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雞犬之聲相聞)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雞犬之聲相聞一般指本詞條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jīquǎnzhī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bùxiāng wǎng lái),諺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出處:楚·李耳老子
  • 作者:李耳(即老子)
  • 近義詞:雞犬相聞
  • 示例: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拼音:jīquǎnzhī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bùxiāng wǎng lái
解釋,出處,

解釋

每個人都生活在富足、祥和、寧靜、喜樂、滿足的世界中,交流或者不交流,來往或者不來往,對他們的生活均沒有絲毫影響,每一個人都活在當下那一刻, 享受那一刻,聽著窗外的雞叫聲、狗吠聲,頭頂白雲飄飄,身邊清風陣陣,唯恐有任何不速之客打破這一美好時刻。

出處

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楚·李耳《老子》第80章
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像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
認為相鄰的兩個國家彼此可以望見,兩國雞狗的叫聲都可以聽見,各自吃自己的國家豐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風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發動戰爭。老子嚮往這樣一種原始的純樸風氣。西漢初年中國第一次全方位套用道家理論治國,產生了中華第一盛世――文景之治,《貨殖列傳》中關於道家的“低流之水”的市場機制,其有關理論和實踐情況主要記述在《淮南子》、《史記》、《漢書》等道家諸書與史書中。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第一篇就講述了“低流之水”市場機制的例子:東南西北方的物產各不一樣,北有氂牛,西有畜牧,東有漁鹽,南有木材,那么這些東西都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北方也要用木材,南方也要用皮毛,那怎么辦呢?司馬遷說:“這難道還需要官府發布政令,徵發百姓限期會集嗎?人們能各憑其能,各竭其力,各滿其欲。所以,賤貨能貴賣,貴物能賤買。人們各經其業,各從其事,就像水往低處流那樣,日夜無休,不招自來買賣,不求自出交易。這符合大道,也是自然調節的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