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域歷史
雙鐘鎮位
江西省北部,
九江市東部,
長江與
鄱陽湖交匯處,北臨
長江,西瀕
鄱陽湖口,因境內有上、下
石鐘山而得名,蘇軾
的《
石鐘山記》中就有記載,其地西南 為漢初鄔陽鎮舊址,南朝宋曾於此置湖口戍,唐武德五年置湖口鎮,明代置湖口鎮巡檢司,清代又置長江水師湖口鎮,雙鐘鎮始於1935年。
基本概況
雙鐘鎮,是
湖口縣的
城關鎮,湖口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商業、交通中心,與
九江市區僅一橋之隔。
雙鐘鎮總面積3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萬,其中外來人口1萬。下轄三里、鄱湖、台山、蓮灣、柘磯、西門、雲亭、大中、大嶺等9個居委會;勝利、柏樹、月亮、洪湖等4個行政村 ;鎮政府駐三里社區。
雙鐘鎮因其境內有上下
石鐘山而得名,1950年置雙鐘鎮,1958年改雙鐘鎮公社,1984年復設鎮。1997年,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3.4萬,鎮政府駐雙鐘,轄雲亭、大中、西門、柘機4個居委會、大嶺1個行政村。2001年底,撤銷三里鄉,劃歸雙鐘鎮。
歷史沿革
因其境內有上下
石鐘山而得名。1950年置雙鐘鎮,1958年改雙鐘鎮公社,1984年復設鎮。1997年,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3.4萬,鎮政府駐雙鐘,轄雲亭、大中、西門、柘機4個居委會和大嶺行政村。2001年底,撤銷三里鄉,劃歸雙鐘鎮。
[郵編]332500 [2008年代碼]360429100:~001蓮灣居委會 ~002西門居委會 ~003大中居委會 ~004雲亭居委會 ~005大嶺居委會 ~006三里居委會 ~007鄱湖居委會 ~008台山居委會 ~009柘機居委會 ~200勝利村 ~201柏樹村 ~202月亮村 ~203洪湖村
附:三里鄉位於湖口縣城東南郊,距縣城1.5千米。1958年設三里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三里、五橋、勝利、柏樹、台山、月亮、群勝、洪湖8個行政村。縣屬南北港水產場駐境內。
行政區劃
轄西門、大中、雲亭、大嶺、三里、鄱湖、蓮灣、台山、柘磯、鐘山、江閥等11個居委會,勝利、柏樹、月亮、洪湖等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三里社區。
地理環境
雙鐘鎮雖屬
鄱陽湖平原,但境內
丘陵低山起伏,屬亞粘性土壤,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勢東高西低,熱量豐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風向多為冬北夏南,年平均氣溫17.4℃。
資源優勢
特色產品
以大豆為原料生產加工的豆豉、豆參、豆條等,其中
湖口豆豉馳名全國。水產品加工的有酒糟魚、毛花魚、銀魚、鳳尾魚,其中
湖口糟魚馳名全國。有人造花、根雕、盤景等工藝美術品加工製作。鐵器產品有板斧、錘子等全部出口。. 農用機械加工,高壓線鐵附屬檔案加工技術精湛。魚種孵化基地孵化的各種魚苗,遠銷省外縣市及全國各地區。
歷史事件
雙鐘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
漢初,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雙鐘鎮緊挨
長江、
鄱陽湖等黃金水道,素有“江湖鎖鑰”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商家雲集之鎮。史上發生在雙鐘鎮的戰爭有元末
朱元璋與
陳友諒的
鄱陽湖之戰,他們都曾駐軍於此地;有鹹豐年間太平軍將領石達開坐鎮
石鐘山,指揮太平軍與
曾國藩所率清軍之戰;有民國二年七月江西都督
李烈鈞在雙鐘鎮舉行著名的“
湖口起義”,武力討伐
袁世凱。
風景名勝
水陸交通
著名特產
經濟狀況
雙鐘鎮是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商業等中心,經濟總量在全縣居於首位,綜合實力較強。近年來,雙鐘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下,經濟社會建設日新月異,區位優勢不斷凸現,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湖口縣進軍全國百強縣機遇,全力服務好兩區開發,新區園區開發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目前,工業經濟有較強態勢,本土及引進的工業規模企業(泛美亞九江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江西省君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達20多家。農業規模企業(章光101集團江西紅豆杉有限公司,在洪湖村建成紅豆杉基地800餘畝,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