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寄望江南·憶應蕙蘭》是近代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創作的一首詞。該詞表達了詞人對應蕙蘭高尚的革命情操的讚美,以及對其不幸遇難的沉痛哀悼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調寄望江南·憶應蕙蘭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中共五老詩詞鑑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謝覺哉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調寄望江南·憶應蕙蘭①
人去也,幾度草萋萋②。形影已隨湖水逝③,夢魂不共嶺梅歸④,生死別猶疑⑤。
愁無奈,舊事怕重提,鼓枻菱湖晴蕩漾⑥,露營禾壠日清淒⑦,情景尚依稀⑧。
注釋譯文
①調寄望江南:望江南為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即詞調的名稱。也稱“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調寄是指用望江南的詞調譜詞。詞調一般包括詞的字數、韻數以及平仄式等內容。詞還有單調、雙調之分,單調只有一片。雙調可分兩片,前片叫前闋或上闋,後片叫後闋或下闋。謝覺哉這首詞就有上下兩闋。應蕙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洪湖蘇區農村的一位婦女,後光榮犧牲。謝覺哉特寫該詞對她表示懷念。
③湖水逝:湖指洪湖;逝:消失。
④嶺梅:江西大庚嶺上的梅花。杜甫《秋日荊南述懷》:“秋水浸湘竹,陰風過嶺梅。”謝覺哉寫該詞時正在江西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
⑤猶疑:還不相信。
⑥鼓枻:搖動船的短漿。菱湖:這裡指洪湖。洪湖盛產菱與荷。蕩漾:風吹過水麵激起的波紋。
⑦露營:軍隊野外宿營稱露營。禾壠:耕地上用人工做成的土埂。泛指種莊稼的田地。
創作背景
1931年秋到1932年底,謝覺哉在湘鄂西洪湖蘇區戰鬥、工作、生活了一年半的時間,先後擔任過省委政治秘書長、蘇維埃政府文化部副部長兼政府機關報《工農日報》主編、省委黨校教務長等職,他又一次看到廣大人民民眾對革命事業所表現出來的無限忠誠和堅強鬥志,內心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特別是他結識了一大批為翻身求解放的英雄婦女,她們衝破層層的封建束縛,帶領廣大勞動婦女,開展土地革命,組織婦女協會,和男同志一樣義無返顧地去支援革命戰爭,從她們身上看到了中國婦女的階級品格、高風亮節和革命情操。經查閱謝覺哉日記可以知道,洪湖蘇區的應蕙蘭、張孝貴、劉桂貞3位英雄婦女的事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3位代表人物,在第四次反“圍剿”中被俘,寧死不屈,大義凜然,面對敵人的屠刀,為人民的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火紅的青春。因為當時鬥爭環境殘酷,被俘後生死訊息一時很難得以證實。謝覺哉特別關注應蕙蘭被俘後的情況,從他平時的了解和觀察,相信她不會變節,但又無從獲得訊息,所以被俘身陷敵營時,謝覺哉就寫詩懷念她。
作品鑑賞
這首詞的上闋意在深切悼念應蕙蘭的光榮犧牲。“人去也,幾度草萋萋”八個字悲涼寂寥、哀沉悽惋,字中含情,句間有淚,表達了作者對應蕙蘭被俘後幾年來的思念,是生是死,經常縈繞在他的心間。又是一年春草綠,年年未有人訊息,是多么讓人牽腸掛肚啊。“形影已隨湖水逝,夢魂不共嶺梅歸,生死別猶疑。”三句,進一層描寫對應蕙蘭的別緒離愁,她的身影像洪湖水一樣流去了,相信她已光榮犧牲,但為什麼她英雄的魂魄不一起像大庾嶺上的紅梅一同來到詩人的夢鄉呢,因此這樣的生離死別不能不讓人引起很大的懷疑。“生死別猶疑”是上闋詞的中心思想,準確地再現了作者思念革命戰友生死未明的複雜微妙的心理情緒,知道她已經沒有生還的希望,於是才把她比作傲霜鬥雪的紅梅,崇敬和讚譽之情蘊含其中,溢於言外。
“愁無奈,舊事怕重提。”既是上闋深切悼念的繼續,又是進入深情回憶的過渡。人們經常有這樣的情況,越是怕想到的事,這件事越是不由自主的襲上頭心,難以排解。“鼓欄菱湖晴蕩漾,露營禾壠月清淒,情景尚依稀。”三句概括描寫他們在洪湖上日日夜夜的戰鬥和生活,其中有風和日麗、微風撫面,划船采菱勞動的幸福,也有寒夜在田野宿營戰鬥的艱苦。這種生活多么令人嚮往又令人難忘啊!以“情景尚依稀”作結,給讀者留下了充分想像的空間,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作者選取了大量洪湖蘇區的典型事物入詞,如鼓槌、菱湖、湖水、蕩漾、萋萋青草、禾壠等,給人帶來因物恩人的藝術效果,再加上富於感情色彩(如蕩漾、清淒、逝、歸)的字詞的強化,更使作者的感情得以活化。“夢魂不共嶺梅歸”雖不是洪湖景物,但卻巧妙地點出了作者寫作該詞時所在的地方,十分恰切地借得嶺梅讚頌了女傑,使作者對應蕙蘭內心敬重之情得到了最好的外部表現。
古代詩詞評論常用“情景相生”一詞,講的是情與景的關係,如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珀指琥珀,芥為芥子,琥珀磨擦後可以吸引芥子,二者緊密關聯)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角,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該詞的上片首句“人去也,幾度草萋萋”,話雖不多,但藉助於萋萋芳草卻傳達了作者對女英雄的深切悼念之情。下片中“晴蕩漾”、“月清淒”,再現了白天的幸福歡樂、夜晚的冷寂寒涼,浸透著作者一種反差對比的感情色彩。“夢魂不共嶺梅歸”則是將夢將真、將景將情高度融和在一起,創造了這首詞中最美的一種意境,可以說是“規以象外,得之圜中”。
作者簡介
謝覺哉(1884一1971),字煥南。湖南寧鄉人。清末秀才。1921年加入新民學會。任《湖南通俗報》總編輯、《湖南民報》主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常委。1933年到中央蘇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等。1946年任法律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年後,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1971年病逝。謝覺哉存詩《自洪湖脫險抵上海作》、《無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