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江漁艇圖
- 作品別名:雪江遊艇圖、雪江漁父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姚廷美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規格:縱24.3厘米,橫81.9厘米
- 材質:紙本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技法,構圖,歷史傳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雪江漁艇圖》描繪了一江兩岸之冬天平遠雪景。近處枯木寒勸察才簽林參天,枝幹虬曲多姿,枝頭多呈鷹爪、鹿角狀,江邊平岸上有一草舍,寬闊浩淼的江面有點點漁舟出沒。遠處山巒連綿起伏,白雪皚皚。
畫中未款署,左下鈐有“姚彥卿”及多凶罪“胸中丘壑”二印,右上角有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詩題,並鈐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及“宣統鑑賞”等藏印。
創作背景
14世紀中期,隨著農民起義烽火遍及華中和華東各行省,南籍文人不再攀附北方權臣而入仕,紛紛放棄仕途而歸隱江南,維繫李郭山水發展的紐帶幾近閥只海局中斷。與此同時,部分缺乏職業訓練的文人在隱居狀態下成為了業餘畫家,他們很快發現李郭山水不僅不適合表現南方山水,並且難以讓自己與職業畫家拉開距離。此前,趙孟頫在大德六年(1302年)以《水村圖》復興的董巨語彙,很快便在黃公望與吳鎮筆下得到了實踐,及至此時,又配合了時人歸隱江南的現實需求。黃公望在《寫山水訣》中寫道:“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筆法樹石各不相似,學者當盡心焉。”由此可知,蒸白這時的畫家不僅區分了二家筆法,並且以實踐闡明了各自選擇的方向。與業餘文入畫家投入董巨陣營相伴而來的,便是原屬李郭陣營畫家的改弦易轍。當遭遇政局動盪與江南畫壇的風氣轉變時,姚廷美等李郭派畫家勢必受到重大的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姚廷美創作了《雪江漁艇圖》。
對於《雪江漁艇圖》的作者,《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為“元人”。現代書畫鑑定家徐邦達認為《石渠寶笈初編》的編撰者不知姚彥卿(即姚廷美,圖上有姚彥卿印章)是畫人而以元人稱之,於是將作者更正為姚廷美。
藝術鑑賞
技法
技法上,作者利用紙的潔白,表現了江南隆冬雪霽。山石和坡岸以禿筆中鋒勾勒外廓,線條柔渾圓曲,然後用披麻皴,墨法乾濕並用,間用斧劈皴,山頭苔點用墨大點醒出。描繪樹枝下彎似蟹爪,上仰如鹿角。畫風接近郭熙,但卻有新意,有一股奇古之氣。
構圖
構圖上,作者採用“一水兩岸”的形式,繪江水的一邊為群山逶迤,山峰起伏,山戶精元坡較為平緩,群山兩側平緩的山坡,漸漸向江岸伸展,橫亘綿延,意遠無盡,一望無際。山頭上覆蓋皚皚白雪,一些矮小的灌木和苔草隱約露出積壓的雪面,顯得枯瘦乾黃。江水另一邊為坡岸和亂石,在崎嶇不平的河岸和亂石間樹木叢生,樹幹粗壯,有的樹幹挺立霉求拔直上,有的樹幹扭轉向上,樹上長了結節,枝疏葉落,呈現一派嚴冬的季節,樹林下和坡岸座落著數間屋宇房舍,在樹林掩映下隱約可見。中景為寬闊湖水,湖面毫無波紋,平靜如鏡。遠處的湖面上有兩艘漁艇,一艘漁艇正在撒網捕魚,另一艘漁艇船夫使勁划槳行進,打破嚴冬的冷寞氣氛。
歷史傳承
《雪江漁艇圖》曾經清乾隆內府、嘉禁放煉慶內府收藏,《東圖玄覽》及《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品評價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員郎紹君:此圖筆墨蒼潤純熟,同時又流露著一種秀氣。也許畫家是南方人的緣故,他雖然學習宋代北方畫派的風格,仍顯示出一般南方藝術家所具有的靈秀氣質。畫面形象、境界和筆墨之間的溫潤、和暢與明淨都證明著這一點。(《中國書畫鑑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