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綠木本群落

雨綠木本群落

雨綠木本群落又稱季雨林、雨綠林。在熱帶具有明顯乾濕季交替的季風氣候條件下,由旱季落葉的喬木組成的熱帶森林群落類型。

在雨季,雨綠木本群落的群落特徵與雨林相似,但木質藤本少,附生植物缺乏,乾季喬木幾乎全部落葉,草本植物也大都乾枯,其主要分布東南亞季風氣候區,中國雲南南部,海南島均有分布。

雨綠木本群落的發育決定於雨季期間的雨量多寡。雨量較多但乾季明顯或較長的地區,發育成為接近熱帶雨林的季雨林;當熱量高而雨量較少時,發育成稀樹喬木林;雨量更少處,則為多刺疏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雨綠木本群落
  • 外文名:monsoon forest
  • 又稱季雨林、雨綠林
  • 分布地區:主要在熱帶範圍內
  • 特點:在乾季,木本植物落葉等
  • 分類:落葉和半常綠季雨林兩類等
概念,特點,研究與運用,

概念

雨綠木本群落又稱季雨林或雨綠林,在具有明顯乾濕季節交替的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成型的一種森林植被類型。根據落葉種類的多寡,分為落葉和半常綠季雨林兩類。

特點

雨綠木本群落是熱帶範圍內具有大陸性氣候或有明顯乾季地區的群落。雨綠木本群落又包括季雨林,稀樹喬木林,和多刺疏林。當雨量較多(1500毫米左右)但乾旱較長,則發育成季雨林;而雨量較少(900~1500毫米)則發育成稀樹喬木林;在年雨量更少的地區則稀樹喬木林多被稀樹幹草原所代替。
雨綠木本群落的基本特徵是在旱季部分落葉或全都落葉,草本植物也大都乾枯,具有比較明顯的季節變化。其種類成分、結構、高度等均不及雨林發達。生活型以木本高位芽植物為主。林內屬中型葉的喬木種類占優勢。木質藤本少,附生植物缺乏。雨綠木本群落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季風氣候區,在非洲和南美洲分布面積也很大。中國的雨綠木本群落,分為三類:落葉季雨林,主要分布於海南島西部和雲南南部的乾熱河谷半常綠季雨林,在中國熱帶北部分布最廣;石灰岩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廣西南部、雲南南部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上。
季雨林和稀樹喬木林都有一定的資源價值。如季雨林中的名貴木材柚木紫檀等都是造船和建築業中的良材。還有若干耐旱的經濟植物如劍麻番麻爪哇木棉等等。稀樹喬木林的許多樹種,可作為紫膠蟲的寄主樹。

研究與運用

①採用標準樣地法,對高棉桔井省斯努縣、桔井縣和實據(磅斯卑)省奧拉縣的低地季雨林喬木層植物多樣性、重要值和材積等特徵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深入了解高棉熱帶森林的組成和生態學特徵提供基礎資料。結果表明:3個地區森林喬木樹種的密度、平均胸徑、基部蓋度和平均材長均以斯努的樣地最大,桔井次之,奧拉最低。喬木胸徑以10~50 cm為主,材長以2~11 m居多。3地的森林喬木優勢種,斯努為副萼紫薇(Lagerstroemia calyculata)和交趾油楠(Sindora cochinchinensis),桔井為香坡壘(Hopea odorata)、鐵坡壘(H.ferrea)、鈍形娑羅雙(Shorea obtuse)和木莢豆(Xylia xylocarpa),奧拉為鈍葉龍腦香(Dipterocarpus obtusifolius)、鈍形娑羅雙和鐵坡壘。不同地區森林總材積差異大,斯努為388.176m·hm,桔井247.217m·hm,奧拉70.991m·hm,總體上體現出3地的森林有各自獨特的生態學特徵。
②植物的葉片結構和功能性狀受到自身、環境和系統發育的影響。該研究選取西雙版納20hm熱帶雨林動態監測大樣地內18種分布格局不同的大戟科植物,測量了幼樹葉片的解剖結構、水分關係特徵、最大光合能力和暗呼吸,主要探討了葉片結構對植物耐旱性和光合能力的影響,耐旱性和光合能力之間的權衡關係,以及環境水分條件對植物功能性狀相關性的影響。結果表明:1)生境內植物表現出一定的結構和功能的趨同性,分布在山脊和山坡的種比溝谷種具有更強的耐失水能力;2)去除了系統發育的影響後,一些關鍵性狀(特別是葉片密度和膨壓喪失點時的水勢、飽和滲透勢等)之間存在跨生境尺度上的相關關係,植物葉片結構同時影響了植物的耐失水能力和光合能力,植物葉片自身的結構限制導致了植物的耐旱性(高的葉片密度、比葉質量)和光合能力(低的葉片密度、比葉質量)存在反向進化關係;3)如果研究的植物類群親緣關係較近,傳統的Pearson相關分析不能很好地揭示其性狀間的相關關係,因而必須採用系統發育獨立對照差作相關分析。大戟科植物的結構和功能在水分梯度和光梯度上的生態位分化也從功能性狀的角度為熱帶季雨林能維持高生物多樣性,保持植物物種長期共存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