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國

楊德國,男,學士,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研究員,副主任,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德國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 學位/學歷:學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魚類保護生物學與水生態保護技術
  • 職務:副主任
  • 任職院校: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
  • 職稱:研究員
個人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出版圖書,學術成果,研究成果,專著,授權發明專利,授權新型專利,論文,榮譽獎項,

個人經歷

1984 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動物學專業。農業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江水產研究所淡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室副主任、魚類生物學與保護工程學科組組長,農業部魚類生物學與保護工程創新團隊帶頭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協審專家,世界鱘魚保護學會會員,湖北省生態學會理事,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

教育經歷

1980-1984年,中山大學生物學系動物學專業,理學學士;
2012年,新加坡國立大學生命科學系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84-1986,山東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養殖室,從事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
1986-1995,長江水產研究所資源環保室,主要從事長江中上游重要經濟魚類生態學及資源評估研究
1996-2007,農業部淡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長江鱘魚類物種保護技術研究
2008年迄今,農業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物種保護與利用技術、高效生態漁業技術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魚類保護生物學與水生態保護技術,目前主要從事長江珍稀特有魚類馴養繁育及其自然種群重建與恢復技術、淺型湖泊生態系統理論與生態修復技術、魚類保護與養殖工程研發與設計。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楊德國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2年2月
《鱘魚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是201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德國。本書從鱘魚養殖生產的實際需要出發,將編者在長期開展鱘魚繁殖、養殖技術研究和生產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和體會,從主要養殖鱘魚種類的基本生物學特性、人工繁殖與育苗、養殖水質調控、不同階段營養需求與飼料配方、各種商品鱘魚的高效健康養...

學術成果

研究成果

長期從事長江魚類生態學和漁業資源保護研究,早期完成“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對長江重要經濟魚類生態效應的研究”、“三峽工程對長江漁業資源影響研究”,對當時長江中上游“四大家魚”、圓口銅魚、銅魚、大口鯰、長吻鮠、胭脂魚等重要魚類資源狀況及工程建設的生態影響進行了評估,在國內較早提出開展長吻鮠人工養殖的建議。“八五”期間完成“胭脂魚全人工繁育技術”和“大鰭鱯馴養及人工繁殖技術研究”,在全人工環境實現胭脂魚的親魚培育、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苗種培育和池塘養殖,建立了胭脂魚全人工繁育成套技術。
1995年以後主要從事長江珍稀瀕危魚類保護生物學研究,重點研究了長江中華鱘、白鱘、達氏鱘、胭脂魚的自然繁殖生態學及物種保護技術。尤其對中華鱘的種群基礎生物學、自然繁殖生態、人工繁殖及增值放流技術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定位了葛洲壩下中華鱘產卵場的位置和範圍,確定了中華鱘產卵對水溫、流速、水深、含沙量、河床等生態環境的需求,突破了大規格中華鱘苗種培育成活率低的難題,持續開展了中華鱘人工放流和遷地保護措施的實施。建立的超音波遙測追蹤技術、江底直接采卵技術、中華鱘苗種規模化生產技術及工藝、CWT標誌放流技術等均為國內魚類生態學研究和物種保護實踐首次套用,形成的“中華鱘物種保護技術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成果為國家相關部門進行中華鱘物種保護決策,為中華鱘大規格苗種的大規模人工增殖放流及人工保種的開展,為三峽工程、長江涉水工程的建設服務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2008年以後,主要開展魚類資源與物種保護的工程技術與設施、長江上游特有魚類及鱘魚等高值魚類的集約化健康養殖技術研究。主持完成科技支撐計畫課題“鱘魚無公害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金沙江幹流下流河段梯級開發魚類增殖放流設施建設總體規劃編制”、“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建設目標總體規劃及圓口銅魚馴養技術研究”以及“ 宜賓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設計”、“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保護區赤水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初步設計”、“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保護區重慶增殖放流站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長寧珍稀特有魚類馴養救護中心可行性研究”、 “金沙江中游阿海水電站人工模擬魚類產卵場課題研究” 等研究和設計項目,完成中華鱘(種質)、胭脂魚(種質)國家標準研製。其中“鱘魚無公害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湖北省構建了從親鱘培育、苗種生產、健康養殖模式到產品精深加工的產業鏈技術支撐體系,建立了鱘苗種(匙吻鱘、小體鱘、雜交鱘)規模化反季生產技術、生態循環水養鱘技術、網箱生態養鱘工藝、硫酸軟骨素提取工藝等技術並得到套用,在促進鱘魚產業發展的同時,達到了減少污染排放、提高生產經濟效益的效果。“金沙江幹流下流河段梯級開發魚類增殖放流設施建設總體規劃編制”、 “金沙江中游阿海水電站人工模擬魚類產卵場課題研究”等成果,被有關部門在《金沙江下遊河段水電梯級開發環境影響及對策研究報告》以及烏東德、白鶴灘、阿海等水電工程的魚類保護措施等工作中採用。相關增殖放流站、馴養救護中心等工程均已建成投用,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及救治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目前,帶領學科組開展“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長江中上游主養魚類池塘生態養殖技術集成與示範”、農業行業專項“圓口銅魚人工馴養繁殖技術”、“雅魯藏布江中游重要魚類自然種群修復技術研究”等國家科研項目,以及三峽公司等企業委託的“長江上游特有魚類人工繁殖技術研究”、 “圓口銅魚人工繁殖技術研究”等項目研究。近年先後突破了鱸鯉、四川裂腹魚、長鰭吻鮈的規模化人工馴養殖成功和苗種的規模化生產,突破了圓口銅魚在封閉循環水系統中強化培育性成熟及人工繁殖技術,為金沙江及長江上游水電開發後魚類自然種群恢復以及產業開發性保護奠定了重要基礎。
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或參編出版著作3部,獲授權專利11項。2008年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突出貢獻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1年,在個人首批入選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工程同時,帶領的團隊也首批選為農業部魚類生物學與保護工程創新團隊。

專著

1. 鱘魚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2012年,海洋出版社,主編。
2.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2012年,科學出版社,編委。
3. 中國鱘魚養殖,2015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副主編。
4. 淡水養殖,2000年,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編委。

授權發明專利

1. 一種鱸鯉馴化養殖方法
2. 中華鱘人工授精方法及所用稀釋液
3. 一種野生圓口銅魚護理方法及所用護理注射液
4. 一種長鰭吻鮈人工催產方法
5. 一種圓口銅魚人工催產方法
6. 一種長鰭吻鮈親魚運輸方法

授權新型專利

1. 中華鱘幼魚培育裝置
2. 中華鱘活魚運輸箱
3. 江河底層生物採集網
4. 一種魚類鱗片強度的簡易測定裝置
5. 一種用於浮游生物定量樣品濃縮的虹吸裝置

論文

[1] 朱挺兵, 李飛, 吳興兵, 朱永久, 郭威, 楊德國. 電麻醉對圓口銅魚幼魚行為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四川動物
[2] 何勇鳳, 李昊成, 朱永久, 楊德國. 湖北長湖富營養化狀況及時空變化(2012-2013年). 湖泊科學
[3] 李學梅, 朱永久, 李昊成, 姚建偉, 李飛, 楊德國. 高密度黃顙魚—鱅養殖池塘浮游生物種群與理化因子的變化研究. 淡水漁業
[4] 吳興兵, 郭威, 朱永久, 楊德國, 張敏. 長鰭吻鮈胚胎髮育特徵觀察. 四川動物
[5] 朱挺兵, 吳興兵, 朱永久, 郭威, 楊德國, 於江, 楊少榮, 王磊. 封閉循環水系統和船體網箱馴養圓口銅魚幼魚的效果比較. 淡水漁業
[6] 劉陽, 朱挺兵, 吳興兵, 顏文斌, 楊德國. 短須裂腹魚胚胎及早期仔魚發育觀察. 水產科學
[7] 柴毅, 彭婷, 郭坤, 何勇鳳, 楊德國, 羅靜波. 2012年夏季長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徵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係. 植物生態學報
[8] 朱永久, 姚志平, 吳興兵, 何勇鳳, 楊德國, 詹會祥. 溫度對鱸鯉幼魚耗氧率和窒息點的影響. 淡水漁業
[9] 吳興兵, 楊德國, 朱永久, 何勇鳳, 詹會祥, 郭威, 陳永柏. 不同開口餌料對四川裂腹魚仔魚生長和成活率的影響. 淡水漁業
[10] 馮憲斌, 朱永久, 李茜, 何勇鳳, 趙建華, 楊德國. 試驗條件下岩原鯉幼魚棲息地適宜性模型及最小棲息面積估算. 套用生態學報
[11] 何勇鳳, 吳興兵, 朱永久, 楊德國, 詹會祥. 鱸鯉仔魚的異速生長模式. 動物學雜誌
[12] 李茜, 楊德國, 朱永久, 趙建華, 吳興兵, 何勇鳳, 馮憲斌. 人工養殖圓口銅魚頭腎組織學特徵及操作脅迫對其影響. 中國水產科學
[13] 李學梅, 朱永久, 楊德國, 何勇鳳. 池塘養殖匙吻鱘與鱅胃腸道餌料生物的比較. 水生生物學報
[14] Zhang H, Yang D G, Wei Q W, Du H, Wang C Y.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awning stock estimates for adult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1835) around the only remaining spawning ground during the trial operation of the newly constructed Three Gorges Project in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J APPL ICHTHYOL
[15] Zhao J H, Zhu Y J, Yang D G, Chen J W, He Y F, Li X, Feng X B, Xiong B X. Cage-cultured Largemouth Bronze Gudgeon, Coreius guichenoti : Biochemical Profile of Plasma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Acute Handling Stress. J WORLD AQUACULT SOC
[16] 吳興兵, 朱永久, 陳建武, 趙建華, 劉文成, 楊德國. 小體鱘胚胎髮育特徵觀察. 淡水漁業
[17] 陳建武, 朱永久, 趙建華, 馮憲斌, 李茜, 楊德國. 匙吻鱘混養池塘中浮游生物的變化.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8] 馮憲斌, 楊德國, 李茜, 朱永久, 何勇鳳, 趙建華. 人工養殖條件下岩原鯉幼魚排空率與攝食量. 中國水產科學
[19] 趙建華, 楊德國, 陳建武, 朱永久, 李茜, 馮憲斌, 何勇鳳, 吳興兵. 魚類應激生物學研究與套用. 生命科學
[20] 朱永久, 楊德國, 陳德榮, 何勇鳳. 網箱養殖鱘魚的雙層網箱套養模式. 湖北農業科學
[21] Yang D G, Zhu Y J, Luo Y P, Zhao J H, Chen J W. Effect of stocking density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juvenile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 J APPL ICHTHYOL
[22] Zhu Y J, Yang D G, Chen J W, Yi J F, Liu W C, Zhao J H. An evaluation of stocking density in the cage culture efficiency of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 J APPL ICHTHYOL
[23] Zhang H, Wei Q W, Kyanrd B E, Du H, Yang D G, Chen X H. Spatial structure and botto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ly remaining spawning area of Chinese sturgeon in the Yangtze River. J APPL ICHTHYOL
[24] Wei Q W, Kynard B, Yang D G, Chen X H, Du H, Shen L, Zhang H. Using drift nets to capture early life stages and monitor spawn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J APPL ICHTHYOL
[25] 楊德國, 危起偉, 朱永久, 劉鑒毅, 王凱, 陳細華, 李羅新. 中華鱘苗種的集約化生產系統. 農業工程學報
[26] Watanabe Y, Wei Q, Yang D, Chen X, Du H, Yang J, Sato K, Naito Y, Miyazaki N. Swimming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buoyancy in an open swimbladder fish, the Chinese sturgeon. J ZOOL, 2008, 275(4): 381~390.
[27] 楊德國, 危起偉, 陳細華, 劉鑒毅, 朱永久, 王凱. 葛洲壩下游中華鱘產卵場的水文狀況及其與繁殖活動的關係. 生態學報
[28] 楊德國, 危起偉, 朱永久, 杜浩, 李羅新. 中華鱘苗種工廠化養殖系統設計與套用. 漁業現代化
[29] 楊德國, 朱永久, 危起偉, 陳細華, 劉鑒毅, 王凱. 淡水人工培育中華鱘亞成體的海水馴化試驗. 海洋水產研究
[30] 楊德國, 危起偉, 王凱, 朱永久, 陳細華, 劉鑒毅. 淡水養殖中華鱘成魚的3種方式及效果比較. 南方水產
[31] Chen X, Wei Q, Yang D, Zhu Y. Observation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germinal tissue of cultured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J APPL ICHTHYOL
[32] Yang D, Kynard B, Wei Q, Chen X, Zheng W, Du H.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of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on the spawning ground located below the Gezhouba Dam during spawning seasons. J APPL ICHTHYOL
[33] Zhu Y, Wei Q, Yang D, Wang K, Chen X, Liu J, Li L.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fingerlings of the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for re-stocking: a description of current technology. J APPL ICHTHYOL
[34] Liu J Y, Wei Q W, Yang D G, Tang G P, Du H, Zhu Y J. The effect of some water parameters on th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embryos and larvae of the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J APPL ICHTHYOL
[35] Fan X G, Wei Q W, Chang J B, Rosenthal H, He J X, Chen D Q, Shen L, Du H, Yang D G. A review on conservation issues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 a last chance for a big challenge: Can Chinese paddlefish (Psephurus gladius), Dabrys sturgeon, (Acipenser dabryanus) and other fish species still be saved? J APPL ICHTHYOL
[36] 楊德國, 危起偉, 王凱, 陳細華, 朱永久. 人工標誌放流中華鱘幼魚的降河洄游. 水生生物學報
[37] Wei Q, He J, Yang D, Zheng W, Li L. Status of sturgeon aquaculture and sturgeon trade in China: a review based on two recent nationwide surveys. J APPL ICHTHYOL
[38] 危起偉, 楊德國. 中國鱘魚的保護、管理與產業化. 淡水漁業
[39] 楊德國, 危起偉. 中國胭脂魚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 中國水產科學
[40] 楊德國, 危起偉, 李緒興, 張曉琴, 成保良. 秦嶺湑水河太白段珍稀水生動物分布現狀及保護對策. 中國水產科學
[41] 周劍光, 楊德國, 吳國犀, 王志玲, 劉樂和, 陳金生. 胭脂魚仔幼魚發育及苗種培育技術.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42] 危起偉, 楊德國, B Kynard, 柯福恩. 長江中華鱘超音波遙測追蹤技術. 水產學報
[43] 楊德國, 吳國犀, 周劍光, 王志玲, 劉樂和. 胭脂魚親魚的池塘培育技術.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4] 楊德國, 周劍光, 吳國犀, 王志玲, 劉樂和. 長江大鰭鱯的人工繁殖. 中國水產科學
[45] 周劍光, 楊德國, 吳國犀, 王志玲. 大鰭鱯池塘馴化及養殖技術試驗. 淡水漁業
[46] 楊德國. 裏海流域鱘漁業現狀和保護. 淡水漁業
[47] 楊德國, 吳國犀, 周劍光, 王志玲, 劉樂和. 大鰭鱯親魚池塘馴養和培育技術. 淡水漁業
[48] 周劍光, 楊德國, 吳國犀, 王志玲, 劉樂和. 胭脂魚成魚池塘養殖技術. 淡水漁業
[49] 劉樂和, 吳國犀, 王志玲, 楊德國.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對壩下江段胭脂魚性腺發育及自然繁殖的影響. 水產學報
[50] 楊德國, 劉樂和, 吳國犀, 王志玲. 葛洲壩截流後長吻鮠生物學特性及資源狀況研究. 水利漁業
[51] 楊德國, 劉樂和, 王志玲, 吳國犀. 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截流後長吻鮠的年齡與生長. 淡水漁業

榮譽獎項

先後獲國家級科技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2項,水科院等院級科技獎3項。
1.中華鱘物種保護技術研究,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2007年;
2.中華鱘物種保護技術研究,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2007年;
3.中華鱘物種保護技術研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2005年;
4.水利工程對重要生物水文與水動力環境的影響,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本單位第二完成人,2009年;
5.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興建後對中上游主要經濟魚類生態效應研究,農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四完成人,1992年;
6.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興建後對中上游主要經濟魚類生態效應研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第四完成人,1992年;
7.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8年
8.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突出貢獻獎,2008;
9.全國優秀水產科技工作者,2003年;
10.農業科研傑出人才,201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