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簡介
瓶的一種樣式。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始於明代永樂、
宣德年間,狀若天球,故名天球瓶。清
雍正、
乾隆兩朝時值盛世,仿古風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屬宮廷大型陳設用瓷。除了傳統的
青花品種外,
五彩、
粉彩等彩繪天球瓶也開始出現,而最為珍貴的
鬥彩卻很少套用於天球瓶上,其最主要原因在於,鬥彩向無大器。乾隆朝國力強盛,
弘曆又極愛珍瓷雅器,於是天球瓶這一鬥彩大器也就由
景德鎮御窯廠奉旨
燒造出來了。
天球瓶種類
按照釉色分:青花天球瓶、粉彩天球瓶、
紫釉天球瓶、
郎窯紅天球瓶、五彩天球瓶。
按照朝代分為:明代天球瓶和清代天球瓶。
明代天球瓶胎骨厚重,清代天球瓶頸稍長、腹較圓,康熙時為平砂底。雍正乾隆時天球瓶燒制較多。
故宮收藏
粉彩嬰戲天球瓶,清乾隆,高51cm,口徑11.3cm,足徑18cm。
瓶直口微撇,直頸,球圓腹,臥足。以粉彩描繪紋飾。瓶身繪兩棵青松下嬉戲的嬰孩,或放鞭炮,或敲鑼鼓,或吹喇叭,或騎木馬,或舉旗,或提燈籠,場面十分熱鬧。旁邊襯以梅花山石,點出“鬧新春”的主題。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此器高大穩重,嬰戲圖中人數多,場面大,遠勝於清
康熙、
雍正朝同種裝飾題材的瓷器。
雍正款仿鈞新紫釉天球瓶,清雍正,高53cm,口徑12cm,足徑16cm。
天球瓶圓口,直頸,球形腹,圈足。由於其造型形似天體星球,故稱之為天球瓶。通體施仿鈞新紫釉,紫色斑幾乎覆蓋瓶體的上半部,藍色保留在瓶體的下半部。外底釉色灰白,暗刻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青花釉里紅雲龍紋天球瓶
天球瓶直口,長頸,腹渾圓似球,圈足。內施白釉,外壁以青花、釉里紅繪雲龍出海。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天球瓶是明永樂、宣德時期
景德鎮窯的創新器形。多以青花裝飾。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又燒造青花釉里紅、鬥彩、粉彩等品種。此瓶造型穩重端莊,是乾隆時期官窯瓷器中比較常見的器形。圖案畫法借鑑了清代順治時期經常使用的“龍身在雲中三現”的表現形式,龍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雲遮掩,故稱“一身三現”,確有“雲從龍”之感。此種斑片雲紋,順治時最為流行。康熙時亦常用,到乾隆時期畫面更加寫實。
特點
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斂口短頸,上闊下斂;腹大而扁,砂底微凹。後仿的器型多頸長腹圓。清代天球瓶頸稍長、腹較圓,康熙時為平砂底。雍正乾隆時天球瓶燒制較多。雍正為直口微撇,腹扁圓。乾隆時天球瓶直口較粗,圓腹,
假圈足,部分為釉底。
清雍正、乾隆兩朝時值盛世,仿古風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屬宮廷大型陳設用瓷。除了傳統的青花品種外,五彩、粉彩等彩繪天球瓶出現。乾隆朝國力強盛,
景德鎮御窯廠開始
燒造鬥彩天球瓶。
年代考證
據有關資料記載,天球瓶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的
景德鎮窯,雍正乾隆時天球瓶燒制較多。天球瓶從明永樂、宣德創燒到清雍正、乾隆多產,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以上所述,天球瓶創燒年代的來龍去朧已講得明明白白,如果沒有什麼新的有力的證據和發現,可能對天球瓶的定論已無可非議。江蘇
溧陽發現了兩件高古的天球瓶。一件為戰國的灰陶弦紋無釉天球瓶。一件為漢代的
青釉弦紋天球瓶。這兩件天球瓶從器型上看和明清時期的天球瓶基本相似。經專家分析,都認同這兩件高古器的型制為天球瓶。
戰國灰陶弦紋無釉天球瓶。高24公分,口徑5公分,球體最大直徑18公分,平底徑12.5公分。造型古拙、胎骨厚重,從整個型制的比例來看,較符合康熙時期的天球瓶的特徵。肩部刻有兩道弦紋,線條流暢。瓶頸頂端刻有三道深凹的弦紋,粗壯厚實。腹部拍印有多處不規則的塊狀斜格紋,這是
戰國印紋陶的傳統紋飾。
漢代青釉弦紋天球瓶。高27公分,口徑5公分,球體最大真徑20公分,底足徑11公分。造型規整,清秀飄逸,和明清時期的天花球瓶腹扁圓的特徵如出一轍。球體上半部至瓶頸滿施
青釉,且釉面淡雅文靜,
胎釉結合緊密,這些都是漢代
青瓷上釉用
浸釉法,外壁
施釉不及底的標準工藝。球體肩部還等分刻有三道雙線
弦紋,在施釉沉積燒制後,更顯得深沉青翠。瓶頸上等分刻有六道弦紋,其中1-2、3-4、5-6弦紋之間刻滿水波紋,這些都是漢代青瓷的基本紋飾。
由此可見,就天球瓶的型制而論,早在戰國時期已有燒制,距今約兩乾多年的歷史。就施釉的瓷器而言,成熟的青瓷創燒於東漢末年來推斷,天球瓶的創燒年代應該在東漢末年,即公元220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