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1995年12月,陵園被批准為安徽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0年陵園被批准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陵園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第二批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經歷年擴建、修葺,現在的陵園已是松篁交翠,奇花爭艷,環境優美。 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紀念碑位於烈士陵園中部,1980年5月動工興建,翌年10月1日落成。碑高22.5米,白色花崗岩砌成。碑基分為兩層,第一層南北長31米,東西寬31米;第二層長寬各為 25米;四面各有18級台級,開有青松環繞,紀念碑座正面鐫刻紀念碑文,碑身正面刻有鄧小平同志的親筆題詞“淮海戰役烈士永垂不朽!”,上下兩端環萬年青圖案。碑冠鑲嵌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章浮雕。紀念碑前鋪設水泥結構的廣場,面積約2100平方米。
紀念館
位於烈士陵園東南部,正面朝北, 1988年10月建成,長32米,寬28米,占地900多平方米。張愛萍同志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該館造型美觀,民族式屋檐覆蓋著金黃色琉璃瓦,外牆扎黃色,44面圓頂高窗分布四周。敞開式正廳寬14米,高6.8米,進深10米。東、南、西三廳互相串通,連成一體。中央為一天井,面積98平方米。整個建築色彩明快,形式大方,既有古典建築藝術,又有現代建築風格。展廳陳列珍貴歷史照片300餘張,文物200餘件,作戰地圖、圖表、美術作品 20餘幅,並有電動沙盤模型1台。這些展品歷史、形象地反映了淮海戰役全貌。展出內容共分八個部分,以雙堆集地區殲滅戰為重點。第一至第七部分為戰役部分,共8個展室。第八部分為緬懷先烈廳,陳列著27位烈士的事跡、遺像和遺物。 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墓位於烈士紀念塔的後面,尖古堆遺址腳下。分為公墓和單體墓,於1988年10月建成。同年9月15日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秦基偉為烈士墓題詞:“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墓”。
紀念碑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和華東、中原、華北三大軍區的地方武裝,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英明決策,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在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五同志組成的總前委的正確領導與指揮下,於公元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進行了震撼中外的偉大的淮海戰役。雙堆集地區殲滅戰,是這個戰役的第二階段。 淮海戰役發起後,我軍迅速將敵軍黃百韜兵團包圍殲滅於碾莊地區。蝟集徐州之敵軍主力陷於孤立,敵軍黃維兵團由豫南急速東援。我中原野戰軍,先以一部兵力,對敵黃維兵團節節抗擊,阻其前進,掩護主力集中並布成袋形陣地,繼而全線出去,突將敵軍包圍,壓縮在雙堆集一帶狹小地區;又以排山倒海之勢,連續作戰,展開猛烈進攻。這次作戰,以運動戰開始,以陣地戰終結。從十一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我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密切協同下,鏖戰二十三晝夜,除一一○師起義外,全殲國民黨精銳部隊十二兵團四個軍、十一個師及一個快速縱隊,計十一萬四千餘人。生俘該兵團司令黃維、副司令吳紹周。為淮海戰役的全勝奠定了基礎。 雙堆集殲滅戰的勝利,是毛澤東同志偉大思想的光輝體現。我參戰部隊全體指戰員不怕苦、不怕死;冒嚴寒、闖火海;連續作戰奮不顧身,表現出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中原、華東、華北各軍區的地方武裝和百萬民兵、民工,艱苦奮鬥,全力支援,對戰鬥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雙堆集殲滅戰中,許多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我們永遠高舉起他們的旗幟,繼承他們的遺志,為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祖國和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目標而努力奮鬥! 英雄們的偉大業跡昭日月! 烈士們的革命精神凜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