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詠江南》是元代文學家張養浩創作的散曲。這首小令寫江南風光,以江水為中心展現出叢叢芰荷、點點畫船、雲淡天高、鷗鳥飛翔的秋光和酒旗飄揚、畫檐相連的市景。畫面開闊悠遠,富於立體感,風格清逸。全曲純用白描手法,將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十種景物,構成一幅很有特色的江南水鄉圖。情韻生動,意態萬千,所以最後以“愛殺江南”作結,既是必然之筆,又顯得收束有力。古今寫秋,常帶秋蕭颯、悲涼氣氛,而此曲卻不同,它不僅毫無悲涼色彩,字裡行間還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樂觀主義色彩情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仙子·詠江南
- 創作年代:元朝
- 作品出處:《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張養浩
- 曲調:雙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
詠江南
一江1煙水2照3晴嵐4,兩岸人家接畫檐5,芰荷5叢一段秋光淡6。看沙鷗舞再三7,卷香風十里珠簾8。畫船9兒天邊至,酒旗10兒風外颭11。愛殺12江南!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一江:滿江,整個江面。
2、煙水:煙靄籠罩著的水面。
2、照:倒映。
3、嵐:山裡的霧氣。
4、畫檐:有畫飾的屋檐。
5、芰(jì)荷:出水的荷葉,亦指荷花。
6、秋光淡:因為成叢的荷葉挺拔茂密,以至秋光也顯得淡了。
7、再三:多次,不斷的樣子。
8、卷香風十里珠簾:“十里香風卷珠簾”的倒裝。珠簾,珍珠綴成或飾有珍珠的帘子。
9、畫船:裝飾華美的遊船。
10、酒旗:也叫酒帘,俗稱“望子”,是以布綴於竿頭、高懸於店門前的酒家標幟。
11、颭(zhǎn):風吹物動的樣子。
12、殺:通“煞”,非常、甚。用在動詞後表示動詞程度之深。
白話譯文
一江煙水映著晴翠山巒的雲氣,兩岸的人家畫檐連著畫檐,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寧閒淡。看沙鷗往來翻飛舞姿翩翩,香風透出珠簾在十里岸邊瀰漫。畫船仿佛從天邊駛來,酒旗高挑隨風招展,多么可愛的水鄉江南。
創作背景
江南如畫的景色和柔美的女子從來都讓文人們為之魂牽夢繞,作者生長在北國,此次來到江南,當地的種種風物人情自然讓他大開眼界。本來,對於秋之清爽怡人的了解.作者是並不缺乏的,但此地所以能讓他為之陶醉並感嘆不已,都是因為江南秋色在清爽怡人中又多了旖旎的風姿.溫暖的人情味,少了些寒冷蕭瑟。看著從天邊駛來的小舟,讓心情隨著風中的酒旗一同舒展,搖擺、這時候,作者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和愜意,因而寫下了這首散曲。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寫江南水鄉秋光的小令,這首曲寫得很美,在讀者面前展開的是風光秀麗、景物宜人,一幅多姿多彩的江南水鄉秋景畫。
全曲八句,七句寫景,最後用一句抒情句作結,並點題。
多水是江南的特色,水面風光是江南所特有的,因此開頭兩句,作者就緊緊抓住這特點來進行描繪。一條浩浩的大江,在晴日照耀下,霧氣迷濛,影影綽綽,增添了幾分迷茫,似夢如幻,恍惚迷離。兩岸人煙稠密,真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江南水鄉秋景中,最大的特徵無過於菱與荷了,被作者稱讚的就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同前)這前三句是對江南景物的總體描寫,接下來四句分別寫了最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先看水面上沙鷗自由飛舞,再回到岸上,這第五句與杜牧的《贈別》聯繫起來,令人不知這香風是從荷花中飄來,還是從珠簾里美人身上飄下來。珠簾里似乎還有若隱若現的美人的身影,不禁令人神往。抬頭遠眺,看到畫船兒從天邊駛來,這祥華貴的遊船上,當然還會有悠揚悅耳的樂聲,在視覺、嗅覺中又加上了聽覺,令人心曠神怡。正在這時,又看到了酒店用以招引客人的酒旗正在風中飄揚,於是在荷香、脂粉香中,又加上了陣陣撲鼻的酒香。至此,已令人心醉了,於睪情不自禁娥發出了“愛殺江南”的讚嘆。在強烈的讚嘆聲中,結束了全曲,使這讚嘆聲久久縈繞在讀者的耳際心上。
這是一首寫景曲,作者緊緊抓住江南水鄉的特色來寫,先烈總體從大處入手,再抓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一一描寫,注意巨細交叉,遠近結合,靈活多變。全曲純作客觀描寫,情寓景中,形象生動,感情真摯,處處蘊含著一腔熱愛江南之情。
這支令曲寫得俊美異常。它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反映了詩人熱愛江南、流連忘返的心情。古代吟詠江南的詩詞是不少的,有的借吟詠江南春光寫江南之美,如白居易的《憶江南》,也有的從芳春與清秋兩個季節中選取一些最突出的景物和情事反映江南之美,如李煜的《望江南·閒夢遠》。而作者和他們不同,他抓住江南清秋時節幾個富有特徵意義的景物與情事,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江南秋色圖,這就使這支散曲有了個性。另外,在描寫江南美好風光時,作者不僅描寫了珠簾漫捲、香風四溢、畫檐鱗次櫛比的大江兩岸的人家,還描寫了江水拍天、煙嵐縹緲、芰荷滿塘的淡雅秋光,使自然景色與社會景色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富有詩情畫意。
名家評論
《元曲三百首解析》:此曲寫江南水鄉秋光,風景如畫,使人如臨其境。
作者簡介
張養浩(1269—1329),字希孟,別號雲莊,山東濟南人。自幼苦讀,博通經史,山東按察使焦連推薦他為東平(今山東東平縣)學正。後游京師,獻書不忽木,不忽木薦為御吏台掾,復授堂邑縣尹。在官十年。有政績。武宗時,任監察御史,上疏言事,得罪權責。元仁宗延祐初年,以禮部侍郎知貢舉,又升任禮部尚書。英宗至治元年(1329),參議中書省事,後辭官隱居。文宗天曆二年(1329),陝西大旱,以陝西行台中丞前往關中救災,到官四月,憂勞成疾,卒於任上,追封濱國公。諡文忠。著有《歸田累稿》、《雲莊集》、《雲莊體居自適小樂府》。元代鍾嗣成《錄鬼簿》列入“前輩名公有樂章傳於世者”之中,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張雲莊之詞,如玉樹臨風。”隋樹森《全元散曲》存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數二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