糖的形成,有其悠久的歷史,據有關史料記載至少在明代(1368年明朝開始)雪花糖就已經出了名。我們知道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這個習俗現在還在延續著。雪花糖最早就是灶糖,祭灶的習俗從史料上看,秦朝(公元前221年開始,距今大約2231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當然祭品很多,而灶糖是耀州人祭灶神不可或缺的主要祭品,灶糖的特點是即甜又黏,意思是用灶糖黏住灶神的嘴巴,以便“上天言好事,回家降吉祥。”當然這是歷史形成的,不管怎么說這個灶糖便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寓意吉祥、幸福和美好,承載者人們的希望和憧憬。正因為如此,兩千多年來人們對灶糖非常重視,傾力加工和改進,耀州的雪花糖就是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產生的,大致經歷了灶糖——麻糖——雪花糖三個階段,有人在灶糖中加入芝麻製成“麻糖”、空桶狀的“滾子”等變形品種,方便人們零食銷售。在麻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改進,形成如今這樣吃起來味道香甜、口感酥脆的雪花糖。

簡介

雪花糖是由灶糖加芝麻改進而成。灶糖是古人專為臘月二十三祭灶神用,後逐漸演進為雪花糖,歷來受省內外人稱讚,向為饋贈親友之佳品。
雪花糖
雪花糖系節令性產品,每年入冬,即陸續生產上市,到來年春暖停產,使其能保持酥脆爽口,香甜味長之特點,且具有健胃、潤腸、止咳化痰之功效。
雪花糖

配料

小米100斤,芝麻50斤,大麥芽10斤。近年來,有的糖坊還增添了核桃仁、桂花青紅絲、果子露、香精等佐料,使其味道更加香甜可口,絢麗美觀,為優質雪花糖。

製作程式

先將小米用水泡透,上籠蒸熟,再拌上碾面的大麥芽使其發酵,再裝進有隙孔的大瓮里,倒進開水把米汁淋出來,倒入鍋里,用碳火去熬。等熬稠後取出扯成糖胚,再將糖胚放入鍋里加火溶化,摻入炒熟去皮的芝麻攪拌均勻,提到案板上攤成糖板,用刀切成薄如紙張般的連刀紋,工序即畢。賣時不用刀切,只用手輕輕一掰就行了。

特點

有健胃潤腸、止咳化痰之食療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