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望江南·閨夜》是明末清初董以寧創作的一首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雙調望江南·閨夜
- 作者:董以寧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體裁:詞
《雙調望江南·閨夜》是明末清初董以寧創作的一首詞。
《雙調望江南·閨夜》是明末清初董以寧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和郎坐,閒話說東家。小鴨漫燒宮裡餅,香濤滾潑雨前茶。春去且由他。和郎坐,妝卸玉簪斜。戲譜新詩題冊葉,輕移小盞護燈花。遲遲入帳紗。1作者簡介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
《雙調望江南·秋夜小飲》是詩人梁清標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秋色好,檐外晚涼天。弈罷一樽攜翠袖,綠窗縴手弄冰弦。二八正韶年。秋色好,莫問夜何其。風月蹉跎人老大,十年心事鷺鷗知。燈灺酒闌時。作者簡介 梁清標(1620—1691),字玉立,一字蒼岩,號棠村,又號蒼岩子、蕉林居士、蒼樵子、冶溪漁隱,...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遊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原為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
《雙調望江南·煙雨路》是明末清初詩人萬壽祺創作的的一首詞,寫出了亡國遺民之痛。作品原文 雙調望江南 煙雨路,水國漸迷離。[1]芳草遙天人去後,碧雲滿地雁來時。[2]秋信竟差池![3]何處問?脈脈到於今。[4]精衛徒生滄海恨,鱉靈不斷蜀山心。[5]天宇自荊榛![6]注釋譯文 [1]水國:水鄉。迷離:模糊...
【雙調】水仙子 詠江南 一江¹煙水²照³晴嵐⁴,兩岸人家接畫檐⁵,芰荷⁵叢一段秋光淡⁶。看沙鷗舞再三⁷,卷香風十里珠簾⁸。畫船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一江:滿江,整個江面。2、煙水:煙靄籠罩著的水面。2、照:倒映。3、嵐:山裡的霧氣。4...
又名“憶江南”“望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遊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原為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唐代溫庭筠《夢江南·梳洗罷》等。體裁沿革 夢...
《雙調望江南·初見》是詩人彭孫遹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初見處,記得在東皋。曾與酒人司白墮,便從仙籍識青腰。顏色為誰嬌。行酒罷,滅燭更相邀。並體花間剛恰好,凌波一捻已魂銷。何況是今宵。作者簡介 彭孫遹(1631—1700),字駿孫,號羨門、金粟山人,浙江海鹽人。順治十六年(1659年)進士。康熙...
《雙調望江南·本意》是左錫嘉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懷故土,鎮日望江南。簾押春深紅雨亂,鏡奩秋冷綠波涵。幽思繞煙嵐。懷故土,烽火劫誰堪。鄉夢不離新病枕,啼痕都滿舊吟衫。雁影逐歸帆。作者簡介 左錫嘉,字冰如,又字小雲,陽湖人。左昂第三女,錫璇妹,吉安知府華陽曾詠室。有《冷吟仙館詩》。
變體一,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以歐陽修《望江南·江南蝶》為代表。此即單調詞加一疊,其可平可仄與單調詞同。 按《嘯餘譜》錄李煜作,本單調詞兩首,故前後段各韻。且雙調始自宋人,從無用兩韻者,即《海山記》訛托隋詞八闋,亦前後一韻,不可不辨。變體二,雙調五十九字,前後段各五...
《雙調望江南·壽謝壽朋》是南宋末年詩人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雙調望江南·壽謝壽朋 前之夕,織女渡河邊。天上一朝元五日,人間小住亦千年,相合降神仙。當富貴,掩鼻正高眠。欲語會稽仍小待,不知文舉更堪憐,蔗境在頑堅。作者簡介 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夢江南¹ 昏鴉²盡,小立³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⁴梅,心字⁵已成灰。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夢江南:詞牌名,又名《望江南》、《憶江南》、《江南好》 等。此調有單、雙調之分,這首為單調,共五句。昏鴉:指黃昏時分的鴉群。小立:稍稍站立。膽瓶:瓶頸細長,而瓶肚擴大的花瓶。...
《雙調望江南·壽王秋水》是南宋末年詩人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雙調望江南·壽王秋水 齊眉舉,彩侍紫霞卮。天上九朝鳧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詞。籬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風記我一聯詩,留看晚香時。作者簡介 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雙調望江南·新荷 《雙調望江南·新荷》是龔隱軒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江南好,隨地逗青蓮。遮得驕陽花有蓋,掩將明月水無天。一片碧雲連。清波遠,波面綠含煙。葉動魚兒潛不穩,風搖珠子碎還圓。人在曉池邊。作者簡介 龔隱軒,原名延槐,後改名懷,男,1890年生。
《雙調望江南·病述》是清代詩人鄒祗謨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閒中惱。花事恨寥寥。狎客群登青雀舫,妖姬家住紫鵝橋。蕭寺獨無聊。閒中好。蓬跣任逍遙。識字屢呼君子鶴,佐觴猶伴美人蕉。一醉任天高。作者簡介 鄒祗謨,字士,號程村,武進(今江蘇常州)人。順治十五年戊戌( 1658)進士。有《遠志齋集》...
望江南① 江南雨,風送滿長川②。碧瓦煙昏沉柳岸③,紅綃香潤入梅天④,飄灑正瀟然。朝與暮,長在楚峰前⑤。寒夜愁攲金帶枕⑥,暮江深閉木蘭船⑦。煙浪遠相連。注釋譯文 ①王琪《望江南》詞共十首,都是雙調五十四字型,雖無題目,但每首都以首句點明題意。“江南雨”一首,原列第六。②“風送”句:風送...
望江南·暮春 春已老,春服幾時成。曲水浪低蕉葉穩,舞雩風軟紵羅輕。酣詠樂昇平。微雨過,何處不催耕。百舌無言桃李盡,柘林深處鵓鴣鳴。春色屬蕪菁。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宋人多用雙調。⑵“春...
《雙調望江南·壽趙松廬》是南宋末年詩人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雙調望江南·壽趙松廬 添一歲,減一歲愁眉。若待一生昏嫁了,更須採藥十年遲,昏嫁已隨時。東家者,俎豆伴兒嬉。幸自少年場屋了,誰能勻淅數還炊,千歲是靈龜。作者簡介 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
《雙調望江南·壽張粹翁》是南宋末年詩人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雙調望江南·壽張粹翁 七日後,重會是星前。二月之間渾似此,餘年何止萬三千,日擬醉華筵。歌白雪,除是雪兒傳。看取長生瓢屢倒,眼前橘粟術何玄,自唱鵲橋仙。作者簡介 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望江南·幽州九日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腸斷裂,搔首一長嗟。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和淚捻琵琶。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望江南:詞牌名,此體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⑵幽州:古九州之一,轄境在今河北、遼寧一帶。這裡是指元大都燕京...
望江南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微雨後,薄翅膩煙光。才伴遊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牆。長是為花忙。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廿七字,三平韻。宋人多用雙調。⑵何郎全傅粉:此以“...
①調寄望江南:望江南為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即詞調的名稱。也稱“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調寄是指用望江南的詞調譜詞。詞調一般包括詞的字數、韻數以及平仄式等內容。詞還有單調、雙調之分,單調只有一片。雙調可分兩片,前片叫前闋或上闋,後片叫後闋或下闋。謝覺哉這首...
《望江南雙調·春光老》是龍啟瑞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春光老,場圃怕登臨。舊日小桃重結子,新栽菉竹未成陰。莫負故人心。思量苦,無計可追尋。昨種幾枝紅豆子,鎮無訊息到而今。慚悔繡羅衾。作者簡介 龍啟瑞(1814-1858),字輯五,又字翰臣,臨桂(今廣西桂林)人。其父龍光甸,舉人出身,官至州同知...
《雙調望江南·戲訊鏡漁》是詩人樊增祥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風光好,輕𨏥出花間。半臂泥金新雨後,一枝煙玉晚風前。此際可人憐。歸來夜,宮燭照無眠。名字拆來歌里唱,粉真乞取鏡中安。偷傍枕屏看。作者簡介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號雲門、樊山,別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舉人...
望江南(春日苦雨)春光好,楊柳畫樓西。簾外鸚哥初解語,檐前燕子乍銜泥。風雨又淒淒。春光好,桃李半開時。倦倚繡床添弱線,閒拋書卷寫新詞。可惜雨如絲。雙調望江南(夏餅⑴)春光暮,夏至一陰旋。麥隴風來香細細,炊煙何處識紅蓮。仔細與君看。玲瓏式,月影恰團圓。縴手搓來形似玉,銀刀擘處氣如蘭。
曲牌全璧是古代的樂律總稱。總計15宮,447支曲牌,具體包括黃鐘宮、正宮、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雙調、越調、大石調等。黃鐘宮 醉花陰、喜遷鶯、出隊子、刮地風、刮地風犯、四門子、水仙子(古水仙子)、塞雁兒、神仗兒、神仗兒後、神仗兒犯、節節高(接接高)、節節高犯、者刺古、柳葉兒、寨兒令(古寨兒...
見於《湘真閣存稿》的有7首:《浣溪沙·閨情》《踏莎行·春寒》《南鄉子·春閨》《江城子·病起春盡》《雙調望江南·感舊》《醉落魄·春閨風雨》《菩薩蠻·春曉》。另有1首《乳燕飛·瓊樹紅雲漉》僅見於《陳忠裕公全集》。 [361]但最終陳子龍與柳如是不得諧連理,陳寅恪指出,一是由於陳子龍正妻張氏不能相容,...
雙調望江南迎春樂秋夜雨 醉花陰南柯子憶餘杭紅窗聽 ……《全清詞:順康卷(第3冊)》目錄:曹雨堪二八三首 搗辣子望江南 憶王孫如蘿令畏相思 相見歡生查子 昭君怨女冠子黠絳唇 浣溪 菩薩戀卜運算元酶奴兌令 減字木茼花渴金門 好事近憧秦娥清平樂 甘草子阮郎蹄錦堂春朝中措 山花子柳梢青西江月 少年避醉花隆南歌子 雙稠...
152 / 雙調望江南(煙雨路)杜?濬 155 / 浣溪沙(亘古誰家國不亡)余?懷 158 / 念奴嬌(狂奴故態)160 / 浣溪沙(燕子銜春入畫橈)柳如是 163 / 夢江南(人去也,人去鸕鶿洲)165 / 夢江南(人去也,人去夢偏多)屈大均 167 / 瀟湘神(三首)(瀟水流) ? (瀟水長) ? (瀟水...
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後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裡左衝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