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餘閒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姚廷美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畫心規格:縱23厘米,橫84厘米
- 畫心材質:紙本
- 現收藏地: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歷史傳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有餘閒圖》圖畫山坡老樹三株,喬松一樹,樹後茅屋兩重,堂中設坐具,門前內懸帳幔,左側一人坐石上,俯玩流泉。
引首為紙本,有章弼篆書“有餘閒”三大字,款署“拱辰”,下鈐“章弼私印”和“拱辰”印各一方。
前隔水為綾本,鈐“蒼岩子梁清標玉立氏之章”朱文印、“淨心抱冰雪”白文印及“蕉林書屋”朱文印,“石渠繼鑒”朱文印騎前隔水及畫心。
畫心為紙本,遠山上隙有愛新覺羅·弘曆行書題識十九行:“山復松陰白晝涼,蔭茅小築讀書堂。恰如蔣氏開三徑,不擬荊人鬻五羊。坐弄偏欣流水活,起行遠謝世塵忙。展觀聊寄片時興,思日戒采墊記孜孜暇未遑。乙亥春御題。”下鈐“石渠寶笈”朱文印、“御書房鑑藏寶”朱文印、“蕉林梁氏書畫之印”朱文印、“三希堂精鑒璽”朱文印、“宜子孫”白文印及“嘉慶御覽之寶”朱文印。左端作者自題:“至正廿年春正月□(缺一字)日作此,並系鄙語於尾。地偏人遠閉柴關,滿院松陰白晝閒。眼底風塵渾忘卻,坐看流水臥看山。吳興姚廷美書。”右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印、“宣統御覽之寶”朱文印、“宣統鑑賞”朱文印及“無逸齋”精鑒璽”朱文印;“滿院松陰白晝閒”與“眼底風塵渾忘卻”間鈐“乾隆鑑賞”白文印。
後隔水為綾本,“蒼岩”朱文印騎前隔水及拖尾。
拖尾有元人題識共二十二家:
第一接為絹本,有楊維楨行書題記三十二行:“有餘閒說。歐陽子詩曰:‘得朋為樂偶偷閒。’閒僅得於偷,則不得謂之有餘矣。東坡詩曰:‘因病得閒殊不惡。諒榆’閒得於不獲已之疾病,則又不得謂之有餘矣。鄙哉!晚宋人之詩曰:‘勝買田園準備閒。’閒必以田園之廣置,則又適以害吾之閒。而閒且日不足矣,謂之有餘,又可乎?淞之青龍有杜隱君者,內有良子弟為家督,下有勤臧獲為生產,而外有賢姻友為守望,君得以套棕元安居飫食,優遊以卒歲,則其閒也,不偷於得朋,不出於因病,宙采體不損於田園之廣置,閒曰有餘,豈誣我哉?君介吾友生張夢臣征說,為之說如此,而工詩者為歌之如左雲。至正庚子二月初吉,東維子書。東維者,泰定丁卯榜進士、奉訓大夫、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會稽楊維楨也。”後鈐“鐵笛道人”朱文印及白文印一方,前鈐“冶溪漁隱”朱文印(騎縫)。
又有萬鑒行草書題識十二行:“杜君卜築霞燥疊希溪上,志趣田園祖整臭懂樂有餘。對客不談當世事,閉門且說相牛書。春來花鳥應相得,雨過畦蔬每自鋤。寄語云邊聲利客,毋勞車馬枉吾廬。試范氏筆。萬鑒頓首。”鈐“萬鑒”白文印、“伯溫印章”白文印及“溪南草堂”朱文印。
又有張俊德行楷書題識七行:“地僻柴門遍落花,鉤簾鷗雪滿晴沙。烏絲小楷兒童慣,白髮耽吟歲月賒。迷蝶竊香將午夢,仰蜂粘絮散晨衙。臥遊圖畫經行遠,醉入天台劉阮家。小海生張俊德。”
又有昂吉行楷書題識六行:“投閒江上避危機,茅屋三間白板扉。辟徑柳陰將鶴舞,鑿池花外看魚飛。英雄蟻斗時時夢,富貴蠅營事事非。睡起草堂新酒熟,醉吟明月上人衣。西夏昂吉。”下鈐“西夏世家”白文印、“昂吉私印”白文印及“起文”朱文印,前鈐“秋碧”朱文印(騎縫)。
又有徐士全小楷題識五行:“富貴非吾願,棲遲任此身。兵戈皆逆旅,天地一遺民。茅屋碧山下,釣絲秋水濱。區區種桃者,莫話武陵春。崇德徐士全。”下鈐“徐士全印”白文印。
又有高玉行楷書題識六行:“八十杜陵雙鬢絲,自言無復事驅馳。常依竹徑聽鳴鶴,更對雲山吟好詩。滿目黃塵迷戰伐,當天赤日苦耘耔。不如蕭散高情在,彷佛風前詠采芝。吳郡高玉。”後鈐“高玉私印”白文印及“元朴”朱文印,前鈐“吳下”朱文印及“山仲”朱文印。
又有李明復行書題識八行:“世路黃塵十丈深,功名半紙徒縈心。鐵甲將軍勞汗馬,何如高隱居山林。明月清風四時友,未羨封侯印如斗。從容心事半床書,蕭散生涯一壺酒。榮枯得失奚足雲,優遊自可怡朝曛。有時山中拾瑤草,有時松下看白雲。無事柴門不曾杜,笑領兒孫采衣舞。從渠官府急征徭,自向閒中玩今古。天台李明復。”下鈐“天台李明復道元印章”朱文印及“橫粹軒印”白文印。
又有呂麟行書題識六行:“僻境輪蹄寡,安居水竹幽。軒窗時寄傲,杖履或遨遊。松下聽玄鶴,江邊友白鷗。此生無一事,醉後更歡謳。雲東呂麟。”下鈐“王彥祥”朱文印及“雲間呂麟彥祥圖書記”朱文印,前鈐“蒼岩”朱文印(騎縫)。
又有張謙行書題識七行:“每愛龍江杜隱君,數間茅屋住江濆。圍碁松下消清晝,拄杖花間看白雲。陶鼎香凝書帙淨,少微星動夜光分。閒心迥出羲皇上,四海風塵了不聞。坶溪張謙。”下鈐“張氏士謙”朱文少虹危印。
又有陶唐文楷書題識八行:“彼媺人兮伊誰,羌好古而無為。慕晉人之雅趣,託命名於齋居。戶牖兮清虛,松竹兮扶疏。前琴兮後壺,左圖兮右書。坐青山兮忘疲,詠白雲兮自怡。澹世欲兮恬如,樂清閒兮有餘。人謂先生之不仕兮非丈夫,余先生之高隱兮君子儒。噫!非斯人吾誰與歸,非斯人吾誰與歸。延陵陶唐文。”前鈐“蒼岩”朱文印(騎縫)。
又有吳元圭行楷書題識十一行:“解名韁。頓教身羽,飄飄恍住仙鄉。為紙帳梅花結伴,酒壺茶硾生香,草堂畫長。|南窗槐柳蒼蒼。案石作孤雲態,籬花歷幾重陽。想意到匡廬,狀成屢境,興含湘漢。游氛自遠,豪吟動、浩浩乾坤在此,悠悠物我相忘。衍宮商,橫簫又迎鳳凰。右《八六子》。西霞野老吳元圭。”下鈐“吳廷璋氏”朱文印。
又有包炯行楷書題識十一行:“彼市彼朝,我林我邱。彼競彼趨,我且優遊。噫!只今榮達何足求,竹牀茗椀看雲浮。暨陽包炯。”
又有王造行書題識五行:“高人不入城,手把種樹書。平生閒有餘,取足不願余。嘗存丘壑志,不受軒冕居。恐是巢隱客,富貴將焉如。下學王造。”
又有馬處義楷書題識四行:“卜築浣花居,晝長閒有餘。開尊留客醉,閉戶課兒書。坐□□□□(缺四字),臥看雲卷舒。更無軒冕慮,甘分學樵漁。信都馬處義。”後鈐“道守”朱文印,前鈐“秋碧”朱文印(騎縫)。
又有林以莊行楷書題識七行:“朝陳經濟術,夕運攻伐籌。何如隱君子,袖手百不憂。居閒樂天性,樹德貽孫謀。興來足清唫,醉來茶滿甌。塵氛自擾擾,何時及巢由。引瓢掛高樹,牽犢避下流。堯舜且不事,況復為他求。括蒼林以莊。”下鈐“林以莊印”白文印及“子敬”白文印。
又有顧舜舉行書題識七行:“人世蕭閒真足羨,浮雲富貴不須論。但將詩酒娛賓客,莫買田園遺子孫。心遠已能忘俗慮,日高猶自掩柴門。嗟余奔走紅塵久,亦欲幽棲且避喧。語溪顧舜舉。”“語溪顧舜舉”上鈐“琅琊”朱文印,下鈐白文印一方。
又有王經章草書題識九行:“隱者閒有餘,結屋西枝西。微風動林沼,水木紛清淒。壺漿旁近鄰,逍遙獨登躋。或招松間鶴,或養雲中雞。拄頤看南山,四五芙蓉齊。適安淡無營,彈冠卻塵㙠。桑榆翳芳景,桃李成平蹊。引泉足灌溉,曳杖循町畦。黃髮非熊倫,長竿釣蹯溪。時乘元方車,髫齜相提攜。心遠意自在,眇與孤雲棲。孰知淨中趣,委順和天倪。芳潤生王經。”下鈐“王經印章”白文印及“與權”白文印。
又有林壽昌行楷書題識六行:“卜築城南十畝山,已無清夢到金鑾(缺半)。石牀睡起閒觀《易》,松子輕輕打竹冠。|苔痕滿徑石蒼蒼,玄鶴飛來共竹房。急雨數聲林外過,回頭應笑白雲忙。赤城林壽昌。”下鈐“雪溪”朱文印及“永年”朱文印,前鈐“棠邨”朱文印(騎縫)。
又有高志道小行楷書題識三行:“邊亭備寇秋營壘,官府征租夜打門。爭似老翁茅屋底,自批文選教兒孫。淮人高志道。”後鈐“德秀”白文印。
又有林珣楷書題識四行:“恬澹太古心,放曠塵外跡。閒來一歗歌,江山看秋色。歸坐華間窗,怡情著墳籍。此樂固有餘,慎勿為形役。天台林珣。”
又有孟惟誠行楷書題識四行:“大地生靈方至厄,何人自詫有餘閒。炎州自有清涼域,只在高人跬步間。至正己亥七月下浣,漫遊生孟惟誠。”下鈐“夢孫之後”白文印及“伯真”白文印。
又有孟之異行楷書題識三行:“萬事久已忘, 一身不自知。兵飢人漸少,吾且誦吾詩。鄒縣孟之異。”下鈐“公望之印”白文印。
創作背景
14世紀中期,隨著農民起義烽火遍及華中和華東各行省,南籍文人不再攀附北方權臣而入仕,紛紛放棄仕途而歸隱江南,維繫李郭山水發展的紐帶幾近中斷。與此同時,部分缺乏職業訓練的文人在隱居狀態下成為了業餘畫家,他們很快發現李郭山水不僅不適合表現南方山水,並且難以讓自己與職業畫家拉開距離。此前,趙孟頫在大德六年(1302年)以《水村圖》復興的董巨語彙,很快便在黃公望與吳鎮筆下得到了實踐,及至此時,又配合了時人歸隱江南的現實需求。黃公望在《寫山水訣》中寫道:“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筆法樹石各不相似,學者當盡心焉。”由此可知,這時的畫家不僅區分了二家筆法,並且以實踐闡明了各自選擇的方向。與業餘文入畫家投入董巨陣營相伴而來的,便是原屬李郭陣營畫家的改弦易轍。當遭遇政局動盪與江南畫壇的風氣轉變時,姚廷美等李郭派畫家勢必受到重大的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姚廷美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月開春之際為淞江青龍(今上海青浦)八十歲老翁杜隱君繪製了《有餘閒圖》。
藝術鑑賞
構圖
《有餘閒圖》在布局上採取“自近山而望遠山”的平遠法,近石遠坡,中間樹木和左面岩層石塊與左方相連延續,石塊大間小,小間大,自然組合成了明顯的黑白相間的整體,空疏在上,而密皴在下,顯示出陰陽向背的體積感。介字點葉樹叢,亦畫滿於幅頂,使整個章法空間顯得十分飽滿。
技法
《有餘閒圖》畫法用筆比較灑脫,先以濕筆中鋒框廓,而後皴內紋,明潔的水墨韻致和清勁的濕筆勾皴,筆意疏鬆兼以側筆皴擦。圖中石土相間,皴法沒有明顯的區別。惟右上角遠處丘陵多以披麻皴法,形態從中景過渡,比較協調。水口處理極為生動,即清代唐岱所謂“兩山相交,亂石重疊,水從窄峽中環繞灣轉而瀉”(《繪事發微·水口》)的一種類型,水口用濃墨逼示頗具真實情意。
歷史傳承
明末清初吳其貞的《書畫記·卷三》載:“姚彥卿《有餘閒圖》,前有拱辰題‘有餘閒’三字,後楊鐵崖二十二人題詠。”而《有餘閒圖》上鈐有明末清初鑑藏家梁清標的諸多印記。吳其貞基本活動於安徽地區,他在家鄉目見不少畫作經裝裱師之手賣往供職京師的梁清標,《有餘閒圖》可能也是在吳其貞接觸之後不久即賣往北京,轉由梁清標收藏。《有餘閒圖》現存的裝裱,則是在梁清標的臨督下完成。之後,《有餘閒圖》轉入清內府,由御書房收藏,由《石渠寶笈初編》(卷三十三)完整著錄了品第、題跋與鑑藏印記。根據楊仁愷《國寶沉浮錄》記載,《有餘閒圖》經愛新覺羅·溥儀之手自清內府流出後,由長春古玩商李植甫賣給北京琉璃廠墨緣閣馬寶山,之後又轉手售與倫池齋靳伯聲,再輾轉至香港,被盧芹齋重金購去並攜至美國。據何惠鑒(Wai-kam Ho)主編圖錄《八代遺珍》(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elson Gallery-Atkins Museum, Kansas City, and Cleveland Museum of Art)的註解,可知《有餘閒圖》最終通過古董商弗蘭克·凱洛(FrankCaro),於1954年轉由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現仍藏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作品評價
當代書畫鑑定學奠基人張珩:此圖畫法北宗,雖學郭熙,實近子昂,與王淵、張渥相似。(《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標點整理本(貳)》)
作者簡介
又有徐士全小楷題識五行:“富貴非吾願,棲遲任此身。兵戈皆逆旅,天地一遺民。茅屋碧山下,釣絲秋水濱。區區種桃者,莫話武陵春。崇德徐士全。”下鈐“徐士全印”白文印。
又有高玉行楷書題識六行:“八十杜陵雙鬢絲,自言無復事驅馳。常依竹徑聽鳴鶴,更對雲山吟好詩。滿目黃塵迷戰伐,當天赤日苦耘耔。不如蕭散高情在,彷佛風前詠采芝。吳郡高玉。”後鈐“高玉私印”白文印及“元朴”朱文印,前鈐“吳下”朱文印及“山仲”朱文印。
又有李明復行書題識八行:“世路黃塵十丈深,功名半紙徒縈心。鐵甲將軍勞汗馬,何如高隱居山林。明月清風四時友,未羨封侯印如斗。從容心事半床書,蕭散生涯一壺酒。榮枯得失奚足雲,優遊自可怡朝曛。有時山中拾瑤草,有時松下看白雲。無事柴門不曾杜,笑領兒孫采衣舞。從渠官府急征徭,自向閒中玩今古。天台李明復。”下鈐“天台李明復道元印章”朱文印及“橫粹軒印”白文印。
又有呂麟行書題識六行:“僻境輪蹄寡,安居水竹幽。軒窗時寄傲,杖履或遨遊。松下聽玄鶴,江邊友白鷗。此生無一事,醉後更歡謳。雲東呂麟。”下鈐“王彥祥”朱文印及“雲間呂麟彥祥圖書記”朱文印,前鈐“蒼岩”朱文印(騎縫)。
又有張謙行書題識七行:“每愛龍江杜隱君,數間茅屋住江濆。圍碁松下消清晝,拄杖花間看白雲。陶鼎香凝書帙淨,少微星動夜光分。閒心迥出羲皇上,四海風塵了不聞。坶溪張謙。”下鈐“張氏士謙”朱文印。
又有陶唐文楷書題識八行:“彼媺人兮伊誰,羌好古而無為。慕晉人之雅趣,託命名於齋居。戶牖兮清虛,松竹兮扶疏。前琴兮後壺,左圖兮右書。坐青山兮忘疲,詠白雲兮自怡。澹世欲兮恬如,樂清閒兮有餘。人謂先生之不仕兮非丈夫,余先生之高隱兮君子儒。噫!非斯人吾誰與歸,非斯人吾誰與歸。延陵陶唐文。”前鈐“蒼岩”朱文印(騎縫)。
又有吳元圭行楷書題識十一行:“解名韁。頓教身羽,飄飄恍住仙鄉。為紙帳梅花結伴,酒壺茶硾生香,草堂畫長。|南窗槐柳蒼蒼。案石作孤雲態,籬花歷幾重陽。想意到匡廬,狀成屢境,興含湘漢。游氛自遠,豪吟動、浩浩乾坤在此,悠悠物我相忘。衍宮商,橫簫又迎鳳凰。右《八六子》。西霞野老吳元圭。”下鈐“吳廷璋氏”朱文印。
又有包炯行楷書題識十一行:“彼市彼朝,我林我邱。彼競彼趨,我且優遊。噫!只今榮達何足求,竹牀茗椀看雲浮。暨陽包炯。”
又有王造行書題識五行:“高人不入城,手把種樹書。平生閒有餘,取足不願余。嘗存丘壑志,不受軒冕居。恐是巢隱客,富貴將焉如。下學王造。”
又有馬處義楷書題識四行:“卜築浣花居,晝長閒有餘。開尊留客醉,閉戶課兒書。坐□□□□(缺四字),臥看雲卷舒。更無軒冕慮,甘分學樵漁。信都馬處義。”後鈐“道守”朱文印,前鈐“秋碧”朱文印(騎縫)。
又有林以莊行楷書題識七行:“朝陳經濟術,夕運攻伐籌。何如隱君子,袖手百不憂。居閒樂天性,樹德貽孫謀。興來足清唫,醉來茶滿甌。塵氛自擾擾,何時及巢由。引瓢掛高樹,牽犢避下流。堯舜且不事,況復為他求。括蒼林以莊。”下鈐“林以莊印”白文印及“子敬”白文印。
又有顧舜舉行書題識七行:“人世蕭閒真足羨,浮雲富貴不須論。但將詩酒娛賓客,莫買田園遺子孫。心遠已能忘俗慮,日高猶自掩柴門。嗟余奔走紅塵久,亦欲幽棲且避喧。語溪顧舜舉。”“語溪顧舜舉”上鈐“琅琊”朱文印,下鈐白文印一方。
又有王經章草書題識九行:“隱者閒有餘,結屋西枝西。微風動林沼,水木紛清淒。壺漿旁近鄰,逍遙獨登躋。或招松間鶴,或養雲中雞。拄頤看南山,四五芙蓉齊。適安淡無營,彈冠卻塵㙠。桑榆翳芳景,桃李成平蹊。引泉足灌溉,曳杖循町畦。黃髮非熊倫,長竿釣蹯溪。時乘元方車,髫齜相提攜。心遠意自在,眇與孤雲棲。孰知淨中趣,委順和天倪。芳潤生王經。”下鈐“王經印章”白文印及“與權”白文印。
又有林壽昌行楷書題識六行:“卜築城南十畝山,已無清夢到金鑾(缺半)。石牀睡起閒觀《易》,松子輕輕打竹冠。|苔痕滿徑石蒼蒼,玄鶴飛來共竹房。急雨數聲林外過,回頭應笑白雲忙。赤城林壽昌。”下鈐“雪溪”朱文印及“永年”朱文印,前鈐“棠邨”朱文印(騎縫)。
又有高志道小行楷書題識三行:“邊亭備寇秋營壘,官府征租夜打門。爭似老翁茅屋底,自批文選教兒孫。淮人高志道。”後鈐“德秀”白文印。
又有林珣楷書題識四行:“恬澹太古心,放曠塵外跡。閒來一歗歌,江山看秋色。歸坐華間窗,怡情著墳籍。此樂固有餘,慎勿為形役。天台林珣。”
又有孟惟誠行楷書題識四行:“大地生靈方至厄,何人自詫有餘閒。炎州自有清涼域,只在高人跬步間。至正己亥七月下浣,漫遊生孟惟誠。”下鈐“夢孫之後”白文印及“伯真”白文印。
又有孟之異行楷書題識三行:“萬事久已忘, 一身不自知。兵飢人漸少,吾且誦吾詩。鄒縣孟之異。”下鈐“公望之印”白文印。
創作背景
14世紀中期,隨著農民起義烽火遍及華中和華東各行省,南籍文人不再攀附北方權臣而入仕,紛紛放棄仕途而歸隱江南,維繫李郭山水發展的紐帶幾近中斷。與此同時,部分缺乏職業訓練的文人在隱居狀態下成為了業餘畫家,他們很快發現李郭山水不僅不適合表現南方山水,並且難以讓自己與職業畫家拉開距離。此前,趙孟頫在大德六年(1302年)以《水村圖》復興的董巨語彙,很快便在黃公望與吳鎮筆下得到了實踐,及至此時,又配合了時人歸隱江南的現實需求。黃公望在《寫山水訣》中寫道:“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筆法樹石各不相似,學者當盡心焉。”由此可知,這時的畫家不僅區分了二家筆法,並且以實踐闡明了各自選擇的方向。與業餘文入畫家投入董巨陣營相伴而來的,便是原屬李郭陣營畫家的改弦易轍。當遭遇政局動盪與江南畫壇的風氣轉變時,姚廷美等李郭派畫家勢必受到重大的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姚廷美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月開春之際為淞江青龍(今上海青浦)八十歲老翁杜隱君繪製了《有餘閒圖》。
藝術鑑賞
構圖
《有餘閒圖》在布局上採取“自近山而望遠山”的平遠法,近石遠坡,中間樹木和左面岩層石塊與左方相連延續,石塊大間小,小間大,自然組合成了明顯的黑白相間的整體,空疏在上,而密皴在下,顯示出陰陽向背的體積感。介字點葉樹叢,亦畫滿於幅頂,使整個章法空間顯得十分飽滿。
技法
歷史傳承
明末清初吳其貞的《書畫記·卷三》載:“姚彥卿《有餘閒圖》,前有拱辰題‘有餘閒’三字,後楊鐵崖二十二人題詠。”而《有餘閒圖》上鈐有明末清初鑑藏家梁清標的諸多印記。吳其貞基本活動於安徽地區,他在家鄉目見不少畫作經裝裱師之手賣往供職京師的梁清標,《有餘閒圖》可能也是在吳其貞接觸之後不久即賣往北京,轉由梁清標收藏。《有餘閒圖》現存的裝裱,則是在梁清標的臨督下完成。之後,《有餘閒圖》轉入清內府,由御書房收藏,由《石渠寶笈初編》(卷三十三)完整著錄了品第、題跋與鑑藏印記。根據楊仁愷《國寶沉浮錄》記載,《有餘閒圖》經愛新覺羅·溥儀之手自清內府流出後,由長春古玩商李植甫賣給北京琉璃廠墨緣閣馬寶山,之後又轉手售與倫池齋靳伯聲,再輾轉至香港,被盧芹齋重金購去並攜至美國。據何惠鑒(Wai-kam Ho)主編圖錄《八代遺珍》(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elson Gallery-Atkins Museum, Kansas City, and Cleveland Museum of Art)的註解,可知《有餘閒圖》最終通過古董商弗蘭克·凱洛(FrankCaro),於1954年轉由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現仍藏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作品評價
當代書畫鑑定學奠基人張珩:此圖畫法北宗,雖學郭熙,實近子昂,與王淵、張渥相似。(《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標點整理本(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