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鱘深水網箱養殖技術

雜交鱘深水網箱養殖技術是一門技術。雜交鱘是鱘魚類種間或屬間雜交育種的產物,它具有個體大、生長快、抗病力強、懷卵量大的優點,是商品飼養中比較適宜的品種,能在淡水和鹹淡水中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交鱘深水網箱養殖技術
  • 別名:雜交鱘養殖技術
  • 來源:鱘魚類種間或屬間雜交
  • 優點:個體大、生長快、抗病力強
試驗報告,養殖試驗,試驗結果,

試驗報告

為尋找深水網箱適宜養殖品種,提高養殖經濟效益,2003年6月我們進行了雜交鱘海水馴化和深水網箱健康養殖試驗,均獲成功,海水馴化成活率達90%以上,海水馴化後平均全長25厘米以上的雜交鱘,放入深水網箱中,經過4個多月的健康養殖,其成活率為75%,平均體長92厘米,尾重680克,達到商品規格,產量為1.2千克/米3。現將試驗情況報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海水馴化試驗
1.試驗場條件
試驗在嵊泗縣工廠化養殖場的室內水泥池中進行,共使用6個水泥池,其中4個試驗池,2個海水調配池。試驗池的面積均為50米2,水深0.4米。養殖場可提供淡水和砂濾海水。試驗期間水溫控制在21--25℃,溶解氧為6—7.5毫克/升,氨氮<0.2毫克/升,pH值為7.8--8.2,淡水pH值為7.8。試驗池經漂白粉消毒處理,養殖用淡水經0.3克/米3二氧化氯和0.5克/米3EDTA處理。
2.試驗苗種及運輸
6月7日,從江蘇淮陰購買雜交鱘,規格為9.0厘米、體重5.0克;最大個體全長14.4厘米、體重10.0克。雜交鱘親魚的母本為黑龍江達氏鰉,父本為黑龍江史氏鱘。
每箱包裝密度100尾左右(20升尼龍薄膜袋),包裝箱內放冰袋降溫。保溫車運輸,運輸時間16小時,運輸成活率幾乎達100%。
3.苗种放養
抵目的地後,先將裝苗袋放人試驗池中,半小時後,當裝苗袋內的水溫和試驗池中的水溫相接近時,再開袋放苗。共放苗10560尾,每個試驗池放養雜交鱘苗種 2640尾,平均132尾/米3。海水馴化苗種入池後,首先要讓其適應試驗池的環境條件,穩定2—3日再進行海水馴化。每2—3日調高水體鹽度3‰,即在一個月時間內將試驗池池水的鹽度從淡水調至25‰以上。
4.飼養管理
(1)餌料投餵 使用雜交鱘幼魚配合顆粒飼料的粉料,現場製作成濕顆粒飼料當日投餵。投餌量占魚體體重的3%—5%,日投餵6次,每4小時投餵一次。投餵時做到定時、定點、定量,再根據每日魚體的攝食情況,適當調整日投餌量。
(2)水質管理 每日6:00和14:00測量水溫、鹽度、溶解氧、pH、氨氮、亞硝酸鹽等理化因子,並做好記錄。每日用虹吸法清除一次池底的殘餌和糞便,保持水質清新。日換水1/2,日流水量占養殖水體的1/3--2/3。試驗池內24小時連續充氣。
(3)疾病防治 定期(一周)用二氯海因等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處理,用量為0.25克/米3。
(4)生物學測定 每10日進行一次生物學測定,測量雜交鱘的全長、體重,以便及時調整飼料投餵量和試驗池池水的交換量。

養殖試驗

1.養殖場條件
試驗選在嵊泗縣綠華深水網箱養殖基地,自然條件良好,養殖海區水質pH在6.26--7.95,懸浮物(SS)在50--350毫克/升,溶解氧(DO)平均值7.95毫克/升,化學耗氧量、重金屬和有機氯農藥符合一類海水標準。我們選用了4隻網箱。
2.放養密度
7月12日海區水溫達到23℃以上時放養,卸魚時用塑膠桶和撈海,撈海用無結節柔軟網制。撈魚操作時必須仔細,注意防止魚體的擦傷。每隻網箱放海水馴化的魚種2580尾,平均規格為25厘米,尾重97克。
3. 投餵
苗种放入網箱後,通常需2~3天適應網箱的養殖環境,才開始投餵飼料。雜交鱘性情溫順,喜在水底活動,攝食力差。投餌採用“四定”及“量少次多”的原則,並依據天氣、水溫、魚的攝食、活動情況具體掌握,一般以魚吃到七八分飽為宜,投餌量為魚體體重的3%—5%。由於鱘魚懼怕強光的刺激,所以,投餌高峰為每天的晚上或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少投,具體的投餵時間為:晚上7—8點、凌晨4--6點、上午9點、中午13點、下午16點。個體體重在100-- 200克時,每日投餵3次,日投餌率5%,選用飼料蛋白含量37%;個體體重在200克以上時,每日投餵2次,日投餌率4%,選用飼料蛋白32%-- 35%。每次投餵應在40--60分鐘內完成。
4. 日常管理
定期檢查魚群活動情況,結合投餌和安全檢查及清洗網箱,要經常注意觀察魚群的活動及攝食情況,網箱養殖魚類的生長檢查,一般應間隔10天檢查一次,檢查魚類的疾病。
做好網箱飼養管理日記。每天記錄海水溫度、比重、透明度、流速、天氣,各網箱的餌料投餵種類、數量、魚的活動情況、攝食情況及網箱完好情況,每10--15天隨機取樣20--30尾的魚測量體長和體重,得出總重,調整投餵量。

試驗結果

(一)海水馴化試驗
經過36天的海水馴化,雜交鱘最大個體的全長達35厘米,體重150克;雜交鱘的平均個體全長25厘米,體重97克;對比海水馴化前,平均個體全長增長 14厘米,體重增加90.5克。海水馴化期間雜交鱘死亡198尾,成活率達98%。淡水魚類品種雜交鱘完全可以在海水中生活和生長。
(二)深水網箱健康養殖試驗
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管理和培育,2003年11月30日,將養成鱘魚起捕出網箱:總產量達4913.4千克,平均每立方水體1.2千克;平均尾重0.68千克,最大體重1.3千克;養殖成活率70%,餌料係數1.3。
三、討論與小結
1.需長途運輸的苗種,運輸前一定要停食24小時以上,並進行拉網密集鍛鍊。待魚體排空體內的廢棄物後進行,以提高苗種運輸的成活率。
2.海水馴化鹽度的提升幅度要小,給雜交鱘適應環境的空間,以提高海水馴化的成活率。
3. 根據養殖試驗,雜交鱘網箱養殖區海水流速不能超過1米/秒,流速過大養殖死亡率很高,原因有待進一步試驗。
4.鱘魚的口器是下口位,深水網箱有8米深,投餵時需注意使用沉性餌料,以提高鱘魚養殖成活率。
(本文已被瀏覽 1462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