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科學分類,簡介,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八色鶇科 Pittidae
屬: 藍八色鶇屬 Hydrornis
種: 雙辮八色鶇 H. phayrei
簡介
雙辮八色鶇(學名:Hydrornis phayrei),是八色鶇科藍八色鶇屬的一種,分布於緬甸、孟加拉國、寮國、中國大陸、越南、泰國和高棉。該物種的保護狀況被評為無危。
雙辮八色鶇的平均體重約為100.0克。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多生活於610-750米的熱帶雨林中以及活動於竹林和灌叢間。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Tounghoo。
外形特徵
雙辮八色鶇的羽色比較暗,不如其他八色鶇艷麗。雄鳥和雌鳥的羽色大體相同。頭頂至後頸的中央冠紋為黑色,前額及冠紋兩側皮黃色,眉紋近白,各羽均綴以黑色端斑,呈鱗狀;後枕部兩側羽毛突出,具皮黃色和黑色相間的橫斑,羽端白色,成矛狀,形如雙辮,與眾不同,非常別致。背部全部為栗褐色,初級飛羽為黑褐色。頦、喉為白色,羽緣黑色,羽軸延長成須狀;下體其餘的部分為棕茶黃色,下喉至胸部及兩脅較深濃,多少具大小不一的黑色點斑;腹部中央淺淡,幾乎為純色,肛羽為粉紅色;尾下覆羽為桔紅色。虹膜棕褐色;嘴峰黑褐,上嘴尖短略向下彎曲,覆蓋下嘴,跗蹠、腳爪 淡肉色。
大小量度:體重♂90-100g;體長♂216-242mm,♀230mm;嘴峰♂29-30mm,♀27mm;翅♂99-100mm,♀101mm;尾♂50-56mm,♀55mm;跗蹠♂32mm,♀31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雨林中, 屬於罕見留鳥,見於中國西雙版納、雲南南部海拔800米以上的常綠林和多蔭次生林。
生活習性
雙辮八色鶇在竹林和灌叢間活動覓食,用其有力的腳爪和嘴翻撥地面上的枯葉,覓尋食物, 以昆蟲為食。它們是經常在地面上活動的,由於其羽色和枯葉很相似,以及善於跳躍的緣故,很容易躲避人的視線,而出現於另一地方,仍進行著翻撥枯葉尋找食物的活動。典型棲於森林底層的八色鶇。
叫聲如同假嗓的哨音“wheeow-whit”似藍八色鶇,但第一音拖長。叫聲多在黃昏發出。告警時發出似狗的叫聲。
分布範圍
分布於緬甸中部、北部、北撣邦、南撣邦、丹那沙林,泰國,寮國,高棉,越南,印度尼西亞北部等地,在中國僅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5月下旬營巢於高大的天然闊葉林內,築巢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一隻親鳥將巢址用雙爪將地面雜草、落葉清除,形成圓坑,另一親鳥則在巢周圍30米左右的範圍內的地面上尋覓巢材。先用楓楊、板栗等樹的枯枝在地面的圓坑上堆成一個平台式的巢基,以保持巢的穩定,不使上面所築的巢順坡滾落,同時也有防水隔潮的作用,然後用雜草、苔蘚,嫩枝、細莖等混合盤繞,築成一個橢圓形的地面巢,外徑20厘米左右,內徑約7厘米,深15-19厘米,巢內鋪墊更細的雜草、葉柄、松針及樹葉等,巢口的前方多有小灌叢或蕨類隱蔽巢口。
每窩產卵4枚,卵為白色,大小為27.5×22毫米,卵重5-6克。卵未產齊時親鳥不坐巢,也不在巢的周圍活動,產完最後一枚卵後才開始孵化。孵化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它們都有很強的戀巢性。當一隻親鳥孵化時,另一隻就在巢附近的樹上或地上鳴叫及警戒。親鳥換孵時,先是相互鳴叫,然後坐巢的親鳥先從巢內飛出,另一隻親鳥間隔數分鐘後再進入巢中孵化。
孵化期為15天,出雛後,雄鳥和雌鳥還要共同育雛13天左右。它們覓食回來後並不直接入巢,而是站在離巢4米遠的小樹上觀望,見周圍沒有危險時才迅速入巢,將食物放入雛鳥口中。雛鳥剛出殼時只有5克重,體長46毫米,全身無毛,雙眼緊閉,嘴為黃色,腳爪為肉色,身上有明顯的羽區和裸區。到出飛的時候,雛鳥體重已經增至50克以上,體長也達到90毫米以上。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生效年代: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