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藤葉,中藥名。為鼠李科雀梅藤屬植物雀梅藤Sageretia thea(Osbeck)Johnst.的葉。分布於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瘡瘍腫毒,湯火傷,疥瘡,漆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雀梅藤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鼠李目
- 科:鼠李科
- 屬:雀梅藤屬
- 種:雀梅藤
- 採收時間:春季
- 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酸,性涼。
歸經
入心、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瘡瘍腫毒,湯火傷,疥瘡,漆瘡。
相關配伍
治瘡瘍腫毒,雀梅藤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外洗。(《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或乾品研粉調油塗搽。
炮製
採集加工:春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灰色或灰褐色,被短柔毛,常對生。葉對生或互生;葉柄長2-7mm,被短柔毛;葉片紙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4.5,寬0.7-2.5cm,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柔毛。花兩性,無梗,黃色,芳香,穗狀或圓錐狀花序;花序軸長2-5cm,被絨毛或密短柔毛;花萼5,裂片三角形,外面被疏柔毛;花瓣5,匙形,先端2淺裂,常內卷,短於萼片;花柱極短,柱頭3淺裂,子房3室。核果近球形,徑約5mm,熟時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100m以下的丘陵、山地林下或灌叢中。分布於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
相關論述
1、《廣西本草選編》:“拔毒生肌,主治瘡瘍腫毒。”
2、《全國中草藥彙編》:“解毒消腫,止痛。外用治燙火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