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東風·漁夫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一般指本詞條

《沉醉東風·漁夫》是元曲作家白樸創作的散曲。此曲描寫了漁夫在大自然里愉快生活的情趣,塑造了一個自由自在的漁民形象,表現了作者寄情山水、蔑視功名富貴、甘於淡泊的情懷,也流露出對社會不平的憤慨。全曲語言清麗,意象明艷,境界開闊,“黃”“白”“綠”“紅”等形容詞交相輝映,給人以美的享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沉醉東風·漁夫
  • 作品別名:雙調·沉醉東風·漁夫、沉醉東風·漁父
  • 作者:白樸
  • 創作年代:金末元初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雙調:宮調名,為元曲常用宮調。沉醉東風: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屬雙調,全曲七句六韻。漁夫:一作“漁父”。
⑵黃蘆:與綠柳等均為水邊生長的植物。白蘋(pín):生長在淺水中的多年生植物。
⑶紅蓼(liǎo):生長在水邊的草本植物,秋日開花,呈淡紅色,又稱水蓼。
⑷刎頸交:生死之交,即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後悔的朋友。刎,割。
⑸忘機友:相互不設心機、無所顧忌、毫無算計之心的朋友。用鷗鷺忘機的典故。機,機巧、心機。
⑹點:這裡用作動詞。
⑺傲殺:鄙視。殺,同“煞”,很的意思。萬戶侯:本意是漢代具有萬戶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顯貴。
⑻叟:老頭。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黃蘆岸邊長滿白色蘋花的渡口,綠楊堤側叢生著紅蓼花的灘頭。雖然沒有生死之交的摯友,卻不乏毫無機巧算計之心的賓朋,與那點水的鷗鷺在秋江上結伴遨遊。做一個不識字的江上釣魚翁,自由自在,遠比那些達官權貴自豪得多。

創作背景

《沉醉東風·漁夫》一曲當作於白樸晚年移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時期。白樸由金入元,幼經喪亂,倉皇失母,亡國之後,鬱鬱不樂。晚年他寓居金陵,常與“諸遺老放情山水間”,“放浪形骸”,期於適意。此曲正是他晚年生活的寫照。
此曲載於《中原音韻》《盛世新聲》《詞林摘艷》《詞謔》《堯山堂外紀》《天籟集》等。《中原音韻》未注作者。《盛世新聲》《詞林摘艷》謂趙明道作。《范蠡歸湖》雜劇第四折曲,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載此曲作者為白仁甫(即白樸);《天籟集》為白樸專集,亦收此曲。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支曲子一二兩句,對仗工麗,寫景如畫,點染出一幅清麗無比的秋江圖,描繪出漁夫生活的典型環境。然而這僅僅是表層,作者還另有深意。作畫的顏料是精心選擇的,所畫的景物是精心選擇的,整個環境也是精心選擇的。選取“黃”“白”“綠”“紅”四種顏料渲染他精心選擇的那四種景物,不僅獲得了色彩明艷的效果,而且展現了特定的地域和節令。“黃蘆”“白蘋”“綠楊”“紅蓼”相映成趣,引人聯想江南水鄉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讓“黃蘆”“白蘋”“綠楊”“紅蓼”搖曳於“岸邊”“渡口”“堤上”“灘頭”,這又不僅活畫出“漁夫”活動的場所,同時“漁夫”在那些場所里怎樣活動,以及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在活動,也不難想像。
在那么優雅的環境裡打魚為生,固然很不錯,但如果只是一個人,就未免孤寂,所以還該有朋友。三四兩句,便給那位“漁夫”找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也是對偶句,卻先讓步,後轉進,有迴環流走之妙。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後悔的朋友叫“刎頸交”。“漁夫”與人無爭,沒有這樣的朋友也並不得事。淡泊寧靜,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機友”。對於“漁夫”來說,他最需要這樣的朋友,也正好有這樣的朋友,令人羨慕。這裡用了兩個典故,“刎頸交”“忘機友”,前一典故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後一典故出於《列子·黃帝》篇。李白亦有“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的詩句。用典讚美了寧靜無為、恬淡閒適的心境,來說明漁夫生活遠離人事傾軋,超脫豁達,不必為心計而操心,其意境與唐張志和隱居江湖相同。
一二兩句寫了“岸”“堤”“渡口”“灘頭”,意味著那裡有江,但畢竟沒有正面寫江,因而也無法描繪江上景。寫“漁夫”應該寫出江上景,對此,作者不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麼時候寫最適宜。寫了“卻有忘機友”之後,他便寫江上景了。“點秋江白鷺沙鷗”,寫景美妙生動。用“秋”字修飾 “江”,點明了季節。一個“點”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說,那不過是:江面上有點點鷗鷺。如今變形容詞為動詞,並且給鷗鷺著色,便出現了白鷺沙鷗點秋江的生動情景。僅就寫景而言,這已經夠高明了。但更高明之處還在於借景寫人。前面寫漁夫有“忘機友”,那“忘機友”正是指 “點秋江”的“白鷺沙鷗”。以鷗鷺為友,既表現“漁夫”的高潔,又說明真正的“忘機友”,在人間無法找到。古代詩人往往讚揚鷗鷺“忘機”。正由於他們認為只有鷗鷺才沒有“機心”,所以願與鷗鷺為友。李白就說:“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黃庚的《漁隱》詩,則用“不羨魚蝦利,惟尋鷗鷺盟”表現漁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為這隻曲子的註腳。
結尾點題,點出前面寫的並非退隱文人,而是“傲殺人間萬戶侯”的“不識字煙波釣叟”,即使是不識字的煙波釣叟,也勝過人間萬戶侯。元代社會中的漁夫不可能那樣悠閒自在,也未必敢於傲視統治他的“萬戶侯”。不難看出,這隻曲子所寫的“漁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樸幼年經歷了蒙古滅金的變故,家人失散,跟隨他父親的朋友元好問逃出汴京,受到元好問的教養。他對元朝的統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卻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乾淨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讚賞那樣的“漁夫”,羨慕那樣的“漁夫”。說“漁夫”“傲殺人間萬戶侯”,正表明他鄙視那些“萬戶侯”。說“漁夫”“不識字”,正是後悔他做了讀書識字的文人。古話說:“人生憂患識字始。”在任何黑暗社會裡,正直的知識分子比“不識字”的漁夫會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難,更何況在“九儒”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這裡的“傲”字,既有堅決不向黑暗社會妥協,保持高風亮節之意,又有不願在宦海中“風波千丈擔驚怕”,希圖逃世的思想。雖有其消極避世的一面,卻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識分子的骨氣和那個時代投射在他們心靈上的暗影,抒發了他們的不平之慨。
這首小令語言清麗、風格俊逸,又表達了備受壓抑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當時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散曲家盧摯的《蟾宮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擬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樂以忘憂。蕩蕩悠悠,點秋江白鷺沙鷗。急棹不過黃蘆岸白苹渡口,且灣在綠楊堤紅蓼灘頭。醉時方休,醒時扶頭。傲煞人間,伯子公侯。”其中好幾個句子都來自白曲,思想傾向也完全一致,不過所寫的不是漁夫,而是退隱江湖的官員。

名家點評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妙在‘楊’字屬陽,以起其音,取務頭;‘殺’字上聲,以轉其音;至下‘戶’字去聲,以承其音。緊在此一句,承上接下。末句收之。”

作者簡介

白樸,元代戲曲作家。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恆,字仁甫。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幼年時蒙古軍攻占東京(今河南開封),父母離散,遂得元好問救助,幸免於難。入元後,不肯出仕,浪跡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與諸遺老詩酒往還,晚年仍歸北方。雜劇、散曲作品以綺麗婉約見長。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六種,今存《牆頭馬上》《梧桐雨》《東牆記》三種。另有詞集《天籟集》,清初楊友敬掇拾白氏散曲附於集後,名《摭遺》,有小令三十七首,套數四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