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化學熱處理

離子化學熱處理

離子化學熱處理:是爐(真空爐)內通入少量與熱處理目的適應的氣體,在高壓直流電場作用下,稀薄的氣體放電、起輝加熱工件。與此同時,欲滲元素從通入的氣體中離解出來,滲入工件表層。 離子化學熱處理比一般化學熱處理處理速度快,在滲層較薄的情況下尤為顯著。離子化熱處理可以進行離子滲氮、離子滲碳、離子碳氮共滲、離子滲硫和離子滲金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離子化學熱處理
  • 外文名:Ion chemical heat treatment
  • 定義:真空爐直流電作用下放電加熱工件
離子滲氮,離子N-C共滲,離子滲碳,離子熱處理設備,離子化學熱處理技術的現狀,

離子滲氮

離子滲氮是目前工業上套用最廣、最成熟的離子熱處理工藝,其最大特點是:①滲層組織和相組成可以控制,通過調整工藝參數,可獲得純擴散層、單相化合物層等;②滲速較快,滲層脆性小、質量好;③可進行低溫(400~500℃)離子滲氮,以及對奧氏體不鏽鋼無需預處理便可進行離子滲氮。目前,離於滲氮的技術關鍵是如何根據其特點,結合工件服役條件,合理選取工藝參數。(溫度、電壓、爐壓、時間及工作氣體),獲得所需的最佳滲層,以期充分提高離子滲氮效能與成本之比。例如,精密零件,要求尺寸變形小,表面硬度高,同時要求耐磨、耐蝕的奧氏體不鏽鋼,則宜選低溫離子滲氮。
目前該工藝的進展,主要是擴大套用範圍,如工具、模具,鈦合金和鋁合金以及不鏽鋼的離子滲氮工藝的開發。
奧氏體不鏽鋼離子滲氮,可有效地提高其耐磨性能,但耐蝕性卻下降。自80年代中期以來,不鏽鋼離子滲氮有了重大進展。奧氏體不鏽鋼離子滲氮,可獲得不同的相組成。溫度超過500℃,可形成由γ´、ε、CrN、γ和α相組成的複合滲層,硬度高(1400HV),層厚大於200μm,從而明顯改善其耐磨、抗膠合性能,但由於滲層中有Cr的氮化物析出,導致基體中Cr的減少,使其耐蝕性變壞。試驗發現,奧氏體不鏽鋼的滲層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蝕性能隨滲氮溫度降低而增高。不同溫度離子滲氮後的陽極極化曲線(NaCI的質量分數為3%),如圖1所示,經500℃×10h滲氮,即能提高腐蝕電位,而450℃滲氛時,Cr的氮化物析出被抑制,而形成含有無特徵的“S-相”單相層,比未處理的不鏽鋼有更寬的純化電位,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能,而且硬度高(約1600HV),可獲得同時改善耐磨和耐蝕的滲氮層,該工藝已在歐洲獲得了工業套用。

離子N-C共滲

離子N-C共滲是從鹽浴和氣體N-C共滲發展起來的,其操作方法與離子滲氮基本相同,但工作氣體成分不同,且冷卻方式除在真空條件下緩慢冷卻外,還可進行油淬或高壓氣淬。
工藝參數為溫度560~600℃,時間1~4h。工作介質可用NH3+C3H3、 NH3+CH4、 NH3+C3H5OH(酒精)和NH3+CH3OHCOOH3;(丙酮)等。
離子N-C共滲時間短,效益高,可獲得以ε單相或ε相為主的具有優良耐磨、抗膠合的化合物層,除適用於合金結構鋼外,特別適宜於碳素鋼和球墨鑄鐵及合金鑄鐵製件的處理。
離子N-C共滲的技術關鍵是化合物層中的ε相和Fe3C的控制。當化合物層中出現少量Fe3C時,化合物層最厚,耐磨性高,韌性好。但形成一定數量的Fe3C時,化合物層厚度明顯下降,脆性增加,因此,應力求獲得單一ε租或ε相為主的化合物層。
化合物層厚度和相組成的控制,主要通過調整工作氣體成分和溫度來實現。例如。碳素鋼和合金鋼在不同 C3H8含量的NH3+C3H8混合氣中進行570℃×10h的離子N-C共滲後,化合物層相組成和層厚與C3H8含量的關係如圖1所示。
由圖可知:①化合物展中ε相體積分數Vε均隨C3H8增加而增加,當C3H8增加到某一臨界量時,出現Fe3C,此時Vε達到最大使;若C3H8繼續增加,Vε則逐漸下降。②化合物層中γ´相體積分數Vγ´隨C3H8增加而減少,滲碳體Fe3C體積分數VC總是隨C3H8增加而增加(當Fe3C形成之後)。③化合物層厚度δ化的變化與Vε一致,擴散層深度δ擴基本不變,但隨材料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增加而減小;化合物層中出現Fe3C後,滲層厚度則隨C3H8增加而減小。

離子滲碳

我國對離子滲碳工藝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但尚未實現生產套用。80年代末,德、法已將離子滲碳開始用於生產,目前,已成功地用於汽車工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要工藝參數:溫度850~980℃,總時間(滲碳+擴散)2~8h,冷卻方式為直接油淬或高壓氣淬。滲碳介質用碳氫化合物(如CH4、C3H8等)、N2、H2或Ar。
離子滲碳的技術關鍵是滲層質量控制及設備設計。離子滲碳時,可通過調節碳通量和滲碳時間來控制工件表面的預定碳含量,而碳通量(j)是氣體成分、氣壓、氣體流量、離子電流密度(i)和滲碳溫度的函式。在實際操作中,氣體種類、氣壓和溫度易保持恆定,氣體流量也總用最小值,這樣,碳通量就僅僅取決於電流密度,即j=f(i)。離子滲碳時,電流密度既可精確測定,又能非常可靠地控制。目前,德國已研製、生產了離子滲碳、滲氮專用的離子電流密度感測器,使離子滲碳的控制簡單、精確和重視性好。在工業生產中,離子滲碳時可利用碳的擴散和傳輸的數學模型,採用電流密度感測器,由微機進行全過程的工藝控制,從而獲得預定的表面碳含量、碳分布和滲層深度。表1為不同滲碳工藝的碳通量。

離子熱處理設備

離子熱處理設備由離子發生器(電源)、真空爐體、測溫測壓裝置、供氣排氣系統及其他配套部件組成,關鍵部分為電源和真空爐體。
(1)電源 生產中套用的電源主要有兩種:直流電源和脈衝電源。
直流電源提供的電壓、電流是近似平直或帶有波動的直流電。主要技術指標:電壓0~1000V連續可調。頻率50Hz,滅弧裝置為限流電阻或電子開關。直流電源結構簡單,價格便宜,維修方便,使用壽命長,功率大。但滅弧可靠性不理想,處理溫度與電壓、電流、氣壓不能分開,工藝參數不能獨立調節,尤其當功率密度較小時(<0.2W/cm2),不能保證滲層均勻,故直流電源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為了克服上述缺點,開發了脈衝電源。
脈衝電源提供的電壓、電流是具有一定周期的近似方波的脈衝。80年代,德、法、俄、美、英等國相繼開展脈衝電源的研究和套用。目前,德、法已有系列產品,電壓1000V,功率從50~300kW,頻率800~1000Hz,最高可達10kHz(功率40kW以下)。80年代末,我國開始脈衝電源的研究與套用。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先後研製成晶閘管斬波脈衝電源(1990年),GTO斬波脈衝電源(1992年),和高頻脈衝電源(1997年),三種脈衝電源工作時,都是頻率(周期)T固定,而脈衝寬度t可調。α=t/T稱為導通比。目前,已有系列產品,在生產中套用效果良好。主要技術指標見表1。
脈衝電源的主要優點是:①滅弧速度快(10~60μs),能有效地抑制空心陰極效應。對有小孔、溝槽的複雜工件和小模數齒輪可進行更有效的處理;②能獨立調節工藝參數,增加工藝可調性,擴大套用範圍,尤其適宜於離子N-C共滲和離子滲碳;③與直流電源相比,可節約電源30%左右。
(2)真空爐體 目前,國內外在工業生產中套用的爐體主要有四種類型:①水冷雙層爐壁的真空容器,其形狀有鐘罩式和井式。國內產品的主要規格為:功率25~500kW,真空爐膛直徑700~1700mm,高800~4000mm。該種爐體結構簡單,可用組合件,易於改變爐體高度,可製造大型爐子,價格便宜,維修少,使用壽命長,但能耗大,爐內工件溫度均勻性不易控制,對形狀複雜,且要求滲層均勻、變形小的工件,難於進行有效處理。②帶有對流或熱輻射輔助加熱裝置的熱爐壁真空爐體,其結構如圖1所示。使用這種爐子,處理的工件溫度均勻,工藝較易調整,工件升溫、冷卻快。對不同形狀和壁厚的零件可進行有效處理。該種爐子適宜進行離子N-C共滲、離子多元共滲等。但結構較複雜,造價高,工藝成本較高,增加了維修量,難製造大型爐子。③帶高壓氣淬裝置的離子滲碳爐,如圖2所示、④帶整體油淬裝置的離子滲碳爐,見圖3。這後兩種爐子,都是在真空滲碳爐的基礎上,加裝高額脈衝電源,由微機控制工藝過程。德國Ipsen公司,為了保證每爐處理的產品質量穩定,重視性好,滲碳時有高的碳傳輸量,採用離子電流密度感測器來控制離子滲碳工藝過程。它對工件表面碳含量、碳分布和滲層深度的控制,與現代氣體滲碳(微機碳勢控制)一樣精確、可靠。

離子化學熱處理技術的現狀

1.離子化學熱處理的機理與組織性能研究 離子化學熱處理是在低溫電漿中進行的,存在各種高能離子、高能電子以及高能中性原子等粒子,因而決定了離子化學熱處理反應的複雜性。關於離子化學熱處理的機理,目前公認觀點大致有以下幾種: (1)濺射與沉積理論這是1965年J.Kölbel在研究和完善B.Berghous的離子轟擊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他認為:離子滲氮時,滲氮層是通過陰極濺射反應而形成的。 (2)分子離子理論 1973年,M.Hudis根據4340鋼在濺射很弱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得到顯著的硬化效果這一事實得出:在離子滲氮時,雖然濺射很明顯,但這不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對滲氮起決定作用的是氮氫分子離子化的結果,並認為氮離子也能滲氮。 (3)中性氮原子模型 1974年,G.Tibbetts在N2-H2混合氣離子滲氮時,於試樣外加一網狀柵極,以濾掉轟向試樣的正離子,只讓不帶電荷的中性粒子到達試樣。試驗表明,有、無柵極的狀況下,滲氮效果相同。因此,G.Tibbetts認為,對離子滲氮起作用的實質上是中性氮原子,NH2+離子的作用是次要的。 (4)活性氮原子碰撞離析理論這是我國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他們認為,活性氮原子在離子滲氮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從上述幾種離子化學熱處理機理不難看出,各種結論都是在相對獨立的條件下得到的,過於強調某一種粒子的作用,弱化了其他粒子的貢獻。離子滲氮顯然不同於氣體滲氮,等離子場組成複雜,各種粒子互動作用,共同完成了離子滲氮過程。在一般狀況下(而不是某種特定的試驗條件),哪一種粒子的貢獻更大,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對離子化學熱處理後所獲得的各種滲層組織與性能的研究,我國的科技工作者一直沒有停止這方面的工作。由於處理過程在低壓無氧化的氣氛中進行,較之於常規化學熱處理,其滲層質量更好,綜合力學性能更高,特別是離子滲氮層組織結構可控的特點,在實際生產中得到廣泛套用。如通過調整爐氣成分可獲得耐蝕性較好的單一ε相結構或韌性較高的單一γ′相結構的化合物層;為減小高速鋼滲氮處理後脆性增加的問題,可改變工藝參數,以獲得無化合物層的滲層結構等。近幾年,許多單位又在複合處理方面下了較大功夫,尤其是對離子滲硫(及其複合處理)層的組織和性能進行了大量研究,使得該項技術得以長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