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湘妃怨

雙調·湘妃怨

雙調·湘妃怨》是元代文學家阿魯威所作的一首散曲。該曲抒發了作者的傷春之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身處異鄉不得遄歸的苦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雙調·湘妃怨》
  • 作者:阿魯威
  • 創作年代:元代
  • 文學體裁:散曲
  • 宮調:雙調
  • 曲牌:湘妃怨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湘妃怨
夜來雨橫與風狂,斷送西園滿地香。
曉來蜂蝶空遊蕩。
苦難尋紅錦妝,問東君①歸計何忙!
盡叫得鵑聲碎,卻教人空斷腸。
漫勞動送客垂楊。

作品注釋

①東君:司春之神。
②斷腸:指悲痛到極點。蔡琰《胡跨滲墓笳十八拍》:“空斷腸兮思愔愔。”

作品譯文

夜來肆虐著暴雨狂風,把西園的芳菲一掃而空。
到早晨蜜蜂蝴蝶飛來飛去,無所適從。
只恨找不到往日盛飾的花容,春神啊,你為何要歸斷戶阿去匆匆!
你一味讓杜鵑啼破了喉嚨,卻教人徒然心痛。
那垂楊臘戰整無端牽進了送行之中,一回回不得閒空。

作品賞析

這首曲寫的是暮春的怨艾,以景述情。風雨落花,殘蜂剩蝶,鵑聲綠楊,都是古代詩詞傷春的習見景象。本曲兼收並蓄,卻使人既不覺陳腐,又不嫌堆砌,這主要是因為作品風神清婉動人的緣故。詩人先擷取了“夜來”與“曉來”的兩個鏡頭。一夜之中,風雨大作,一個“橫”字,一個“狂”字,令人想起“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馮延巳《鵑踏枝》)的名句。風雨肆虐的結果,是西園花落滿地,且此“滿地香”也遭到“斷送”,狼藉殘敗之情況可想而罪閥婆知。作譽乃放姜者並不詳述園中花卉遭劫的具體景象,而轉向了“曉來”,風雨止息,蜂蝶來到舊地,卻再不見昨日的繁華,“空遊蕩”,生動地表現出它們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態。蜂蝶無知,“遊蕩”也漫無目的,但入園尋春的詩人卻是有意識地尋覓那“紅錦妝”的芳菲舊影,結果當然是大失所望,且意識到春天已到盡頭,只能悵然嗟嘆春神的迅速離去了。“問東君歸計何忙”,有悵恨,有感嘆,有流連,有無奈,這同李煜烏夜啼》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一樣,是一聲撕心裂肺的吶喊。這還不算,“東君”還留下了兩件惹恨牽愁的禮物,一是“鵑聲”,其鳴聲同“不如歸去”相近,一是“垂楊”,自古便是送別的象徵。鵑聲不遺餘力,垂楊迎風自舞,可以想見,作者既有身處異鄉堡采閥驗不得遄歸的苦衷,又有送客登程情腸百結的經歷,這就將傷春之意寫滿寫足了。
詩人在鋪排暮春景物時,無不附以富於強烈主觀感情色彩的詞語,如“斷送”、“空遊蕩”、“苦難尋”、“盡叫得”、“漫勞動”等,使景物成為人物心理的外化。對於種種傷愁的意象,點到即止,反映出一種慘不忍睹、不堪回首的淒情。末三句將闌珊的春事暗度入愁離傷別的人事,尤為細膩,悱惻動人,堪稱是散曲婉約風格的上乘之作。
〔湘妃怨〕即〔水仙子〕。作者採用曲牌的這一別名,恐怕也同全曲“怨”的傷感主旨有關。這一曲牌的第三、四兩句,可連可分。此處第四句“苦難尋紅錦妝”不從上而從下,主語不定為蜂蝶而定於作者。這樣斷意的根據,正是基於全曲婉轉流怨蜜潤的情調。

作者簡介

阿魯威(1280年~1350年),字叔重(一作叔仲),號東泉,人亦稱之為魯東泉。蒙古人,其名漢譯又作阿魯灰、阿魯翬等。歷任南劍太守,即延平江路總管,泉州路總管,翰林侍講學士等。曾譯《世祖聖訓》、《資治通鑑》等為泰定帝講說。1328年(致和元年)官同知經筵事,同年遂掛冠南遊。家於杭州,居城東,被李昱聘為西賓。1336年(至元二年)因捲入平江路總管道童案坐罪,不久冤明,仍閒居杭州。能詩善曲,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鶴唳青霄”。其詩現在不傳。元楊朝英《陽春白雪》錄其小令十九首,情感深沉質樸,格調曠達豪邁。
雙調·湘妃怨
阿魯威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