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泡

雞泡

形體特徵。體亞圓筒形,稍側扁,體前部粗圓,向後漸細,尾柄長圓錐狀。眼眶間隔大於吻長。鼻孔小,每側2個,鼻瓣呈卵圓形突起。體腹側下緣有一縱行皮褶。題背自鼻孔前方至尾柄中部上方、腹面和側面自眼前緣下方至背鰭底後緣下方被小棘。鰓孔內側灰白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雞泡
  • 拉丁學名:Takifugu alboplumbeus
  • 別稱:鉛點多紀豚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印度至西太平洋
  • 棲息深度:5 - 60 公尺
基本信息,簡介,形體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命名者 :(Richardson, 1845)
中文名:鉛點多紀豚
科中文名:四齒豚科
科號科名:F509 Tetraodontidae
有毒魚類:是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模式種產地 :Canton, China; China seas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河豚、氣規、規仔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最大體長 :23 cm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Fugu alboplumbeus, Tetrodon alboplumbeus
參考文獻: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中國動物志-魨形目(蘇等, 2002)
英文俗名:Pufferfish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簡介

雞泡魚,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家族,在廣東沿海有不少種類。大家在水產館裡看到的,其貌不揚,行動遲鈍,然而它卻是吃肉的魚類。雞泡魚的胃,前下部是擴大成為氣囊的。當遇到敵害的時候,它就馬上吸入空氣或水,使頭部和腹部膨大起來。這種辦法對付一般敢害頗為有效,因為它的腹部鼓脹起來後,便肚皮朝天露出一行行小刺。

形體特徵

背鰭近似鐮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2-14;臀鰭與其同形且相對,具軟條10-11;無腹鰭;胸鰭寬短,上方鰭條較長,呈倒梯形,後緣稍呈圓形;尾鰭寬大,截形,或略呈圓形。體背部為黑褐色或藍黑色,體側黃褐色,腹面乳白色;體背及體側散布許多大小不一之長形白斑,體背白斑通常較小,體側白斑則依次漸大;縱行皮褶黃色;體側另具4-6條鞍狀斑,有時不顯,其中位於胸鰭上方之鞍狀斑與胸斑相連線,是較明顯之斑紋。各鰭淺黃色或淡色,尾鰭具暗色緣。 

棲所生態

熱帶及亞熱帶近海底層中小型魚類。肉食性,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魚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印度洋北部沿岸至韓國日本等沿岸。台灣西部、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肝臟及卵巢具劇毒,小腸、皮膚、精巢及肌肉亦具毒,是毒性極強的魚種,不可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