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齒圍沙蠶

雙齒圍沙蠶

雙齒圍沙蠶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沙蠶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雙齒圍沙蠶
  • 拉丁學名: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 1878)
  • 別稱:海螞蝗 海蜈蚣
  • :動物界
  • :環節動物門
  • :多毛綱
  • :遊走目
  • :沙蠶科
  • :圍沙蠶屬
簡介,簡述,攝食,繁殖,原始文獻,生境,分布,資料來源,

簡介

拉丁科名:Nereididae
雙齒圍沙蠶
中文亞科:沙蠶亞科
拉丁亞科:Nereidinae
中文屬名:圍沙蠶屬
拉丁屬名:Perinereis
拉丁種名:aibuhitensis
定名人:(Grube)
年代:1878
中文名:雙齒圍沙蠶
ogenus:Nereis

簡述

雙齒圍沙蠶可以長達50厘米。它們的尾部呈褐色,其餘的部份呈青綠色或紅褐色。它們的頭部有四隻眼睛,一對觸鬚及八隻觸手。在我國沿海分布廣泛,喜歡棲息於中、高潮帶海灘,富含有機質、硅藻等的生境有利於其生長和繁殖,它們的身體呈翠綠色或黃綠色,背部可見其體內血紅色的背血管,口部長有發達的鉤狀顎齒。

攝食

雙齒圍沙蠶是能夠游泳,在水底尋找食物。它們吃其他蠕蟲及藻類。它們會用其口器上的兩隻鉤來捕捉獵物,並將之放入口中。雙齒圍沙蠶是其他水底魚類及甲殼類的重要食物。它們可以分泌黏液狀物質來將自己變硬,以保護自己免受掠食。

繁殖

雙齒圍沙蠶在春天及初夏的月相會繁殖。它們的足會擴大,並產卵及排精。在產卵及排精後,它們便會死亡。
雙齒圍沙蠶幼蟲會浮游生存,當成長至成為環節動物會沉回水底。
翻吻第6區有2~3個扁三角形齒,其餘各區均為圓錐形齒。 喜棲泥沙灘潮間帶
上區,為高潮線附近及河口區優勢種。大個體可達270毫米,因體大肉堅實, 可作

原始文獻

Mem. Akad. Sci. S. Petersb., 25: 89—91, text-fig. 5, fig. 3.

生境

為熱帶、亞熱帶廣布種。喜棲於泥砂灘潮間帶,是高中潮帶的優勢種。亦見於紅樹林群落中。

分布

國內分布: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國外分布:韓國,泰國,菲律賓,印度(安達曼群島),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蘇門達臘,爪哇)。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三卷 多毛綱(二) 沙蠶目:180-18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