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21世紀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美術·藝術設計專業“十三五”精品課程規劃教材》是2017年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東江、劉強、韓璐、殷曉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雕塑/21世紀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美術·藝術設計專業“十三五”精品課程規劃教材
- 作者:李東江、劉強、韓璐、殷曉烽
- 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
- ISBN:9787531473428
《雕塑/21世紀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美術·藝術設計專業“十三五”精品課程規劃教材》是2017年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東江、劉強、韓璐、殷曉烽。
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以物質材料和手段製作的三維空間形象的視覺藝術。雕塑最早主要是使用雕(通過減除材料來造型)及塑(通過疊加材料來造型)的方式,在石、金屬、木、陶瓷等材料來創作,不過現代主義的雕塑,在材料及創造手法上都有很...
世界十大雕塑是世界著名的十座雕塑。比較經典的說法包括:擲鐵餅者、大衛人體、斷臂的維納斯、雅典娜神像、夫婦像、復活島雕塑、羅馬母狼銅雕、獅身人面像、漢謨拉比碑刻、思想者。十大雕塑有很多種說法,還有一種頗受爭議的說法是:自由女神像、抱鵝的少年、自殺的高盧人、吻這四個是十大雕塑中的其中四個。作品介紹 ...
中國雕塑是指具有中國特色且原產於中國的雕塑藝術品。中國雕塑(Chinese sculptures),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主要內容分別是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的紀念性石刻與墓室隨葬俑)、宗教雕塑、民俗性及其他內容的雕塑。雕塑介紹 大型陵墓石刻肇始於漢代墓前的石人、石獸。存世的古代陵墓石刻主要為南朝宋...
景觀雕塑屬於雕塑藝術的一種。主要使用於園林景觀或城市景觀等戶外景觀場所。景觀雕塑區別於擺件類的雕塑,主要是形體相對較大,審美要求更偏向於公共審美觀,材質方面有更強的防風雨,防紫外線要求,主要採取銅、不鏽鋼、玻璃鋼樹脂、天然石材等。景觀雕塑從造型上主要分為寫實雕塑與抽象雕塑;寫實雕塑重點在形體逼真,...
雕塑,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傳統美術,甘肅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酒泉市肅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聯,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當人類還生活在天然岩洞中,需要與威脅生命的野獸作鬥爭的蒙昧時期,就已經知道敲打石頭,並把它打擊磨製成...
雕塑(Sculpture)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專業代碼130403。專業定義 雕塑主要研究構圖、立體造型、雕塑設計、雕塑技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涉及石雕、木雕、泥塑、陶瓷雕塑等,進行室內、園林和公共環境的各種雕塑的設計、繪圖、製作等。例如:毛主席、祖沖之等人物雕塑的製作,公園、城市內裝飾雕塑的設計、繪圖,...
城市雕塑作品城市雕塑(urban sculpture ),立於城市公共場所中的雕塑作品。它在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的城市中,起到緩解因建築物集中而帶來的擁擠、迫塞和呆板、單一的現象,有時也可在空曠的場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城市雕塑介紹 目前,國內有些城市建設偏重於建築而忽略了雕塑。有人稱“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和“...
雕塑藝術,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發展變化 精美的...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 緊密相聯,同時又受各個時代宗教 、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如法國舊石器時代的圓雕裸女和牝馬、野豬等浮雕,中國陝西何家灣和遼寧凌源、建平等地發現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頭像等,反映了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和對動物的崇拜以及認識人本身、...
在整個西方美術傳統中,古希臘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樸的、強調共性的、典雅精緻的,用外在的形式表現內在的力量,西方美術崇尚的典範模式可以說都是從古希臘開始的。古希臘悠久的神話傳說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源泉,也是古希臘雕塑的題材,是希臘人對自然與社會的美麗幻想,他們相信神與人具有...
中國辛亥革命(1911)以來的雕塑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普及與提高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進入20世紀後,中國傳統的宗教雕塑已處於衰落時期,民間小型雕塑雖很繁榮,但未能成為主流。辛亥革命時期,即有青年赴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學習雕塑。五·四運動前後到30年代,又有更多的美術青年先後赴加拿大、法國、日本、...
雕塑工藝品是指以木、石、磚、竹、象牙、獸骨等材料雕刻的和以粘土、油泥、糯米麵等材料塑造而成的小型或裝飾性手工藝品。是雕刻和塑造工藝品的總稱。雕塑介紹 沿革雕塑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藝術傳統。最早出現的是泥塑和陶塑,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骨雕、石雕、木雕和象牙雕刻。山東寧陽大汶口遺址出土的新...
迄今發現最古老的人像雕塑,屬新石器時代氏族公社繁盛階段的遺物。從作品質料來看,陶塑人像所占比重最大,石雕與骨雕人像僅有少量出土。基本介紹 中國迄今發現最古老的人像雕塑,屬新石器時代氏族公社繁盛階段的遺物。原始社會人像雕塑對探討社會發展進程、研究造型藝術與意識形態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歷來深受人們的...
中國隋唐時代在經歷了延續約 3個半世紀的分裂和動盪以後,重新得到統一和安定,進入一個政治經濟空前繁榮的歷史時期,從而促使雕塑藝術的發展出現新高峰。經過隋和初唐的過渡階段,融會了南北朝時北方和南方雕塑藝術的成就,又通過絲綢之路汲取了域外藝術的養分,雕塑藝術到盛唐時大放異彩,創造出具有時代風格的不朽傑作...
植物雕塑通過藝術形象可反映一定的社會時代精神,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既可點綴園景,又可成為園林某一局部甚至全園的構圖中心;而且可以叫你在可能的環境裡看到不可能出現的植物。九大花園 利文斯莊園(Levens Hall)利文斯莊園位於英國北部風景秀麗的湖泊地區,是世界上最老的塑形植物花園。由於17世紀末人們偏愛抽象的...
動物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動物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形象 動物的形象大為豐富,數量繁多,獅子、麒麟、龍龜、牛、馬等各種不同動物的...
雕塑是一種二維空間或三維空間的型藝術,“雕”是減,即除去不必要的部分,直到所形象離開粗糙的自然形態,呈現出藝術家所要求達到完美為止;“塑”是增,即利用可塑性材料從無到有創造出完美的形象。“雕塑”是這兩種造型過程的統稱。簡介 美學中關於雕塑的美學特徵、雕塑美的表現手法諸問題的研究門類。雕塑是一種...
在歐洲大陸,早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希臘化藝術後期出現歌頌哲人、詩人的肖像。隨後的古羅馬時代,王宮貴族出於自己統治目的的需要。請雕塑家直接為其造像,隨即形成了肖像雕塑史上第一次高潮。每尊肖像都是具體的人,有具體的身份,甚至有擺放的具體地點。起源背景 歐洲肖像雕塑 最為普通的材料為大理石、青銅...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古代雕塑並無肖像雕塑傳統。起源 肖像傳統雕塑在哪裡?在歐洲大陸。早在公元前四-三世紀,希臘化藝術後期出現歌頌哲人、詩人的肖像。隨後的古羅馬時代,王宮貴族出於自己統治目的的需要,請雕塑家直接為其造像,隨即形成了肖像雕塑史上第一次高潮。每一尊肖像都是具體的人,有具體的身份,甚至有...
活體雕塑屬於行為藝術的一種,是用顏料和模特的結合創造出一種雕塑的效果。活體雕塑在一段時間內變換不同的造型,給參觀者一種奇特和神秘的感受。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與商業化活動相結合,既能給參觀者高雅的藝術享受,又能給商業活動造成一大宣傳亮點。使商家在宣傳檔次上提高很大一個台階,不在是以前那種傳統的禮儀...
雕塑文化是指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文化。雕塑文化簡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在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反傳統的四維雕塑、五維雕塑、聲光雕塑、動態雕塑和軟雕塑等。雕塑是許多造型藝術中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通常是人們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
中國西漢和東漢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 陶塑、木雕和鑄銅等品種。當時,雕塑藝術套用範圍非常廣泛,表現技巧迅速提高,舉凡大型紀念性石刻、園林裝飾雕塑、各種明器雕塑及實用裝飾雕塑等方面,均有顯著發展,留存的漢代雕塑遺物極為豐富。 漢代雕塑藝術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現在大型石刻作品上。雕像一般都是全身體...
中國明清雕塑藝術的製作活動,在空前豐厚的社會物質財富基礎上和不斷改進工藝技術條件下,首先是適應封建統治階級宗教的、精神的以及奢侈豪華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普遍地活躍起來。其中的陵墓雕刻與宗教雕塑,特別是在朝廷官府直接控制下所產生的作品,規模大,材料貴重,製作精細,但大多缺乏創造性和生命力。而一些與廣大...
傳統雕塑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主要有陶雕、木雕、骨雕、象牙雕、玉雕和石雕:技法上採用圓雕、浮雕、銅雕等 雕塑起源 1、新石器時代:主要雕塑技法以陶雕、木雕、與象牙雕為主,主要想像為動物和人物。雕塑發展 2、春秋戰國時期:雕塑以用於墓中葬品的木俑為多;動物雕刻較以前更為傳神。3、秦漢時代:秦始皇...
佛像雕塑,雕刻藝術種類的其中一種,也是流傳時間最長的一種。最早期的佛像雕塑多見於石雕石刻,後來銅佛像雕塑開始出現,銅佛像大多形體較小而精緻,便以攜帶供奉於佛寺和信眾家中佛龕,或納藏於佛塔地宮之中,從古流傳,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概括 佛像雕塑在盡在溫州,已有1000多年歷史。分泥塑、樟木雕及石雕、銅雕...
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藝術形式,創始人為維克多·瓦薩雷麗(Victor Vasarely),特點在於藉助各種外力,比如空氣的流動、水力以及機械動力等等產生形體上的變化或者空間中的位移,使平面化的雕塑具有空間的美感。簡介 金屬焊接技術的大量運用,表明在20世紀50年代,藝術家們已經走出了戰爭的陰影,他們把目光重新聚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