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劍化龍

雙劍化龍

雙劍化龍是閩江0公里的標誌,該雕塑位於福建南平,這雕塑已成為南平市的地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劍化龍
  • 外文名:英語:Double dragon阿拉伯語: السيوف  التنين 俄語:  Мечи  управляют 西班牙語: Мечи  управляют 
  • 所在地:南平市延平區閩江上
  • 類別:雕塑
  • 別稱雙劍潭
  • 作用:南平市標
簡介,來歷,

簡介

雙劍化龍矗立在福建母親河閩江的起點,建溪與西溪匯合處,是南平的標誌。南平因此就有劍津、劍浦、劍洲這些別名,南平市標的位置又稱“雙劍潭”。
雙劍化龍

來歷

最初的“雙劍化龍”的傳說出現在《晉書·張華傳》。據說西晉初建時期,鬥牛之間常有紫氣沖霄而起。張華通曉易理,心知其異,他邀請善觀天象的雷煥共卜吉凶,最後得出結論是:紫氣源於豫章豐城,其實是寶劍之精。當時張華是晉朝重臣,他幫助雷煥補得了豐城縣令一職。雷煥到任以後,在監獄地基底下掘出一個石函。石函出土後霞光四射,打開之後果然發現有雙劍並列。雷煥當即送其中一支劍給張華,而留一支自佩。張華收到劍後發現此二劍是越劍干將莫邪,於是致書雷煥二劍終當複合。後來,張華被殺,干將劍從此下落不明。而雷煥死後將他所佩莫邪劍傳給了其子雷華。雷華任建安郡從事,持劍路經延平津,腰間佩劍忽然躍出劍鞘掉到河裡。雷華請人入水取劍,入水者不見寶劍,但見兩龍盤繞水底,轉眼間,江水碧波燦爛,浪濤洶湧。時人以為這是雙劍複合在此化龍。從此以後延平就有了“劍津”、“劍浦”、“鐔川”、“龍津”之稱。由於這一則傳說直接與古延平的山川地理相聯繫,以後又屢屢被《八閩通志》、《福建通志》、《延平府志》、《南平縣誌》等地方志所引用、傳載,成為了南平地方歷史的一部分,以至到今天化龍雙劍甚至被當作南平的市標,具有了特殊的地方象徵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