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鱘集約化養殖技術

雜交鱘集約化養殖技術用於雜交鱘的苗種培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交鱘集約化養殖技術
  • 適用領域:雜交鱘的苗種培育
1 雜交鱘的苗種培育
1.1 苗種池 水泥池,橢圓形,四面無死角,抹光。魚苗池用塑膠薄膜貼面底,魚種池用瓷磚貼面底,以免擦傷魚體,且塑膠薄膜要平整。有的生產單位就曾出現過由於塑膠薄膜不平整造成魚苗鑽進縫隙而死亡的現象。魚苗池一口,面積6平方米;魚種池5口,每口面積9平方米。
1.2 苗種他的供排水 苗種池的供水採用多孔噴頭式注水方式,這種方式既可給苗種池供水,又可以起到增氧作用。排水及水位調節採用塑膠管,固定管口高度來控制水位。魚苗階段水位控制在40厘米左右,魚體長到5厘米以上,水位控制在70厘米左右。
1.3 開口期的飼養管理
a.飼料:我們使用水蚯蚓作為雜交鱘的開口期飼料,開始時將水蚯蚓則切碎成小段,用乾淨水清洗幾次至無污液時再投喂,待魚苗長到2厘米以上時再用整條水蚯蚓投餵。
b.溫度及水位控制: 剛引進的雜交鱘魚苗體質弱,對外界環境變化較為敏感。為了避免溫度的驟然變化而造成應急反應,水溫應控制在20℃左右,水位控制在40厘米左右。
c.投餵管理:由於開口期魚苗體質弱,攝食能力不強,應加大投餵強度及次數。初期日投餵量按魚體重的100%,以後隨著色體的長大,日投餵量可以降至魚體重的40%-50%。投餵次數初期為10次/天,後期減至3-5次/天。由於魚苗攝食能力弱,池內殘餌較多,我們及時將殘餌清除乾淨,以免造成水質惡化而死苗。
d。分池管理:由於魚苗體質強弱不均,攝食強度不一,魚苗規格則參差不齊。應及時對魚苗進行分池飼養,4—5天篩選一次,使弱苗能及時吃到飼料,減少弱苗數量,提高魚苗成活率。
1.4 配合飼料馴化 經過10天左右開口期的精心培育,雜交鱘魚苗規格達到4—5厘米時,用配合飼料進行馴化。馴化飼料使用仔蟹料,開始時做成直徑 0.3—0.5毫米的軟顆粒飼料,加入適量的豬肝、豆油及微量元素,增加魚苗對飼料的攝食效果和吸收利用。我們採用交替投餵法進行馴化,初期以水蚯蚓為主,適量添加配合飼料,配合飼料與活飼料比例為2:8,以後逐漸加大配合飼料的投入量,兩星期後增加到5:5,一個月後完全使用配合飼料投餵。對於那些馴化效果不好的魚苗,分池飼養,強化培育,再馴化一個月左右, 投餵配合飼料。還有一些不能馴化的魚苗,可以淘汰掉。我們採用這種訓化方式,魚苗成活率達到 60%以上。
2 雜交鱘的成魚養殖
成魚養殖採用水泥池集約化流水養殖方式。
2.1 水源條件 鱘魚養殖場位7l腦海市童燎水庫壩下,利用空閒的 鰻池改建而成。水庫水質清潔,無污染,為飲用水水源,比較適合雜交鱘的養殖。
2.2 魚池 利用空閒的幼鰻池改造而成。長方形,水深0.1-1米,每口面積50—80平方米。進水口與整個養鰻池的供水溝相通,有閘門控制供水量;排水口也與養鰻池的排水溝相通;水位採用控制硬塑膠管管口高度來調節水位高度。進排水及水位控制非常方便。
2.3 放養密度放養密度
2. 4 飼料 魚種規格在20厘米以下時,用幼鰻飼料做成顆粒飼料投餵;魚種規格達到20厘米以上時,用成鰻飼料做成顆粒飼料投餵。投餵次數及投餵量視魚的吃食情況而定,魚種階段投餵次數一般5-8次/天,投餵量為魚體重的10%-30%;成魚階段投餵次數一般2-4次/天,投餵量為體重的5%。10%。
2.5 日常管理
a.水溫:冬季使用鍋爐加溫,夏天用水庫底部水降溫,常年水溫控制在18℃-25℃。
b.溶氧:雜交鱘要求溶氧量較高(6mg以上/升),一是採用葉輪式增氧機增氧,每口成魚池配有2台增氧機;二是採用流水增氧。
c.巡池:每天巡池兩次以上,及時清除污物,保持水質清潔,及時撈出病魚死魚,防止交叉感染。
d.魚病防治:雜交鱘病害較少,最主要是車輪蟲病,可用福馬林全池潑灑,使池水成30毫克/升濃度,1小時後換水。
(本文已被瀏覽 1360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