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 簡稱:師範學院
- 校訓:誠毅
- 創辦時間:1918
- 所屬地區:福建 廈門集美
- 主要院系:國小教育專業 學前教育專業
學院概況,學院成就,學風建設,專業介紹,國小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術學專業,歷史沿革,學院成就,地理位置,
學院概況
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的歷史沿革可追溯至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於1918年創辦的集美師範學校。幾十年來,學院經歷了廈門師專、集美師專、集美大學師範學院的辦學過程。2004年3月,集美大學新一輪學科調整和機構改革,以原集美大學師範學院教育系和集美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為基礎組建成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學院現設國小教育(數學和語文方向)、學前教育、教育技術學、套用心理學四個本科專業和國小教育函授本科以及少數民族預科班。學院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專任教師45人,實驗技術人員5人。專任教師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講師20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30人。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多人。
學院機構設有:學院辦公室、五個教研室(國小教育、教育技術、學前教育、套用心理、教育理論)、三個研究所(集美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集美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集美大學套用心理研究所)、集美大學語委辦和集美大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中心,中心下轄教師教育公共基礎實驗室3個,專業實驗室6個,並設有圖書資料室、多媒體教室等各種設施,為教學科研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除了承擔本院三個專業的本科教學任務外,同時負責全校學生的國語水平測試與規範漢字書寫考核、心理諮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及全校所有師範類專業教育學、心理學等教師教育課程的教學和教師崗前培訓工作。
學院高度重視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幾年來,不斷加大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力度,加快學科建設步伐,教學科研整體實力增強。多位老師獲得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校優秀主講教師、校級教學示範崗、校級教學名師、校科研特聘崗;多門課程為校級“精品課程”;近三年來,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國內權威刊物、核心刊物近40篇;出版專著13部;主編、參編教材10部;承擔省部級課題8項,其他橫縱向課題近40項,多人獲得市級以上科研獎勵。學院不但承擔福建省國小語文和幼稚園骨幹教師的培訓任務,還承擔了廈門市中國小專家型教師的培養任務和廈門市非師範類高校畢業生教師技能培訓任務,此外,學院還被福建省教育廳確定為“福建省國小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基地”、“福建省國小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基地”和“福建省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省級骨幹培訓基地”,並獲得”福建省實施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先進集體”,“福建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等榮譽稱號。2012年,國小教育專業被確定為卓越國小教師培養基地班、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學院十分重視學風建設和學生的素質拓展,樹立“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風尚。學院成立了8個學生社團和9個文體團隊,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近三年,全院有十幾個班級被評為校“優良學風班”或“先進班集體”,其中3個班級被評為省先進班級。同時在大學生科技創新、文化藝術、體育競賽和社會實踐等活動中均名列校內各學院前茅。如院學生合唱團連續三年獲得校歌詠比賽第一名;院體育代表隊連續兩年在校田徑運動會上奪得道德風尚獎第一名及團體總分前茅的佳績;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連續兩年榮獲“福建省暑期‘三下鄉’優秀團隊”稱號。 學院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致力於提高教師教育專業化水平,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教育新型師資,不斷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和提升辦學層次。為建成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主動參與並引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各專業協調發展、優勢和特色鮮明的學院而努力奮鬥!
學院成就
學院高度重視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幾年來,學院不斷加大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力度,加快學科建設步伐,教學科研整體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有11人次在集美大學青年教師業務競賽中獲獎(其中4位教師獲得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3項教學研究成果獲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7門課程被立項為校級“精品課程”;3位教師評為校優秀主講教師。同時,學院教師在教育學、心理學、各學科課程與教學等方向的研究也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國內權威刊物、核心刊物近60篇;出版學術專著13部;主編、參編教材10部;承擔省部級課題8項,其他橫縱向課題近40項,有15人次獲得市級以上科研獎勵。此外,學院還被福建省教育廳確定為“福建省國小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基地”和“福建省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省級骨幹培訓基地”,並被授予“福建省實施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07年獲得“福建省國小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廈門市國小專家型教師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
學風建設
學院十分重視學風建設和學生的素質拓展,樹立“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風尚。學院成立了8個學生社團和9個文體團隊,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近三年,全院有十幾個班級被評為校“優良學風班”或“先進班集體”,其中3個班級被評為省先進班級。同時在大學生科技創新、文化藝術、體育競賽和社會實踐等活動中均名列校內各學院前茅。如院學生合唱團連續三年獲得校歌詠比賽第一名;院體育代表隊連續兩年在校田徑運動會上奪得道德風尚獎第一名及團體總分前茅的佳績;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連續兩年榮獲“福建省暑期‘三下鄉’優秀團隊”稱號。
專業介紹
國小教育專業
(語文方向和數學方向)師範類文理兼招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小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文化基礎知識紮實寬厚,教育教學技能突出,能完全勝任國小教育教學、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教育學基礎理論、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熱愛國小教育事業,尊重、關愛、保護、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具有為國家強盛、人民富裕和兒童健康成長而勤奮工作的高度責任感,事業心。
具備較為寬廣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素養,形成綜合性知識結構,其中精深1-2門主要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理解和掌握有關國小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掌握教與學的知識和國家學的知識和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的知識;具有適宜的教學方法,包括教學規劃與設計、教學組織與實施、教學評價與教學反思。
具備國小教育教學基本職業技能,了解學科的最新發展與研究成果,熟練掌握該方向的國小課程體系和課程要求,國語達標,外語和計算機套用技術達到國家要求,並具有國小教育教學所必需的口頭表達、書寫及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品質的藝術修養,健康的審美觀和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意志品質和較強的應變能力。
掌握文獻檢索、調查研究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備初步、規範的國小教育研究能力。
主幹學科:
語文方向:漢語言文學、英語、教育理論、藝術學
數學方向:數學、英語、教育理論、藝術學
核心課程:
語文方向:
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兒童文學、漢字學、文學概論、寫作、大學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國小語文教學論、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口語、教師書法,教育基本原理、兒童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音樂基礎、美術基礎等
數學方向:
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初等數論、常微分方程、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國小數學教學論、數學思想、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大學語文、教師口語、教師書法,大學英語、教育基本原理、兒童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音樂基礎、美術基礎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社會實踐(含社會調查、教育見習、畢業實習等)、科研和論文寫作(含畢業論文、科研實踐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學前教育專業
(師範類文理兼招 )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師資。
培養要求: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兒童。系統、全面地掌握學前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掌握觀察、分析幼兒的基本能力以及對幼兒進行保育和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能力;熟悉國家和地方幼兒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學前發展動態和趨勢;掌握學前教育組織與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科研方法,具有從事學前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的素質和能力。
主幹學科:兒童發展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課程論
核心課程:教師口語、教育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人體解剖生理學、學前兒童衛生保健與健康教育、學前兒童遊戲論、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舞蹈、琴法、音樂、美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育見習、畢業實習、幼兒教師技能實踐、畢業論文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教育技術學專業
(師範類招理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與人文素養,系統掌握教育技術學基礎知識,具備紮實的信息技術套用技能,掌握教育基本理論,能夠從事教學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畢業生適宜到各級教育技術機構、各類中國小從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校園網路教學的開發管理與維護、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開發、電視節目編導與製作、教育資源與項目管理等,也可以到企事業單位從事教育培訓等相關工作。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熟練掌握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基礎性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套用方法;具備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信息素養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套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體魄健康,心理素質良好。
系統掌握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熟悉本專業領域和有關方面的專業知識,熟悉國內外教育技術學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具備從事相關課題研究的能力。
熟悉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培訓課程設計開發與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施、信息技術教學套用指導、教育影視與多媒體作品創作、教育軟體設計與開發、教育技術裝備與環境的建設及管理的專業能力。
具有一定的本專業外文書籍和文獻資料的閱讀能力,能撰寫專業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文進行一般性交流。
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主幹學科:教育學、教育技術學、計算機科學。
核心課程:教育學、心理學、教師口語、教育技術學、教學系統設計、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多媒體課件設計與製作、資料庫原理與套用、C語言程式設計、網頁設計與製作、計算機網路技術、數字視頻與非線性編輯技術、數字攝影技術、數字音頻技術、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動畫製作、電視節目編導與製作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實驗課程(數字攝影技術、數字視頻與非線性編輯、數字音頻製作、多媒體課件設計與製作、網頁設計與網站開發等)、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專業實習)、教育見習與實習、科研和論文寫作(含畢業論文、學年論文、科研實踐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歷史沿革
1、1918年3月,愛國華僑陳嘉庚在集美捐資創辦普通師範----集美師範學校,後設高級師範選科,分文、理、史、地、藝五個專業,初具高等師範雛形;1927年又增辦幼兒師範。
2、1936年福建省政府以“統制”為名通令全省私立學校停辦,1937年抗戰開始停止招生,1938年,全部學生畢業後停辦。
3、1958年,學校遷至鼓浪嶼,改名為廈門師範學校。
4、1960年,改名為廈門師範學院。
5、1963年,併入福建第二師範學院(漳州)。
6、1972年,在鼓浪嶼復辦廈門師範學校。
7、1975年,遷回集美,開辦廈門師範大專班(理化專業)。
8、1978年,經教育部批准,創立“廈門師範專科學校”,設中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五個專業。
9、1980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集美師範專科學校”。
11、1999年1月,集美大學實現實質性合併,師範學院成為集美大學的二級學院。
12、2004年3月,集美大學新一輪校內體制改革和機構調整,以原師範學院教育系和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部分專業技術人員為基礎,新組建了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學院成就
校基金 | 二十一世高師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對策 |
院自選 | 師範院校教育學科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構建 |
國家教委師範司 | 經濟發達地區國中教育課程改革與高師教育課程改革的相互關係 |
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改項目 | 培養本專科學歷國小教師專業的培養目標、規格、模式和課程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
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改項目 | 綜合性大學師範教育的辦學模式與培養模式的研究 |
校基金 | 心理學課程改革與小教專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
院教改99 | 本科學歷國小教師的素質結構及課程方案研究 |
院教改99 | 方言區高師學生的共同語素質狀況調查與教育途徑研究 |
院教改99 | 師範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實驗 |
省教委 | 鼓浪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 |
校教改項目 | 公關文秘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的培養 |
校教改項目 | 潛在課程的功能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
省教委 | 中美自然科學教育比較研究 |
省教委 | 新世紀高學歷國小教師素質培養的實踐研究 |
省教委 | 義務教育階段自然科學教育價值的新取向與新教學策略的探索 |
市教育科學 | 面向學生生活世界的國中科學教育改革 |
市委宣傳部 | 廈門市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的戰略之研究 |
院教改2001 | 國小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 |
院教改2001 | 教師綜合業務檔案管理系統軟體的開發與套用 |
省教委教改重點項目 | 國小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 |
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的子課題 | 隨班就讀教師培訓內容和方法研究---差異教學和個性發展研究 |
校基金 | 關於培養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本科學歷國小數學教師的策略研究 |
校教改項目 | 國小教育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構建 |
省社科基金 | 全球化進程中的價值衝突與國際理解教育 |
地理位置
學院名: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