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新讀大講堂·元曲三百首

國學新讀大講堂·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內容簡介:元曲是在唐詩、宋詞之後,我國文學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語言通俗優美、題材廣泛、風格獨特,有蒼涼感慨的懷古之情,有激越悲壯的邊塞之風,有哀婉典雅的閨怨情懷……《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遴選了數百首作品,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風貌。除原文外,另附有注釋、曲解、曲評、背景說明,圖片豐富,詩情畫意交相呼應,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文化薰陶、豐富的想像空間和審美情趣。《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既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背誦元曲,也可作為精美的收藏。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學新讀大講堂•元曲三百首
  •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 頁數:294頁
  • 開本:16
  • 品牌:優閱世紀
  • 作者:司馬哲
  • 出版日期:2010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701047, 751070104X
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圖書目錄

元好背跨夜抹問
雙調·驟雨打新荷
中呂·喜春來春宴
黃鐘·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
楊果
越調·小桃紅採蓮女二首
劉秉忠
南呂·乾荷葉三首
王和卿
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
仙呂·一半兒題情二首
盍志學
越調·小桃紅西園秋暮
越調·小桃紅江岸水燈
越調·小桃紅客船夜期
越調·小桃紅雜詠
商挺
雙調·潘妃曲
胡祗通
雙調·沉醉東風
嚴忠濟
越調·天淨沙
伯顏
中呂·喜春來
張弘范
中呂·喜春來
王惲
越調·小桃紅
盧摯
黃鐘·節節高題洞庭鹿角廟壁
南呂·金字經宿宙店拳邯鄲驛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雙調·沉醉東風閒居
雙調·沉醉東風重九
雙調·落梅風別珠簾秀
雙調·殿前歡
正宮·黑漆弩
陳草庵
中呂·山坡羊嘆世l
中呂·山坡羊嘆世
奧敦周卿
雙調·折桂令
關漢卿
雙調·沉醉東風
雙調·碧玉簫
雙調·沉醉東風
南呂·四塊玉閒適二首
南呂·四塊玉別情
雙調·大德歌秋
白樸
仙侶·一半兒題情
雙調·慶東原l
雙調·駐馬聽舞
仙侶·寄生草飲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
中呂·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姚燧
越調·憑闌人寄征衫
中呂·陽春曲
劉敏中
正宮·黑漆弩村居遣興二首
馬致遠
雙調·水仙子和疏齋西湖
雙調·撥不斷l
雙調·撥不斷嘆世
雙調·撥不斷
雙調·撥不斷
雙調·撥不斷
雙調·落梅風遠浦歸帆
地估雙調·落梅風瀟湘夜雨
雙調·落梅風
雙調·落梅風
雙調·落梅風
雙調·落梅風
雙調·落梅風
越調·小桃紅春
南呂·金字經
南呂·金字經l
雙調·折桂令嘆世l
雙調·慶東原嘆世
雙調·清江引野興四首
南呂·四塊玉恬影
南呂·四塊玉天台路
南呂·四塊玉馬嵬坡
南呂·四塊玉洞庭湖
南呂·四塊玉臨邛市
南呂·四塊玉嘆世四首
越調·天淨沙秋思
王實甫
中呂·十二月帶過堯民歌別情
滕賓
中呂·普天樂
中呂·普天樂
鄧玉賓
正宮·叨叨令道情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閒適
王伯成
中呂·喜春來別情
馮子振
正宮·鸚鵡曲山亭逸興
正宮·鸚鵡曲農夫渴雨
正宮·鸚鵡曲感事
 采鍵挨 正宮·鸚鵡曲野客
珠簾秀
雙調·落梅風答盧疏齋
貫雲石
雙調·落梅風
中呂·紅繡鞋
雙調·清江引惜別
 挨紋翻 雙調·殿前歡
正宮·塞鴻秋代人作
阿里西瑛
雙調·殿前歡懶雲窩二首
衛立中
雙調·殿前歡
吳西逸
越調·天淨沙閒題
雙調·清江引秋居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商調·梧葉兒春情
鮮于必仁
越調·寨兒令
雙調·折桂令諸葛武侯
張養浩
中呂·朱履曲三首
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
雙調·水仙子詠江南
雙調·慶東原
曾瑞
正宮·醉太平
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
閨中聞杜鵑
周文質
正宮·叨叨令自口又
越調·寨兒令
雙調·落梅風
趙禹圭
雙調·折桂令題金山寺
喬吉
雙調·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雙調·水仙子賦奔譽承驗李仁仲懶慢齋
雙調·水仙子嘲少年
雙調·水仙子展轉秋思京門賦
雙調·水仙子尋梅
雙調·水仙子為友人作
雙調·水仙子怨風情
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
雙調·水仙子詠雪
雙調·水仙子嘲楚儀
雙調·水仙子樂清簫台
雙調·折桂令寄遠
雙調·折桂令贈羅真真
雙調·折桂令七夕贈歌者二首
雙調·折桂令
雨窗寄劉夢鸞赴宴以侑尊雲
雙調·折桂令丙子游越懷古
雙調·殿前歡登江山第一樓
雙調·清江引笑靨兒
中呂·賣花聲悟世
中呂·朝天子小娃琵琶
中呂·山坡羊寄興
中呂·山坡羊冬日寫懷二首
越調·小桃紅贈朱阿嬌
越調·小桃紅春閨怨
越調·小桃紅紹興於侯索
越調·小桃紅曉妝
越調·憑闌人金陵道中
越調·天淨沙即事
正宮·綠麼遍自述
劉致
中呂·山坡羊燕城抒懷
中呂·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韻
阿魯威良頁遷
雙調·落梅風
王元鼎
正宮·醉太平寒食
虞集
雙調·折桂令
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體
薛昂夫
雙調·水仙子集句
正宮·塞鴻秋
正宮·塞鴻秋凌歆台懷古
雙調·殿前歡冬
雙調·殿前歡
中呂·山坡羊述懷
中呂·山坡羊西湖雜詠二首
雙調·慶東原西皋亭適興
雙調·楚天遙帶過清江引二首
吳弘道
雙調·撥不斷閒樂二首
趙善慶
雙調·沉醉東風秋日湘陰道中
馬謙齋
越調·寨兒令嘆世
張可久
大呂·普天樂秋懷
中呂·滿庭芳客中九日
雙調·水仙子次韻
雙調·水仙子山齋小集
雙調·水仙子樂閒
雙調·水仙子歸興
雙調·殿前歡次酸齋韻二首
雙調·殿前歡離思
雙調·殿前歡客中
雙調·折桂令九日
雙調·折桂令次酸齋韻
雙調·清江引春思
雙調·清江引春曉
越調·小桃紅寄鑑湖諸友
越調·寨兒令次韻
中呂·朝天子山中雜書
中呂·朝天子湖上
中呂·朝天子閨情
中呂·紅繡鞋春日湖上
中呂·紅繡鞋湖上
中呂·紅繡鞋天台瀑布寺
雙調·沉醉東風秋夜旅思
越調·天淨沙魯卿庵中
雙調·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
正宮·醉太平
中呂·迎仙客括山道中
越調·憑闌人暮春即事
越調·憑闌人江夜
雙調·落梅風春曉
仙侶·一半兒秋日宮詞
商調·梧葉兒感舊
正宮·小梁州失題
南呂·金字經感興
南呂·金字經樂閒
正宮·塞鴻秋春情
雙調·慶宣和毛氏池亭
中呂·賣花聲懷古
中呂·賣花聲客況
正宮·漢東山述感
中呂·山坡羊閏思
任昱
中呂·紅繡鞋春情
張子堅
雙調·得勝令
錢霖
雙調·清江引二首
徐再思
雙調·殿前歡觀音山眠松
雙調·水仙子夜雨
雙調·水仙子紅指甲
雙調·水仙子馬嵬坡
雙調·折桂令春情
雙調·清江引相思
雙調·憑欄人春情
中呂·陽春曲贈海棠
中呂·朝天子西湖
商調·梧葉兒釣台
商調·梧葉兒革步
商調·梧葉兒春思二首
孫周卿
雙調·水仙子山居自樂
雙調·沉醉東風宮詞二首
顧德潤
中呂·醉高歌帶過攤破喜春來
旅中
曹德
中呂·喜春來和則明韻二首
失宮調·三棒鼓聲頻
題淵明醉歸圖
高克禮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越調·黃薔薇帶過慶元貞
天寶遺事
呂止庵
仙侶·醉扶歸
景元啟
雙調·殿前歡梅花
查德卿
仙侶·寄生草感嘆
仙侶·寄生草問別
仙侶·一半兒擬美人八詠
趙顯宏
黃鐘·晝夜樂冬
雙調·殿前歡閒居二首
雙調·殿前歡題歌者楚雲
李伯瞻
雙調·殿前歡省悟
李德載
中呂·喜春來贈茶肆二首
李致遠
中呂·紅繡鞋晚秋
越調·天淨沙春閨
越調·小桃紅碧桃
張鳴善
雙調·水仙子譏時
楊朝英
雙調·水仙子自足
雙調·清江引
商調·梧葉兒客中聞雨
周德清
中呂·喜春來春晚
中呂·喜春來別情
雙調·折桂令
鐘嗣成
南呂·罵玉郎帶過感皇恩採茶歌
恨.別
雙調·凌波仙吊陳以仁
汪元亨
正宮·醉太平歸隱四首
雙調·沉醉東風歸田
雙調·折桂令歸隱
中呂·朝天子歸隱
孟防
越調·天淨沙七月
倪瓚
黃鐘·人月圓
雙調·折桂令擬張鳴蓋
越調·憑闌人贈吳國良
劉庭信
正宮·醉太平憶歸
正宮·塞鴻秋悔悟
越調·寨兒令戒嫖盪二首
雙調·折桂令憶別三首
劉燕歌
仙侶·太常引
湯式
中呂·滿庭芳京口感懷
中呂·山坡羊書懷示友人
無名氏
雙調·水仙子遣懷
雙調·水仙子喻紙鳶
仙侶·寄生草閒評
仙侶·寄生草
商調·梧葉兒
商調·梧葉兒嘲謊人
中呂·喜春來閨情
中呂·喜來春
正宮·叨叨令
正宮·叨叨令
正宮·叨叨令
中呂·紅繡鞋
越調·寨兒令
中呂·普天樂
正宮·塞鴻秋春怨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指甲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雙調·沉醉東風維揚懷古
雙調·沉醉東風
雙調·沉醉東風
雙調·折桂令
越調·憑闌人螢
黃鐘·紅衲禊
黃鐘·賀聖朝
南呂·玉交枝
雙調·殿前喜
雙調·駐馬聽
雙調·清江引牡丹
雙調·清江引秋花
雙調·清江引
正宮·醉太平
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正宮·醉太平嘆子弟
正宮·醉太平春雨
正宮·醉太平
仙侶·游四門二首
中呂·朝天子
中呂·朝天子志感
附:
元曲常識

文摘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曾人翰林,知制誥。金亡後不願入仕元朝,築野史亭隱居,以著作自仟,著有《遺山集》,並編有《中州集》、《壬辰雜編》。
元好問生活的時代,散曲尚值由民間俗調和詞向曲過渡的時期。他能“用俗為雅,變故作新”,曲風近蘇、辛,剛健而又婀娜。元初散曲家白樸、王惲等都曾受到他的啟發和影響。《傘元散曲》存其小令九首,殘套數一支。
綠。十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京多。海榴②初綻,妖艷噴香羅⑧。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④,何用吾張羅刨!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且酩酊吲,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注釋】
①驟雨打新荷:原名“小聖樂”,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九云:“小聖樂乃小石調曲,元遺山先生好問所制,而名妓多歌之,俗以為驟雨打新荷者是也。”分上下兩片,屬慢調。②海榴:即石榴,因其自海外傳入,故有此稱。③妖艷噴香羅:是說石榴花剛開放,紅艷如綢。噴,怒放;香羅,一種絲織物。以上二句似化用元稹《早春登龍山靜勝寺》中“海榴紅綻錦窠勻”句意。④窮通前定:窮困和通達本是前生就注定了的。⑤張羅:宋元俗語,猶言籌措、謀劃。⑥酩酊:酒醉的樣子。
【賞析】
本篇是作者早期散曲中的名作,當時被歌女廣為傳唱。早期的散曲,特別是小令,與宋人小詞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區分。這一時期的散曲家們,雖然採用的是民間曲子的形式,但實際上仍然未能擺脫唐宋詞的影響,多半還是用填詞的方法來寫曲。所以詞境多而曲境少,可以說是一種曲子化的詞。這是由詞向曲過渡時期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元好問的這首小令就反映了這個特點。
這首以“白雪詞”抒寫“滄州趣”的小令,代表了宋元之際文人的一種典型精神生活。上片寫的是春末夏初之景:紅榴綠葉,水閣風涼,高柳嗚蟬,燕鶯調舌,更有一番驟雨,在新荷上遍撒珍珠,洗出清景無限。作者用幾句有聲有色的描寫,就把盛夏雨後的景色——綠陰水閣、烏語花香,天地間的勃勃生機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產生聯想。下片是作者面對良辰美景所發出的感嘆:人生苦短,還是呼友喚朋,淺斟低唱吧!因景而生情,詞中用的雖是及時行樂的恬淡語,貌似消極,實際上則是詩人對衰時亂世的否定,反映了作者當時複雜矛盾、無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這首小令寫景明麗爽暢,寫情疏狂豪宕。上下兩片渾然一體,過渡處妙無痕跡。如此,豈能不膾炙人口,流傳久遠。
梅殘玉靨香猶在②,柳破金梢眼未開③。東風和氣滿樓台。桃杏拆④,宜唱《喜春來》。
【注釋】
①喜春來:中呂調曲牌名,又叫“陽春曲”或“惜芳春”。定格句式為七七、七、三五,五句五韻。此調的首二句要求對仗。②“梅殘”句:意謂春至梅殘,然而那潔白的,猶如美人臉上酒窩一樣的花瓣,依然散發出陣陣幽香。靨,臉上的酒窩。③“柳破”句:意思是嫩黃的柳條上已經長出一個個葉芽,不過那小小的芽兒,還似沒有睜開的睡眼。④桃杏拆:形容桃、杏花苞的綻裂。拆,綻開。
【賞析】
《春宴》共四首,都是寫春天景色的,而且各具特色,各顯風致。這是第二首。這首小令以白描手法,用梅殘香存,柳眼未開,春風和暖,桃杏拆花等句給我們織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春最圖,讓人如臨其境。可謂著意狀物,恰到好處。元好問一生熱愛春天,尤其喜愛春天裡的杏花,在這裡,他用一個“拆”字寫活了杏花,也寫活了春天。
卜居外家爾園。
重岡已隔紅塵③斷,村落更④豐年。移居要就⑤:窗中遠岫⑥,舍後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穀,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
【注釋】
①人月圓:原為詞牌名,曲牌沿用之,為雙調。定格句式為七五、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十一句四韻。特點是三組四字句均為鼎足對。②卜居:用占卜的方式選擇定居之地。後泛指擇地定居。外家:外祖、舅父、岳父之家皆可稱外家。比處指元好問生母張夫人的娘家。③紅塵:本佛語,喻人世、凡間。④更:雖又,再。⑤就:靠近。⑥窗中遠岫:化用南朝齊謝胱“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句。岫,峰巒。⑦“醒來”二句:此二句表面上抒寫醉生夢死的閒居生活。本於《南史·謝弘微傳附月出子傳》:“有時獨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惟當明月。’”
【賞析】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年),年已五十的元好問,在外漂泊多年後,於國破家亡之際終於攜家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忻州。這時自然遇到了“卜居”的問題,該住在什麼地方?經過縝密的思考,他最後選擇了自己舅舅家的東園。在這裡,他寫下了很多詩文詞曲,其中《卜居外家東園》二首就是其一。本小令是兩首中的一首。
曲的上片“窗中遠岫,舍後長松”兩句寫出了卜居環境,既“隔”“重岡”,又“斷”“紅塵”,自是遠離蒙古統治者的世外桃源。下片“醒來明月,醉後清風”兩句寫的是卜居生活:既然住上了這么幽靜的地方,而且自己也已經老了,就什麼事都不管,植樹種莊稼這種事自然也都交給兒孫們去做了。自己只是喝酒睡覺,醒來觀賞山頭的明月,醉後感受村落間的清風,何等閒適自得。這樣的生活看似悠閒,實際上則飽含著作者滿腹的憂憤。

序言

近人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序》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代莫能繼焉者也。”元曲作為元代文學的代表,包括雜劇和散曲兩大類。雜劇是合動作、語言、演唱為一體的戲劇藝術;散曲只是清唱,所以又叫“清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我國古代詩歌文學史上的又一朵奇葩。《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所選的作品即屬於後者——元代散曲。
散曲與唐宋詞一樣,源於唐代的民歌俗曲,當宋代的文人詞崛起詩壇興盛之時,散曲作為潛流在民間也不斷地流傳和發展著。到十二三世紀,宋代文人詞日趨僵化,漸漸失去它原有的生機和活力,散曲遂繼之而起,成為元代詩壇上非常重要的一種新體。它與詞都屬長短句,但卻可以在正格之外,加襯字、襯辭;用韻上也突破了詩詞的平仄不能錯押,形成了陰陽上去四聲通押,一韻到底,甚至密到每句一韻,而且不忌重韻。這樣,就使元散曲在形式上呈現出一種“格律與自由”相統一的特點,使作家有更大的自由和活動餘地,可以淋漓盡致地去抒發情懷、敘事摹物,曲辭也更加流暢順口,和諧動聽,產生一種濃烈的聲韻美。
在用語方面,由於大量的生活口語與俚俗方言的人曲,自然地形成了語言質樸自然、鮮明潑辣,形象生動的獨特風格,達到了“文、言”的統一。這是一種新的文學語言,是中國文學語言更加貼近生活、貼近人生的一大進步。後來,又廣泛吸收了傳統詩詞的用語,形成了一種“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周德清《中原音韻》)的風格,獲得了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正因為如此,元曲成了真正的人民大眾文學,“元代最佳文學”(王國維語)。
同時,散曲題材廣泛,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嘆世之作,向我們展示了社會的黑暗,仕途的險惡;懷古詠史之作,大多借古人的遭際來說明富貴無常、居官得禍、人生如夢的思想;歌吟歸隱閒適之作,體現了詩人避禍全身、任性自然的思想追求;而遊興、時令、羈旅之作,則為我們描繪出了或雄渾壯麗,或清新俊朗的山河之美。所有這些,都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廣闊畫卷,成為研究元代社會十分珍貴的資料。
元代是散曲的黃金時代,作家眾多,佳作紛呈,風格各異。有姓名可考的曲家就有二百多人,現存散曲作品四千三日余首。然而在正統文學觀念的影響下,元散曲一向被封建文人目之為“小道末技”,長期不被人所重視,尤其是對它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幾乎是無人問津。直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胡適等人對白話文學、俗文學的大力提倡,曲學研究才出現了一個空前繁榮的局面,散曲研究也在此時方從籠統的曲學研究中獨立出來,成為與戲曲(雜劇)研究平行發展的新學科。
近世散曲研究,以任中敏為一代宗匠。任氏在他的《散曲概論·序說》中說:“處今日而言曲,尋常多知有傳奇,知雜劇者已較少,知套數者乃益少,知小令者乃更少,即知套數小令者,亦多目為曲中餘事,而絕不重視之也。”有鑒於此,任氏從文體學、創作學、風格學等多方面開始了散曲文學的研究工作。同時,為了滿足一般讀者的需求,和便於普及元曲的閱讀與欣賞,選編了《元曲三百首》。後經著名曲學研究者盧前先生修訂,便有了當今流傳較廣的任中敏、盧前《元曲三百首》選本。
此選本所收曲作既顧及題材、風格的多樣性,又注重曲子的藝術性,在元散曲的普及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選輯作品是件難事,難免會顧此失彼。如馬致遠、張可久、喬吉的作品選得有些偏多,關漢卿的作品則選得有些偏少;再如無名氏的曲子,多有精彩傑作,未曾選人實在令人遺憾。所以《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在任、盧選本的基礎上,做了適當的增添和調整,共三百二十首。同時,由於舊本只列曲牌,不標宮調,顯得不夠完整,《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遂根據《全元散曲》及《康熙曲譜》,將宮調一一補齊。此外,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在原選本的基礎上,參考市面上流行的一些選本,加入了適當的注釋與賞析。限於水平和時間,如有不當錯謬之處,還希望大家能予以指正。

文摘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曾人翰林,知制誥。金亡後不願入仕元朝,築野史亭隱居,以著作自仟,著有《遺山集》,並編有《中州集》、《壬辰雜編》。
元好問生活的時代,散曲尚值由民間俗調和詞向曲過渡的時期。他能“用俗為雅,變故作新”,曲風近蘇、辛,剛健而又婀娜。元初散曲家白樸、王惲等都曾受到他的啟發和影響。《傘元散曲》存其小令九首,殘套數一支。
綠。十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京多。海榴②初綻,妖艷噴香羅⑧。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④,何用吾張羅刨!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且酩酊吲,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注釋】
①驟雨打新荷:原名“小聖樂”,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九云:“小聖樂乃小石調曲,元遺山先生好問所制,而名妓多歌之,俗以為驟雨打新荷者是也。”分上下兩片,屬慢調。②海榴:即石榴,因其自海外傳入,故有此稱。③妖艷噴香羅:是說石榴花剛開放,紅艷如綢。噴,怒放;香羅,一種絲織物。以上二句似化用元稹《早春登龍山靜勝寺》中“海榴紅綻錦窠勻”句意。④窮通前定:窮困和通達本是前生就注定了的。⑤張羅:宋元俗語,猶言籌措、謀劃。⑥酩酊:酒醉的樣子。
【賞析】
本篇是作者早期散曲中的名作,當時被歌女廣為傳唱。早期的散曲,特別是小令,與宋人小詞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區分。這一時期的散曲家們,雖然採用的是民間曲子的形式,但實際上仍然未能擺脫唐宋詞的影響,多半還是用填詞的方法來寫曲。所以詞境多而曲境少,可以說是一種曲子化的詞。這是由詞向曲過渡時期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元好問的這首小令就反映了這個特點。
這首以“白雪詞”抒寫“滄州趣”的小令,代表了宋元之際文人的一種典型精神生活。上片寫的是春末夏初之景:紅榴綠葉,水閣風涼,高柳嗚蟬,燕鶯調舌,更有一番驟雨,在新荷上遍撒珍珠,洗出清景無限。作者用幾句有聲有色的描寫,就把盛夏雨後的景色——綠陰水閣、烏語花香,天地間的勃勃生機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產生聯想。下片是作者面對良辰美景所發出的感嘆:人生苦短,還是呼友喚朋,淺斟低唱吧!因景而生情,詞中用的雖是及時行樂的恬淡語,貌似消極,實際上則是詩人對衰時亂世的否定,反映了作者當時複雜矛盾、無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這首小令寫景明麗爽暢,寫情疏狂豪宕。上下兩片渾然一體,過渡處妙無痕跡。如此,豈能不膾炙人口,流傳久遠。
梅殘玉靨香猶在②,柳破金梢眼未開③。東風和氣滿樓台。桃杏拆④,宜唱《喜春來》。
【注釋】
①喜春來:中呂調曲牌名,又叫“陽春曲”或“惜芳春”。定格句式為七七、七、三五,五句五韻。此調的首二句要求對仗。②“梅殘”句:意謂春至梅殘,然而那潔白的,猶如美人臉上酒窩一樣的花瓣,依然散發出陣陣幽香。靨,臉上的酒窩。③“柳破”句:意思是嫩黃的柳條上已經長出一個個葉芽,不過那小小的芽兒,還似沒有睜開的睡眼。④桃杏拆:形容桃、杏花苞的綻裂。拆,綻開。
【賞析】
《春宴》共四首,都是寫春天景色的,而且各具特色,各顯風致。這是第二首。這首小令以白描手法,用梅殘香存,柳眼未開,春風和暖,桃杏拆花等句給我們織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春最圖,讓人如臨其境。可謂著意狀物,恰到好處。元好問一生熱愛春天,尤其喜愛春天裡的杏花,在這裡,他用一個“拆”字寫活了杏花,也寫活了春天。
卜居外家爾園。
重岡已隔紅塵③斷,村落更④豐年。移居要就⑤:窗中遠岫⑥,舍後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穀,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
【注釋】
①人月圓:原為詞牌名,曲牌沿用之,為雙調。定格句式為七五、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十一句四韻。特點是三組四字句均為鼎足對。②卜居:用占卜的方式選擇定居之地。後泛指擇地定居。外家:外祖、舅父、岳父之家皆可稱外家。比處指元好問生母張夫人的娘家。③紅塵:本佛語,喻人世、凡間。④更:雖又,再。⑤就:靠近。⑥窗中遠岫:化用南朝齊謝胱“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句。岫,峰巒。⑦“醒來”二句:此二句表面上抒寫醉生夢死的閒居生活。本於《南史·謝弘微傳附月出子傳》:“有時獨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惟當明月。’”
【賞析】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年),年已五十的元好問,在外漂泊多年後,於國破家亡之際終於攜家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忻州。這時自然遇到了“卜居”的問題,該住在什麼地方?經過縝密的思考,他最後選擇了自己舅舅家的東園。在這裡,他寫下了很多詩文詞曲,其中《卜居外家東園》二首就是其一。本小令是兩首中的一首。
曲的上片“窗中遠岫,舍後長松”兩句寫出了卜居環境,既“隔”“重岡”,又“斷”“紅塵”,自是遠離蒙古統治者的世外桃源。下片“醒來明月,醉後清風”兩句寫的是卜居生活:既然住上了這么幽靜的地方,而且自己也已經老了,就什麼事都不管,植樹種莊稼這種事自然也都交給兒孫們去做了。自己只是喝酒睡覺,醒來觀賞山頭的明月,醉後感受村落間的清風,何等閒適自得。這樣的生活看似悠閒,實際上則飽含著作者滿腹的憂憤。

序言

近人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序》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代莫能繼焉者也。”元曲作為元代文學的代表,包括雜劇和散曲兩大類。雜劇是合動作、語言、演唱為一體的戲劇藝術;散曲只是清唱,所以又叫“清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我國古代詩歌文學史上的又一朵奇葩。《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所選的作品即屬於後者——元代散曲。
散曲與唐宋詞一樣,源於唐代的民歌俗曲,當宋代的文人詞崛起詩壇興盛之時,散曲作為潛流在民間也不斷地流傳和發展著。到十二三世紀,宋代文人詞日趨僵化,漸漸失去它原有的生機和活力,散曲遂繼之而起,成為元代詩壇上非常重要的一種新體。它與詞都屬長短句,但卻可以在正格之外,加襯字、襯辭;用韻上也突破了詩詞的平仄不能錯押,形成了陰陽上去四聲通押,一韻到底,甚至密到每句一韻,而且不忌重韻。這樣,就使元散曲在形式上呈現出一種“格律與自由”相統一的特點,使作家有更大的自由和活動餘地,可以淋漓盡致地去抒發情懷、敘事摹物,曲辭也更加流暢順口,和諧動聽,產生一種濃烈的聲韻美。
在用語方面,由於大量的生活口語與俚俗方言的人曲,自然地形成了語言質樸自然、鮮明潑辣,形象生動的獨特風格,達到了“文、言”的統一。這是一種新的文學語言,是中國文學語言更加貼近生活、貼近人生的一大進步。後來,又廣泛吸收了傳統詩詞的用語,形成了一種“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周德清《中原音韻》)的風格,獲得了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正因為如此,元曲成了真正的人民大眾文學,“元代最佳文學”(王國維語)。
同時,散曲題材廣泛,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嘆世之作,向我們展示了社會的黑暗,仕途的險惡;懷古詠史之作,大多借古人的遭際來說明富貴無常、居官得禍、人生如夢的思想;歌吟歸隱閒適之作,體現了詩人避禍全身、任性自然的思想追求;而遊興、時令、羈旅之作,則為我們描繪出了或雄渾壯麗,或清新俊朗的山河之美。所有這些,都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廣闊畫卷,成為研究元代社會十分珍貴的資料。
元代是散曲的黃金時代,作家眾多,佳作紛呈,風格各異。有姓名可考的曲家就有二百多人,現存散曲作品四千三日余首。然而在正統文學觀念的影響下,元散曲一向被封建文人目之為“小道末技”,長期不被人所重視,尤其是對它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幾乎是無人問津。直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胡適等人對白話文學、俗文學的大力提倡,曲學研究才出現了一個空前繁榮的局面,散曲研究也在此時方從籠統的曲學研究中獨立出來,成為與戲曲(雜劇)研究平行發展的新學科。
近世散曲研究,以任中敏為一代宗匠。任氏在他的《散曲概論·序說》中說:“處今日而言曲,尋常多知有傳奇,知雜劇者已較少,知套數者乃益少,知小令者乃更少,即知套數小令者,亦多目為曲中餘事,而絕不重視之也。”有鑒於此,任氏從文體學、創作學、風格學等多方面開始了散曲文學的研究工作。同時,為了滿足一般讀者的需求,和便於普及元曲的閱讀與欣賞,選編了《元曲三百首》。後經著名曲學研究者盧前先生修訂,便有了當今流傳較廣的任中敏、盧前《元曲三百首》選本。
此選本所收曲作既顧及題材、風格的多樣性,又注重曲子的藝術性,在元散曲的普及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選輯作品是件難事,難免會顧此失彼。如馬致遠、張可久、喬吉的作品選得有些偏多,關漢卿的作品則選得有些偏少;再如無名氏的曲子,多有精彩傑作,未曾選人實在令人遺憾。所以《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在任、盧選本的基礎上,做了適當的增添和調整,共三百二十首。同時,由於舊本只列曲牌,不標宮調,顯得不夠完整,《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遂根據《全元散曲》及《康熙曲譜》,將宮調一一補齊。此外,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元曲三百首(最新雙色圖文版)》在原選本的基礎上,參考市面上流行的一些選本,加入了適當的注釋與賞析。限於水平和時間,如有不當錯謬之處,還希望大家能予以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