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埠村

雁埠村

雁埠村隸屬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25公里、艾山街道辦事處西2.5公里處。東鄰徐家莊、方家莊,西鄰臥龍崗村,北靠牟汶河,寨子至翟鎮公路從村南穿過,全村現有226戶,730口人,耕地面積514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雁埠村
  • 人口數量:730口人
  • 耕地:514畝
  • 戶數:226戶
史記,沿革,地理環境,發展,人文,歷任村支書,歷任村主任,幹部,

史記

據村碑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李姓人家在此建村,相傳古時村北河邊有一高地,名曰“六畝地”。此地地勢較高,三面環水,遠處望去形似碼頭,周圍長滿蘆葦荒草,每到夜晚,常有成群的大雁落於此地棲息,雁埠村因此而得名。
雁埠村

沿革

雁埠村1914年至1939年隸屬蒙陰七區1941年劃為新甫縣管轄;1945年劃為新泰縣:1950年劃歸新泰縣二區:1955年10月劃歸新泰翟鎮區;1958年劃歸翟鎮人民公社廟子管區;1984年12月改為翟鎮辦事處;1985年2月撤廟子管區設廟子鄉(小鄉);1985年12月劃歸新泰市寨子鄉;1991年元月劃歸萊蕪市寨子鄉;1993年元月劃歸鋼城區寨子鄉;2000年12月,劃歸鋼城區艾街道辦事處管轄至今。
雁埠村現有王、邢、李、劉、孫五姓村民,其中王姓人口最多邢姓次之,村民和睦,世代相傳。
雁埠村1955年與臥龍港村、北樓村合加入初級社;1956年又加上肖馬莊共4個村聯合加入高級社,書記沈長海,社長李朝學。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該村建立黨支部,李朝學任支部書記。

地理環境

雁埠村地勢南高北低,屬丘陵地帶,大部分土地都分布在村南嶺上,土質為紅粘土,作物以小麥、玉米、地瓜為主。過去,由於水澆條件差,糧食產量很低,完全靠天吃飯,民眾生活非常困難。196年,全縣開展了面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上級派出以呂善諾為組長,曹公民、高培宴兩同志參加的“四清”工作組,進駐雁埠村開展工作,開始了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當年挖出一條寬2米,深4米,全長300多米的引河渠道,把牟汶河裡的水引到村東頭,再用4掛水車提水澆地,這是雁埠村有史以來第一次利用機械進行灌溉。1965年在村東頭修建揚水站一座,向村南修建渠道200米,該渠道基礎寬6米,頂部寬3米,始端高8米,全部是用青石塊實心壘砌而成,集體投資買了一台12馬力大甩輪柴油機和水泵,替代了4掛水車抽水,使水澆地面積由原來幾十畝一下子增加到近200畝。1967年,村里又將主幹渠道向南續修建500米,修挖支渠管道1500米,灌溉面積擴大到450畝,小麥畝產達到了1000斤,民眾生活面貌有了根本改變,由原來以地瓜乾為主糧變為以小麥和玉米為主糧,使周圍村莊的人們羨慕不已。1977年至1979年連續3年,整個廟子管區的上交小麥任務5萬斤,雁埠村自己就完成3萬斤,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彰獎勵。1998年,萊蕪市扶貧工作組進駐雁埠村再次幫助村里興修水利,先後投資27萬元,投工3000個,於1999年在村北牟汶河邊完成了一處深6米、直徑4米的大口井配套工程。該工程截流河道100米,建變電室l間,泵房2間,架設高壓輸電線路500米,埋設地下輸水管道1050米。該水利工程可改善全村水澆面積400餘畝。在此基礎上,村兩委積極進行農業結構調整,2000年村里新發展桑園100畝,為發展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創造了條件。

發展

1970年,萊蕪鋼鐵總廠開始興建,需要大量石子,雁埠村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積極與萊機修廠搞好廠地共建關係,發動民眾為萊鋼建設提供服務。於是家家戶戶都砸起了石子,特別家庭婦女和老人、孩子有空就砸,砸了按等級堆放好,由村里統一驗收送貨,這成了當時雁埠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青壯年勞力白天要參加生產隊里的勞動,放工後就從坡里捎著石頭回家,晚上借用月光或點上煤油燈砸,於是村里不分白天黑夜到處都是砸石子的聲音,農小院、大街小巷隨處都能看到一堆堆排列整齊的石子。辛勤的勞動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一年下來,每個農戶競也能收入幾百元不等,個別戶能達到上千元,這在當時可是了不起的,實屬有錢大戶人家。
1973年,雁埠村借萊鋼機修廠的關係,用上了電,成了當時廟子管區用電最早的村。有了電,村里將柴油機換成了電動機,隨之上了磨麵房、粉碎機、磨糊機等副業項目。不但增加了集體收入,同時也方便了本村周圍十幾個村眾的生產生活。
1980年雁埠村開始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把土地按人口分配到各家各戶。實行土地承包後,大量的剩餘勞力乾起了買賣,有的乾經銷,有的跑運輸,有的建起了石料廠,有的建起了石灰窯,大多數的人乾起了建築行業。現在戶戶吃上自來水,家家住著新瓦房,彩電、電話、機車也進入了多半數人家。

人文

雁埠村人歷來重視教育,辦學時間較長。1958年春開始設立國小一處,租賃民房4間當教室,有學生35人,劉志宣任校長兼教師。1958年秋與肖馬莊、高峪村、胡家宅村合辦共產主義學校,校址設在肖馬莊。1959年春天又分開重新回到本村。1962年至1968年設2個班,教師2人,校長是肥城的冉凡林。1968年底到1969年,劉志宣轉為代課教師,亓德銀、和進芬在該村任教,亓德銀任校長。1969年村里投資3.5萬元,在村南邊新建國小一處,12間瓦房,3個年級,學生增加到100餘名,教師4人,朱樹友任校長。1994年為使學校達到雙基標準,村民集資13萬餘元,又在村南重新建了一處占地5畝、教室14間的標準化國小,班級達到5個,共有教師5人,邢佃三任校長。1999年全鄉進行中國小調整布局,撤銷雁埠村國小併入寨子聯小。自此,雁埠村國小改成了幼稚園,現在學前兒童20名,教師一人。自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該村共考上大中專學生19人。一、歷任村支書
(1958年前與外村一個黨支部)
1958年-1964年 李朝學
1964年-1967年 李振法
1968年-1969年 李朝富
1970年-1996年5月 李振法
1996年7月-1997年10月 王登孝
1997年11月-2001年l2月 孫宗富
2002年元月- 王延利
二、歷任村主任
(1958年開始成為獨立行政村)
1958年1966年 李朝富(大隊長)
1967年-1983年 王延忠(大隊長)
1983年-1993年 王延忠(村主任)
1994年-2001年 王登孝(村主任)
2002年元月- 王延利(書記兼主任)
三、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王元奎 曾任華東建築局第二工程處處長、西安建築工程局工會主席,已離休
雁埠村人歷來重視教育,辦學時間較長。1958年春開始設立國小一處,租賃民房4間當教室,有學生35人,劉志宣任校長兼教師。1958年秋與肖馬莊、高峪村、胡家宅村合辦共產主義學校,校址設在肖馬莊。1959年春天又分開重新回到本村。1962年至1968年設2個班,教師2人,校長是肥城的冉凡林。1968年底到1969年,劉志宣轉為代課教師,亓德銀、和進芬在該村任教,亓德銀任校長。1969年村里投資3.5萬元,在村南邊新建國小一處,12間瓦房,3個年級,學生增加到100餘名,教師4人,朱樹友任校長。1994年為使學校達到雙基標準,村民集資13萬餘元,又在村南重新建了一處占地5畝、教室14間的標準化國小,班級達到5個,共有教師5人,邢佃三任校長。1999年全鄉進行中國小調整布局,撤銷雁埠村國小併入寨子聯小。自此,雁埠村國小改成了幼稚園,現在學前兒童20名,教師一人。自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該村共考上大中專學生19人。   雁埠村人歷來重視教育,辦學時間較長。1958年春開始設立國小一處,租賃民房4間當教室,有學生35人,劉志宣任校長兼教師。1958年秋與肖馬莊、高峪村、胡家宅村合辦共產主義學校,校址設在肖馬莊。1959年春天又分開重新回到本村。1962年至1968年設2個班,教師2人,校長是肥城的冉凡林。1968年底到1969年,劉志宣轉為代課教師,亓德銀、和進芬在該村任教,亓德銀任校長。1969年村里投資3.5萬元,在村南邊新建國小一處,12間瓦房,3個年級,學生增加到100餘名,教師4人,朱樹友任校長。1994年為使學校達到雙基標準,村民集資13萬餘元,又在村南重新建了一處占地5畝、教室14間的標準化國小,班級達到5個,共有教師5人,邢佃三任校長。1999年全鄉進行中國小調整布局,撤銷雁埠村國小併入寨子聯小。自此,雁埠村國小改成了幼稚園,現在學前兒童20名,教師一人。自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該村共考上大中專學生19人。   雁埠村人歷來重視教育,辦學時間較長。1958年春開始設立國小一處,租賃民房4間當教室,有學生35人,劉志宣任校長兼教師。1958年秋與肖馬莊、高峪村、胡家宅村合辦共產主義學校,校址設在肖馬莊。1959年春天又分開重新回到本村。1962年至1968年設2個班,教師2人,校長是肥城的冉凡林。1968年底到1969年,劉志宣轉為代課教師,亓德銀、和進芬在該村任教,亓德銀任校長。1969年村里投資3.5萬元,在村南邊新建國小一處,12間瓦房,3個年級,學生增加到100餘名,教師4人,朱樹友任校長。1994年為使學校達到雙基標準,村民集資13萬餘元,又在村南重新建了一處占地5畝、教室14間的標準化國小,班級達到5個,共有教師5人,邢佃三任校長。1999年全鄉進行中國小調整布局,撤銷雁埠村國小併入寨子聯小。自此,雁埠村國小改成了幼稚園,現在學前兒童20名,教師一人。自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該村共考上大中專學生19人。 雁埠村人歷來重視教育,辦學時間較長。1958年春開始設立國小一處,租賃民房4間當教室,有學生35人,劉志宣任校長兼教師。1958年秋與肖馬莊、高峪村、胡家宅村合辦共產主義學校,校址設在肖馬莊。1959年春天又分開重新回到本村。1962年至1968年設2個班,教師2人,校長是肥城的冉凡林。1968年底到1969年,劉志宣轉為代課教師,亓德銀、和進芬在該村任教,亓德銀任校長。1969年村里投資3.5萬元,在村南邊新建國小一處,12間瓦房,3個年級,學生增加到100餘名,教師4人,朱樹友任校長。1994年為使學校達到雙基標準,村民集資13萬餘元,又在村南重新建了一處占地5畝、教室14間的標準化國小,班級達到5個,共有教師5人,邢佃三任校長。1999年全鄉進行中國小調整布局,撤銷雁埠村國小併入寨子聯小。自此,雁埠村國小改成了幼稚園,現在學前兒童20名,教師一人。自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該村共考上大中專學生19人雁埠村人歷來重視教育,辦學時間較長。1958年春開始設立國小一處,租賃民房4間當教室,有學生35人,劉志宣任校長兼教師。1958年秋與肖馬莊、高峪村、胡家宅村合辦共產主義學校,校址設在肖馬莊。1959年春天又分開重新回到本村。1962年至1968年設2個班,教師2人,校長是肥城的冉凡林。1968年底到1969年,劉志宣轉為代課教師,亓德銀、和進芬在該村任教,亓德銀任校長。1969年村里投資3.5萬元,在村南邊新建國小一處,12間瓦房,3個年級,學生增加到100餘名,教師4人,朱樹友任校長。1994年為使學校達到雙基標準,村民集資13萬餘元,又在村南重新建了一處占地5畝、教室14間的標準化國小,班級達到5個,共有教師5人,邢佃三任校長。1999年全鄉進行中國小調整布局,撤銷雁埠村國小併入寨子聯小。自此,雁埠村國小改成了幼稚園,現在學前兒童20名,教師一人。自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該村共考上大中專學生1

歷任村支書


(1958年前與外村一個黨支部)
1958年-1964年 李朝學
1964年-1967年 李振法
1968年-1969年 李朝富
1970年-1996年5月 李振法
1996年7月-1997年10月 王登孝
1997年11月-2001年l2月 孫宗富
2002年元月- 王延利

歷任村主任


(1958年開始成為獨立行政村)
1958年1966年 李朝富(大隊長)
1967年-1983年 王延忠(大隊長)
1983年-1993年 王延忠(村主任)
1994年-2001年 王登孝(村主任)
2002年元月- 王延利(書記兼主任)

幹部


王元奎 曾任華東建築局第二工程處處長、西安建築工程局工會主席,已離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