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剌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別稱為巴西刺桐,雞冠豆,學名為Erythrina variegata L. 蝶形花科刺桐屬半落葉小喬木。株高2~4公尺的落葉小喬木。葉長卵形,羽狀複葉,奇數,1回,小葉1-2對卵形,羽狀側脈;三出複葉,革質。花期約4~7月,腋生,總狀花序,花冠橙紅色,旗瓣倒卵形特化成匙狀,與龍骨瓣等長,寬而直立,翼瓣發育不完全。余瓣幾成一束,雄蕊花葯黃色,裸露。莢果長10~30公分,內有種子3~6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雞冠剌桐
- 拉丁學名:Cockspur coral-tree、Cockspur coral bean
- 別稱:巴西刺桐,雞冠豆,龍牙花、象牙紅、海紅豆
- 二名法:Erythrina crista-gall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豆目
- 科:豆科
- 亞科:蝶形花科
- 族:菜豆族
- 屬:刺桐屬
- 種:雞冠刺桐
- 分布區域:原產南美巴西,秘魯及南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栽培方法,蟲害防治,花語,
形態特徵
深紅色的總狀花序,艷麗奪目,好似一串紅色月牙。
葉:長卵形,羽狀複葉,1回,小葉1-2對卵形,羽狀側脈;三出複葉,革質。
花 ;花期約4∼7月,腋生,花冠橙紅色,旗瓣倒卵形特化成匙狀,與龍骨葉等長,寬而直立,翼瓣發育不完全。餘瓣幾成一束,雄蕊花葉黃色,裸露。
果實:莢果長10~30公分,內有種子3~6枚。本種實生幼苗帶刺,但無性繁殖苗則無刺。
生長環境
喜高溫、多濕和光充足環境,不耐寒,稍耐陰,宜在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長。適應性強,生性強健,耐旱且耐貧瘠,還能抗鹽鹼。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或砂質壤土生長最佳。北方盆栽時,冬季溫室應保持4℃以上。
分布範圍
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適用於公園和庭院栽植,若盆栽可用來點綴室內環境。
雞冠刺桐適應性強,樹態優美,樹幹蒼勁古樸,花繁且艷麗,花形獨特,花期長,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繁殖方法
採用播種或扦插繁殖。播種繁殖,種子隨采隨播最好。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播前適當浸種,直接播於苗床,苗床土以疏鬆的沙壤土為宜,播後覆土以蓋過種子的兩倍高度為宜,注意噴水保濕。10天左右就可出苗,1個月後待幼苗長至20厘米時進行移栽。扦插繁殖,剪取半木質化枝條,長約20~40厘米,插於沙床或疏鬆苗床中,保持濕潤,約15天即可生根發芽,1~2個月即可成苗。華南沿海地區常用長枝扦插,1~2個月後即可生根。
在春季定植,定植前應先下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定植後及時補充水分。定植成活後,每季施1次有機肥料,並每個月澆1次500倍液的尿素水肥,以促進枝葉生長。成株後每年施1次有機肥或複合肥,以保證其正常生長。樹幹自然分枝低,在園林中可通過定乾抹芽、培植主幹作小喬木。
蟲害防治
爛皮病是一種可將雞冠刺桐屬植物危害致死的病害,常與小蠹混合危害刺桐樹的主幹、大枝、根頸等部位的樹皮。初顯症狀時,樹皮濕性腐爛,外部呈現潮濕狀,並向周邊健康組織迅速擴展;發病後期,受害部樹皮枯,枯死樹皮韌皮處與木質部分離,樹皮極易剝開,當病部包圍樹幹或枝條一周時,其上部整株枯死。
雞冠刺桐葉斑病主要危害刺桐葉片。植株患病後,葉尖、葉緣開始發病,病斑呈灰褐色,上有灰黑色小點,後期病斑擴大,造成葉片透明如紙、易破碎,嚴重影響刺桐樹的正常生長和觀賞效果。
綜合防治方案
1.去除腐爛樹皮,對樹冠及樹幹噴施藥物,對樹幹採取噴塗農藥並包裹。
2.是對樹幹周邊土壤噴灌藥物,進行全面消毒處理。
3.組織人員對發生枝葉畸形、腫大的刺桐樹樹冠及嫩枝進行全面修剪,並對剪下的枝葉進行集中銷毀。
花語
夢、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