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Fisheries College of JMU),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前身是廈門水產學院,系1972年上海水產學院南遷廈門而成立。1994年10月,集美學村原五所高校合併成立集美大學,廈門水產學院也併入集美大學,更名為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 英文名:Fisheries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
  • 簡稱:集美水產
  • 校訓:誠毅
  • 創辦時間:1972年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
  • 類別:國立大學
  • 學校類型:農業類
  • 現任校長:范惠瑩
  • 博士點:水產學
  • 碩士點:水產學、生物學
學院簡介,機構建制,院黨政領導,機構負責人,崗位職責,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水生生物學,漁業資源學,水產養殖學,營養與飼料學,地圖信息,

學院簡介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現有水產學博士後流動站,水產學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水產學和生物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水產養殖學、水生生物學、漁業資源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漁業、養殖、農村與區域發展等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水產養殖學、動物科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動植物檢疫、水生動物醫學等5個本科專業,其中水產養殖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水產養殖學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福建省教改項目“水產養殖學本科實驗實習教學創新體系建立和實踐”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學院擁有國家級壇紫菜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基地)、鰻鱺現代漁業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中)、東海海水健康養殖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建設中)、福建省壇紫菜種質資源庫、福建省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研發中心、水產科學技術與食品安全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水產科學與技術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福建省水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產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廈門市飼料檢測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集美大學水域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集美大學水產試驗場和16個校外本科教學實習基地,現有儀器設備總值2500多萬元。學院設有水產養殖學、漁業資源學、水生生物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水產生物病害防治等五個學科。其中水產養殖學、漁業資源學和水生生物學三個學科為福建省重點學科,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為集美大學重點學科。“十一五”期間學院承擔的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20多項,在國內外多種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9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12篇;“十一五”期間,共獲得15項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其中省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2006-2011年共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3項,授權6項。主編、參編教材10多部。
學院緊緊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的宗旨,不斷推進學風建設。積極探索並不斷完善以輔導員負責制、“學生導師”制、輔導員助理制為主的一套新形勢下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新機制,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形成培育大學生良好人文素養、科學素質的氛圍和環境。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活動中均取得較好成績。歷屆畢業生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好評。

機構建制

院黨政領導

院 長:
謝潮添
院黨委書記:黃愛斌
副 院 長:黃世玉
王藝磊
黎中寶
黨委副書記: 郁軍態

機構負責人

院綜合辦公室
職 務
姓 名
主任
羅桂玲
李丹
黨委秘書
林偉強
分團委書記
黃慶勝
教研室
教研室名稱
主任
副主任
生物基礎教研室
姚翠鸞、姜永華
水生生物增養殖教研室
謝仰傑
黃永春
營養與飼料教研室
陳學豪
葉繼丹
病害與防治教研室
王雪虹
資源與環境教研室
郭玉清
劉佳英
水產綜合實驗室
主任:鄒文政 副主任:紀德華
水產養殖實驗場
場長:鐘幼平
海洋動物館
館長:鐘幼平(兼)

崗位職責

院 長
主持學院行政的全面工作。負責本學院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等工作;主持制定學院的發展規劃及各項工作計畫,並組織實施;負責引進人員的選拔和考核工作;負責教職工的考核、聘任、獎懲和繼續教育工作;負責本學院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評審推薦工作;負責主持制定和實施校內津貼的分配辦法;負責教學、科研、行政等經費的分配、管理和使用;負責學院的外事和對外開發服務工作;完成校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本崗人員不在崗時,指定一位副院長替代。
副院長(一)
協助院長分管本科生教學管理、實驗、實習和畢業論文工作,分管水產試驗場。協助組織制定專業建設規劃、課程建設規劃和專業調整設定方案;負責組織制(修)訂各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指導教研室組織和安排課程教學工作;負責組織課程和教材的建設評估、推薦和評優工作;組織開展教學改革、教研活動;參與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教師培養計畫並組織實施;負責組織檢查教學秩序,解決處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負責學生留級、退學及考試違紀的審核處理工作;負責組織教研立項及優秀教學成果評選等質量工程工作。負責組織制定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規劃和各項管理規章制度,編制年度建設項目;負責本科教學實驗人員的業務培訓、考核以及實驗教學質量的評估工作;負責實習基地建設和管理工作,制定學生實習計畫並組織實施;負責畢業論文選題、中期檢查和答辯的組織實施;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本崗人員不在崗時,由副院長(三)替代。
副院長(二)
協助院長分管科研和產、學、研工作。負責擬定科研和產、學、研規劃,組織科研項目及科研成果的申報,負責科研項目的組織實施與管理;負責組織開展院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負責統籌並組織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及社會服務、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工作;負責海洋動物館的管理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本崗人員不在崗時,由副院長(三)替代。
副院長(三)
協助院長分管研究生教育、學科平台和監測中心工作。負責制訂研究生培養方案並組織實施,開展研究生學術交流,負責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學科平台申報,擬定學科平台管理細則並組織實施。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本崗人員不在崗時,由副院長(二)替代。
黨委書記
主持院黨委全面工作和工會工作;保證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學校的各項決定的貫徹落實;負責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支持院長在其職權範圍內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參與研究和決定本學院重要事項;負責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學校做好乾部的教育、管理以及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考核工作;負責教職工選派出國、職稱評審等的政審工作;兼管黨委的宣傳和統戰工作;完成校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本崗人員不在崗時,由黨委副書記替代。
黨委副書記
協助書記開展黨委的各項工作,分管學生、共青團、綜治工作;參與研究和決定本學院重要事項;負責輔導員和“學生導師”隊伍建設;負責制定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計畫並組織實施;負責組織制定共青團工作計畫並組織實施;負責制定綜治教育計畫並組織實施;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文明學校”、“平安校園”、“文明宿舍”建設活動;配合行政抓好學風建設;指導學生黨支部、分團委、學生會、自律會工作;負責學生勤工助學、助貸、評獎評優和畢業生就業指導等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本崗人員不在崗時,由黨委書記替代。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8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1人,碩士學位18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留學歸國人員26人。兼職教師20人,其中雙聘院士3人,閩江學者2人,客座教授1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入選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1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廈門市拔尖人才1人;全國師德之星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福建省青年“五四”獎章1人,廈門市“五一”勞動獎章1人。
教授
關瑞章: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博士、碩導、兼職博導
張雅芝:
院長、碩士、碩導
陳昌生:
科研處處長、學士、碩導
王藝磊:
副院長、博士、碩導、兼職博導
黎中寶:
副院長、博士、碩導
紀榮興:
學士、碩導
顏素芬:
學士、碩導
常建波:
研究員、碩導
郭玉清:
博士、碩導
林利民:
學士、碩導
宋振榮:
博士、碩導
王志勇:
博士、碩導、兼職博導
鄢慶枇:
博士、碩導、兼職博導
嚴正凜:
學士、碩導
閻希柱:
博士、碩導
葉繼丹:
博士、碩導
周立紅:
博士、碩導
姚翠鸞:
博士、碩導、兼職博
馬英:
博士、碩導
副教授
黃世玉:
學士、副院長
王淑紅:
博士、碩導
盧亞芳:
學士
林鵬:
博士、碩導
鄭江:
博士、碩導
翁朝紅:
碩士、碩導
姜永華:
碩士
蔡明夷:
博士、碩導
劉賢德:
博士、碩導
王國棟:
博士、碩導
謝仰傑:
博士、碩導
黃永春:
博士、碩導
鐘幼平:
學士
江興龍:
博士、碩導
謝潮添:
博士、碩導
陳學豪:
學士
王秋榮:
博士、碩導
博士
翟少偉:
博士、碩導
席峰:
博士
孫雲章:
博士、碩導
張春曉:
博士、碩導
宋凱:
博士、碩導
王雪虹:
學士
黃文樹:
博士
陳曉鳳:
學士
陳政強:
博士、碩導
郭松林:
博士、碩導
覃映雪:
博士、碩導
劉佳英:
碩士、碩導
謝欽銘:
博士、碩導
馮濤:
博士
李元躍:
博士、碩導
徐曉津:
博士、碩導
黃良敏:
碩士、碩導
陳強:
博士
陸志強:
博士、碩導
博士
蔡鴻嬌:
博士
陳錦民:
博士
陳融斌:
博士
陳芸:
博士
馮建軍:
博士
黃利強:
博士
李文靜:
博士
李忠琴:
博士
林茂:
博士
劉金海:
博士
石盛莉:
博士
曾祥波:
博士

學科建設

水生生物學

水生生物學是生命科學重要的分支學科,與水產養殖,漁業科學關係極為密切。它依託於已有30多年辦學歷史的水產學院,隨著學院的發展逐漸發展、形成和壯大,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05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教育部碩士學位授予點。本學科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具有碩士學位11人。學術隊伍中50歲以上的3人,40歲至50歲的2人,其餘均在40歲以下。梯隊結構合理,學術隊伍年輕、有活力。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名,集美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3名。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名。
本學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包括子課題2項),省市科技項目20多項,三年內承擔的科研項目經費累計300多萬元。
近年來,本學科獲得省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的有5項,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5項,已完成了2項國家863計畫項目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多項省市級科研項目,並均順利通過鑑定或驗收。發表論文150多篇,其中,SCI收入20多篇。

漁業資源學

1996年集美大學水產學院設立漁業科學與技術系,並向教育部申請設立了漁業經濟管理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其中漁業經濟管理專業從9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從199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多年來為全國輸送了大量的漁業資源學專門人才,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05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教育部漁業資源學碩士學位授予點。2007年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教育部漁業領域農業推廣碩士碩士學位授予點。
本學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講師8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學術隊伍中46歲以上的1人,36歲至45歲的10人, 35歲以下10人。梯隊結構合理,學術隊伍年輕、有活力。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入選集美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第一層次。
本學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市局級等科研項目10多項,三年內承擔的科研項目經費累計300多萬元。近年來,本學科獲得省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的有7項,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1項,發表科研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入10多篇。
本學科有五個主要研究方向:漁業生物學;漁業資源評估與管理;漁業政策與管理;漁業環境評價與保護和漁業生態學等。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已形成了在我省乃至國內同類學科中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水產養殖學

水產養殖學集美大學辦學歷史最久的學科之一,1972年上海水產學院南遷廈門時就設定了與水產養殖學相關的淡水養殖學專業,緊接著設定了海水養殖學,1998年淡水養殖學與海水養殖學合併為水產養殖學。2004年水產養殖學被福建省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
該學科現有專任教師67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4人,副教授26人,博士37人,碩士14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留學歸國人員2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全國師德之星1人,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入選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入選福建省高等教育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福建省青年“五四”獎章1人,廈門市拔尖人才1人,廈門市“五一”勞動獎章1人。
該學科教學、科研條件良好,擁有福建省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研發中心、廈門市飼料檢測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現有儀器1700多台件,價值2100萬元。實驗室面積3000多㎡。2007年學校投入750萬元更新改造建設該學科的實驗基地,實驗基地的循環水等設備達國內同類實驗基地的先進水平。此外與15個校外水產苗種繁育與飼料生產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
2002年以來承擔項目128項:國家863項目(含合作)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含合作)19項、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1項,國家海洋局項目1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6項、福建省科技項目21項、福建省青年創新基金項目8項、市、廳級科研課題27項、其他科研課題27項。經費3800多萬元。
近3年科研成果40多項。其中省、市科技進步獎16項、國際先進成果3項、國內領先成果10項、驗收結題成果31項、申請和取得專利12項。在國內外多種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90多篇,其中被SCI、ISTP、EI收錄40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0部。
該學科重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已與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的同行學者進行了學術交流。

營養與飼料學

集美大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主要面向水產動物營養研究和飼料產品開發的學科。自1997年國家批准設立“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迄今已為國家輸送了大批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方面的專門人才,為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和水產飼料工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本學科現有研究人員11人,其中教授/研究員3人,副教授3人,博士8人。十多年來,該學科一直得到國家、省部級和市級相關課題的資助,通過不斷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魚蝦營養與飼料為研究重點,以魚蝦營養與代謝調控、飼料生物技術與飼料添加劑、飼料工程與產品質量控制及飼料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為研究特色的研究團隊,在牙鮃大菱鮃石斑魚對蝦、鮑魚等海水養殖動物配合飼料添加劑預混料的研究上取得多項達到國內領先、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5年來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四項、三等獎四項,廈門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漳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牙鮃南方人工育苗及產業化示範”項目,成功地開發出牙鮃系列飼料並實現產業化生產。2004年以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2篇,主編或參編教材3部。該學科點承擔的在研項目共有18項,研究經費171萬元。

地圖信息

地址:廈門市集美區印斗路43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