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粉彩

雍正粉彩

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它以艷麗耀眼的顏色、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個性,融匯出迎合清代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粉彩瓷有以下這些特點:第一,在含玻璃質中引進了元素,發明晰“玻璃白”,用“玻璃白”打底,使得各種彩料有深淺濃淡甚至乳濁柔軟的改變;第二,使用進口的彩料,色澤淡雅柔軟,清逸艷麗;第三,使用芸香油調色,所以顏色柔軟清麗,有柔軟之感;第四,通常在700℃-750℃左右的窯爐中燒成,因為燒造溫度比較低,故又有“軟彩”之稱。 粉彩瓷在雍正乾隆朝到達鼎盛,《陶雅》中稱譽“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耀眼”。雍正粉彩瓷的呈色豐厚多變,色澤亮堂柔麗,彩料濃淡天然,粉質感強,新鮮燦爛,清雅秀美。在一件器物上用色達二十多種,同一種顏色又有濃淡深淺及陰陽向背之分,並且以油料調色,考究彩料的層次改變,畫麵粉潤柔軟,傑出畫面的陰陽濃淡,賦有立體感。以傳統題材為主,盛行纏枝花卉紋花鳥紋人物紋山水紋等圖畫,規劃不滿密,顯得意境悠遠。畫面高雅宜人,並且諧音“”(福)、“鹿”(祿)的圖畫亦多見,在花卉之間經常配以草蟲等。裝飾手法多樣,盛行“過枝”的畫法,即盤、碗的圖畫從器身到器蓋,或從器里到器外連續彩繪而成,常見有桃果、菊花、牡丹等過枝圖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雍正粉彩
  • 所屬年代:清朝雍正時期

增值空間大
雍正粉彩瓷的胎體加工細密,質地細膩輕盈,皎白精緻,輕重適度。釉面滋潤勻淨,平滑瑩白,光亮無瑕。商品以輕巧俊秀的小件器物為主,如盤、碗、杯、盒、筆筒等,大件器物則以高達50厘米的天球瓶、直徑在50厘米以上的大盤最為精美,常見有膽瓶、六角瓶、燈籠瓶、花觚、盤、碗、杯、筆筒、提梁壺、罐等。器物無論大小,形體改變宛轉柔軟,考究線條的美感。在注重漂亮的一起還注重實用性,有正經慎重之感。製作一絲不苟,考究規矩方圓,注重細部處理。
雍正粉彩瓷除白地粉彩外,還盛行黃地粉彩、墨地粉彩、淡綠地粉彩、青釉地粉彩、醬色地粉彩、珊瑚紅地粉彩、胭脂紅地粉彩等色地粉彩。款識以“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較為常見,以楷書款為主,篆書款極少。字型工整,布局謹慎,筆法娟秀,運筆有力,多為宋槧體。此外,還有許多堂名款,如“馮宅”、“百露堂”、“文山石房”等,以及花押款,如以筆和銀錠來寓意“必定如意”等。
雍正粉彩瓷製作工藝老練,個性典雅秀麗,備受大家推崇,向來是拍賣市場上的寵兒,增值空間很大。比如一件雍正粉彩浮雕花鳥寶瓶紋六方瓶,1982年在香港蘇富比以25萬港幣成交,2001年在紐約佳士得以21.5萬美元成交,2007年在香港蘇富比以2272萬元港幣成交,2009年在北京保利以6776萬元人民幣成交。又如,一件雍正粉彩過枝月季梅花圖盤,1976年由倫敦佳士得釋出,後被蘇林庵收藏,1994年被康蕊君收入《玫茵堂中國陶瓷》圖錄,1995年流入香港市場,2011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估價為1500萬港幣,結尾以4994萬港幣成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