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撒攬,故此又稱"橄攬瓶"。此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產於雍正景德鎮官窯,代表了整個清代粉彩的製作水平。粉彩也稱“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摸起來有種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現一種啞光的感覺,但圖案更為立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 朝代:清代雍正時期
  • :39.5厘米
  • 成交價:4150萬港元
介紹,特徵,背景故事,評價,特徵,寓意,工藝,工藝流程,

介紹

名稱: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清雍正粉彩蝠桃福壽紋橄欖瓶清雍正粉彩蝠桃福壽紋橄欖瓶

特徵

官窯匠師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礎上,發明了粉彩。據說雍正皇帝對粉彩情有獨鐘,因此當時的工匠對粉彩瓷的造型、色彩、線條的製作都非常講究,從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輝煌。該寶瓶的瓶體繪製了粉彩八桃兩蝠,因桃子象徵“長壽”,蝠是“福”的諧音,寓意福壽雙全。據考證,這種瓷器乃帝王后妃做壽之用。中國瓷器協會會長、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評價:如此瓷瓶全球存世的只有這件,堪稱絕世。2002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成交價4150萬港元,創清代瓷器市場最高價。

背景故事

百年前,中國經歷了清王朝覆滅、外敵入侵的戰爭歲月。在風雨飄搖的歲月中,有的珍寶瓷器葬身戰火,有的則散落民間或流落海外。這其中,雍正官窯粉彩瓷器傳世極少,瓶類的作品更是極為罕見。所以,在2002年之前,被稱為雍正時期“登峰造極”的粉彩官窯瓶類器物,成為了中國陶瓷史上缺失的一環。據史書記載,景德鎮曾經生產過“粉彩橄欖瓶”,可是人們都沒親眼見過。
人們所不知道的是,早在20世紀上半葉,它就已飄洋過海、流落海外,幾十年來,“寶瓶”一直在沒有任何保護設定的條件下,作為一隻檯燈的燈座在使用。它能毫無破損地完整保存下來,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這件在異國他鄉經歷了百年風雨的國寶級瓷器,是怎么重現人間的呢?
這隻粉彩瓶原來由美國外交大使理事會現任主席奧格登·里德家族收藏,在其母親家的客廳里長期被作為燈座使用。為加強器物的穩定性,他們還在瓶內放入了後花園裡夾著狗糞的泥沙。對於花瓶的來歷,里德已無法說清,只是表示大約在1920年時已屬他家所有,當時他祖父母在英國時同中國人常有交往,不排除花瓶是由其祖母從英國帶回的。
另據推測,這件稀世珍品有可能是當年八國聯軍從中國搶走的文物。多年來這件珍品一直被視為普通的擺設品而已,沒有人知道它存在的價值。後來,這家人打算把祖父及父親留下來的一批古董出售時,拍賣行的專家無意中發現了這個沾滿塵埃的稀世珍寶。
“這件瓷瓶是中國的。當時在拍賣現場,我就下決心一定要把它買下來,不能再讓它流出去了。”——張永珍在上海博物館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捐贈儀式上說道。
張永珍與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結緣,其實很偶然。當時,她正在回香港的飛機上,無聊之際看到拍賣的訊息,這件漂亮的粉彩瓶瓶身呈橄欖式,造型線條十分優美,她一眼就看上了這件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2002年5月,經過激烈競爭,張永珍女士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4150萬元港幣競拍得到這件瓷瓶,在當時,創下了有史以來清代瓷器拍賣的最高記錄。在張永珍看來,“花瓶終於又回到了中國人手裡,真的好開心”。而後,張永珍女士將“寶瓶”慷慨捐給上海博物館。
因為心疼和喜愛,張永珍拍下寶瓶,讓它在漂泊百年之後重新回到中國人手中。同時,為了寶瓶不再漂流,讓更多的人看到寶瓶的美好。張永珍思考著:“把這么漂亮的一個瓶子放在保險箱裡太可惜了,我不想若干年後它再被別人拿出去賣,再去飄零。我生在上海,成長在上海,有什麼辦法可以為國家多做一些事情,為社會多做一些貢獻。所以這個時候我就想到說,我應該把它捐到上海博物館去。”

評價

獲得捐贈的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說,雍正皇帝對粉彩情有獨鐘,因此當時的工匠對粉彩瓷的造型、色彩、線條的製作都非常講究,從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輝煌。此寶瓶瓶身長短適度,口、頸及腹部的比例十分勻稱。代表了整個清代粉彩的製作水平。瓶身造型線條十分優美,是當時的新創形制。瓶體上繪有粉彩八桃二蝠,“蝠”是“福” 的諧音,桃是象徵“壽”的圖案,“蝠桃”即是“福壽”的意思。這種以“蝠桃”為題材的吉祥圖案出現的雍正及乾隆兩朝的官窯器,一般都是大、小盤子。但是,“蝠桃”圖案見於橄欖瓶的,傳世極為罕見。粉彩蝠桃圖案的橄欖瓶目前世上僅此一件,所以堪稱絕世寶瓶。這件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是上海博物館成館以來收到的最貴重的捐贈品。
如今,這件流失海外多年的國寶已經在上海博物館安家,並在世人面前展現它的絕世容姿,從此不再飄零。

特徵

早在康熙年間,瓷器釉上彩繪藝術粉彩已開始出現,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粉彩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它瓷質潔白精美,瓷畫有機結合,相互襯托,相映成趣。
粉彩始創於康熙,源於五彩。並且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目前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到了雍正朝,無論在造型、胎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細,色彩柔和,皴染層次多。大多數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繪紋飾。雍正粉彩瓷中諧音的“蝠”(福)、“桃”(壽)圖案十分多見。當時突出的是所謂“過枝”技法。

寓意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風格,粉彩紋飾多繪團花、團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壽)、過枝花卉、水仙靈芝、仕女、麻姑獻壽、嬰戲等。紋飾明顯疏朗、規整。其中八桃蝙蝠多見於瓷盤上,而作為橄欖瓶的主題紋樣,十分罕見,傳世作品中,只見到“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一件。或許正因為雍正對長生的企盼,蝠桃紋這一將長壽、福祉以一種既明確又優雅的姿態表現出來的藝術主題,引領了當年的時尚。蝠者,福也;桃者,壽也;紅蝠翩飛,寓意洪福齊天;蝠桃結合,取意福壽雙全——蝠桃紋的吉祥寓意再明顯不過。
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雍正粉彩官窯器多數有“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

工藝

粉彩瓷又稱軟彩瓷,為景德鎮官窯四大傳統名瓷品種之一,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
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是故又叫“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瓷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燒,後歷朝流行不衰。

工藝流程

它的工藝流程是:先在高溫燒成的白瓷上勾畫出圖案的輪廓,然後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將顏料施於這層玻璃白之上,用乾淨筆輕輕地將顏色依深淺濃淡的不同需要洗開,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濃淡明暗之感。由於砷的乳濁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覺,與各種色彩相融合後,便產生粉化作用,紅彩變成粉紅,綠彩變成淡綠,黃彩變成淺黃,其他顏色也都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並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來獲得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給人粉潤柔和之感,故稱這種釉上彩為“粉彩”,在表現技法上,從平填進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風格上,其布局和筆法,都具有傳統的中國畫的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