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鴨山林場

林場位於巴彥縣中部,場部距縣城50公里,隸屬於巴彥縣林業局,礦產資源主要有山沙、矽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鴨山林場
  • 所屬地區:巴彥縣中部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概況,社會經濟情況,森林資源狀況,林業生產建設,發展方向,發展項目,

地理位置

地理坐標為東經127°15′00″—127°17′26″,北緯46°17′28″—46°26′28″,東與窪興鎮相接壤,南與龍泉林場相望,西與龍廟鎮為鄰,北與黑山林場相隔,行政區域屬窪興鎮境內。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小興安嶺南坡余脈淺山地區,為低山丘陵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山勢由中部向四外逐漸過渡到平原,坡度較緩,坡度10度—25度,最高峰為雙鴨山,海拔高度3369.3米,平均海拔高度300米。
水系:境內河流較多,有大小河流15條,水庫5處,屬松花江二級支流水系,最大的河流為松花江二級支流豬蹄河,發源於林場境內袁家屯附近,是少陵河的源頭,境內的水流都經過此河最後匯入松花江。
氣候:為中溫帶半乾旱大陸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少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暫短,常有凍害發生;冬季漫長寒冷而乾燥。年平均氣溫2℃,最低氣溫-40.9℃,最高氣溫35.4℃,積溫2328.9—3049.1℃,無霜期115—130天,年降雨量450—600mm,全年日照時數2667小時。
土壤:主要為暗棕壤,其中以白漿化暗棕壤為主,A層厚度10—20厘米之間,主要分布在邊緣地區,面積3224公頃。
植被:屬於小興安嶺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樹種有紅松、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椴樹、柞樹、色樹、榆樹、白樺、山楊等,灌木主要有榛子、胡枝子、忍冬、丁香、山梅花、刺五加等,藤本植物有山葡萄、五味子等,中草藥有五味子、刺五加、豆梗、串地龍等,菌類有榛蘑、黃蘑等,山野菜主要有猴腿蕨、刺嫩芽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狼、狐狸、山雞、野鴨、兔等。
礦產資源:主要有山沙、矽石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137人,其中幹部7人,技術人員8人。設有11個營林站。固定資產35萬元,年產值60萬元,利潤30萬元。施業區內有6個鄉鎮,21個村,93個自然屯,社會人口近4萬人。有縣級公路在場區穿過,鄉路四通八達,形成發達的交通網路。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5577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5470公頃,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4989公頃,森林總蓄積303480立方米。疏林地面積61公頃,未成林造成林地412公頃,無林地107公頃,苗圃8公頃。森林覆蓋率95%。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2404公頃,總蓄積12113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48.2%和39.9%。主要林分類型有椴樹林面積829公頃,蓄積36366立方米;山楊林面積762公頃,蓄積47507立方米;柞樹林面積211公頃,蓄積9657立方米;白樺林面積35公頃,蓄積2428立方米;軟闊葉混交林面積473公頃,蓄積23829立方米;硬闊混交林面積94公頃,蓄積13069立方米。人工林面積2585公頃,蓄積18235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51.8%和60.1%。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林面積200公頃,蓄積4178立方米;樟子松林面積1105公頃,蓄積74472立方米;人工珍貴樹闊葉林面積18公頃,蓄積594立方米;落葉松林面積1196公頃,蓄積103106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4146公頃,占林業用地的75.8%。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面積3146公頃,占林業用地的57.5%;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1000公頃,占林業用地18.3%。區劃商品林總面積1324公頃,占林業用地24.2%。

林業生產建設

林場始建於1964年,建場以來,累計完成更新造林面積2410公頃,累計完成採伐作業面積2410公頃,消耗森林蓄積36240立方米,生產木材22230立方米。現年生產木材1100立方米,有林地面積增加了790公頃,森林覆蓋率增加13.7個百分點。
開辦沙場5處,年產山沙24噸,開辦石英礦1處,年產矽石14噸;建設站辦實體,養羊200隻,養牛30頭。林場擁有磚木結構公用建築物300餘平方米的門市房。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加強管理,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蜜蜂等項目。三是加強對沙石場的經營管理,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提高經濟效益。

發展項目

營林生產:加大天然幼中林撫育,改善林木生長條件。對林分密度已超過經營密度表要求的密度或鬱閉度已達到0.7以上的林分,按《規程》要求進行常規天然林撫育;對林分內下層更新良好,幼樹達7500株或幼苗達3000株,更新頻度達到30%,上層鬱閉度已達到0.6而下層更新尚未達到標準,又不屬於低產林撫育對象的林分,採取“封山育林”措施,待達到標準後,再進行撫育。對林分鬱閉度為0.4或0.5的林分採取先造後撫措施,對林中空地、“天窗”或林木較稀少的進行人工補植陰性樹種,如紅松、雲杉等,待幼樹生長穩定後再進行撫育。
天然幼、中林撫育發揮森林的綜合效益。(1)發展畜牧業。選擇淺山區,土壤比較好、水份比較充足的地塊,撫育後發展畜牧業。(2)定向培植珍貴植物,林地撫育後選擇好的地塊進行封山,培育經濟植物,如山葡萄、五味子、山野菜及其它一些中草藥,並進行大批人工栽培。
林產工業:開展小木加工生產,用採伐下來的木材資源,加工各種板方材。
多種經營:發展林蛙、蜜蜂、家畜養殖,山野菜、山野藥、山野果種植及采沙、石等項目。
林場場長:車德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