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尾螳螂蝦

雀尾螳螂蝦

雀尾螳螂蝦(學名:Odontodactylus scyllarus)。體長最大可達18厘米,外表顏色非常鮮艷,由紅、藍、綠等多種顏色構成。是一種外表顏色類似孔雀的肉食性節肢動物。觸角鱗片為橘紅色,末端外緣黑色,頭胸甲前側緣具有鑲白邊的黑色及咖啡色蜂巢狀紋路,胸前大螯鉤有很大的彈出力量,能在瞬間揮出它那棍子般的前螯砸向獵物。

行底棲生活,常棲身於珊瑚礁岩縫、洞穴中,亦可居住於礫石或貝殼的底部。肉食性,主要獵食海洋底層行動緩慢的腹足類雙殼類甲殼類動物,人工飼養時可餵食魚肉、蝦肉等動物性食物。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關島東非的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中國的南海及台灣海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蟬形齒指蝦蛄
  • 拉丁學名:Odontodactylus scyllarus
  • 別稱雀尾螳螂蝦、孔雀螳螂蝦、小丑螳螂蝦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甲殼動物亞門
  • 軟甲綱
  • 亞綱掠蝦亞綱
  • 口足目
  • 亞目:單盾亞目
  • :齒指蝦蛄科
  • :齒指蝦蛄屬
  • :蟬形齒指蝦蛄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 英文名稱:Peacock Mantis Shrimp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知識,

形態特徵

雀尾螳螂蝦體長最大可達18厘米,外表由鮮艷的紅、藍、綠等多種顏色構成。正如其英文名“Peacock Mantis Shrimp”的含義,是一種外表顏色類似孔雀的肉食性節肢動物。顏色非常鮮艷,具橄欖色或綠色,觸角鱗片為橘紅色,末端外緣黑色,頭胸甲前側緣具有鑲白邊的黑色及咖啡色蜂巢狀紋路,3對胸足及捕食爪呈紅色。所有蝦蛄以此種體色最為鮮艷。除了鮮艷的體色外,與日本齒指蝦蛄(Odontodactylus japonicus)不同之處在於其捕食爪指節內緣只有2-3齒,而日本齒指蝦蛄則有5個以上小齒;與脊尾齒指蝦蛄(Odontodactylus cultrifer)不同之處為尾柄上的中央脊低且細。
雀尾螳螂蝦的第二對顎足非常發達,是它捕食和禦敵的利器。其捕肢最前端的一節呈單刺狀,末端如錐子一般非常尖銳,根部則凸起加厚。當它摺疊起來時,加厚的部位可以像錘子一樣擊碎甲殼類、貝類螺類等動物的硬殼;而當它伸展開時,又可以輕鬆刺穿動物的軟組織。
之所以會用“雀尾螳螂蝦”來稱呼它,除了其外表像孔雀,最主要還是它獵食的方式像螳螂。雀尾螳螂蝦的掠肢(第二對顎足)經過數千萬年的演化,已經進化成一對威力十足的“彈簧鐵拳”。當有獵物靠近時,它就用那對彈力十足的前螯鉤狠很地往獵物身上敲下去,而且不止一次,雀尾螳螂蝦會視情況給予更多地追擊,是相當聰明的肉食性動物,如同拳擊手快速使用刺拳攻擊對手般,只是雀尾螳螂蝦的刺拳更具威力與速度。

生活習性

雀尾螳螂蝦棲息在水下3-40米的深處,通常在10-30米的深處發現。它們喜歡22-28°C的水溫。這些螳螂蝦最常見於它們的U形洞穴中,通常建在靠近沙質和沙礫地區的珊瑚礁基地附近。在石礁的岩石縫裡面,若有獵物經過,它就會用偷襲的方式襲擊獵物,如同守株待兔的掠食者。當然,其領域性強,個性也相當的兇殘。
雀尾螳螂蝦極為好鬥,兇殘又領域性強,常常表現得無所畏懼。魚類是它的主要敵人。在露天地帶被抓住後,它總要進行鬥爭,在獵手嘴裡掙扎的雀尾螳螂蝦很難被咽下去,許多又被原封不動地吐了出來。如果把一隻雀尾螳螂蝦放進一個大魚缸里,過不了多久,魚缸里其他的小動物就會被雀尾螳螂蝦給吃個精光,所以雀尾螳螂蝦只適合單養。
攻擊獵物時,它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內將捕肢的前端彈射出去,最高時速超過80千米每小時,加速度超過合5.588毫米口徑的手槍子彈,可產生最高達60千克的衝擊力,瞬間由摩擦產生的高溫甚至能讓周圍的水冒出電火花。曾有科學家下海捕捉時戴著手套也被其弄傷了手指,血流不止。帶回實驗室放在量筒里,量筒也被其擊得粉碎,兇猛可見一斑。
雀尾螳螂蝦的“武器”重量輕且耐衝擊,大約在敲擊5萬次後才會損壞。雀尾螳螂蝦會通過周期性的蛻皮來補償自己“武器”的損耗。蛻皮後的雀尾螳螂蝦脆弱但仍極具攻擊性,當受到驚動時便會從棲身的洞穴中衝出來攻擊對方,即使對“入侵者”構不上什麼威脅。等甲殼變硬後,雀尾螳螂蝦依舊是海洋世界中無可匹敵的“拳擊手”。
雀尾螳螂蝦的獵食範圍是很廣泛的,從行動緩慢的貝類、螺類,到從它旁邊走過去的蝦蟹,以及只是想填飽肚子的魚類,只要被雀尾螳螂蝦看中,它一定會兇猛地朝獵物賞上幾拳,就算獵物的體型跟它一樣或比它還大,它還是會勇猛地衝上去打爆獵物,並把它拖回礁岩的巢穴中飽餐一頓,之後繼續埋伏等待下一個目標。

分布範圍

分布於關島東非的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中國的南海台灣海域。
雀尾螳螂蝦分布圖雀尾螳螂蝦分布圖

主要價值

雖然雀尾螳螂蝦很兇猛,但因為它的外表像孔雀般華麗,所以人們把它當寵物來養。一定要單養才行,而且務必不要用手去抓它,一定要用網子撈它起來,它那時速超過80千米每小時的“錘子”打中是會讓人受傷的。

相關知識

最新研究顯示,雀尾螳螂蝦的視覺有獨特之處:它能夠看到其他動物所無法看到的“另一個世界”。螳螂蝦具有第四種類型的視覺系統,擁有能夠察覺圓偏振光的能力,通過這種視覺系統可秘密地進行交流溝通。
雀尾螳螂蝦的眼睛雀尾螳螂蝦的眼睛
螳螂蝦是一種性情狂暴的海洋甲殼類動物,實際上它並不是真正的蝦類動物,而是軟甲綱口足類動物。與昆蟲和其他甲殼類動物一樣,螳螂蝦也是複眼結構,這種眼睛的結構與脊椎動物的眼睛有很大不同。一種觀點認為,螳螂蝦眼睛中的每個色素都能對一種色彩產生反應,就像人類耳蝸中的毛細胞能對一種音頻產生反應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較大的色譜範圍能讓它看見更多的顏色。
毫無疑問,螳螂蝦能看見色彩,其色覺範圍可以覆蓋人類所能看見的所有光譜,並且還能看見人類看不見的紫外線紅外線,某些螳螂蝦的色彩分辨能力甚至能達到16種。螳螂蝦獨特的眼睛結構使得它們也能看見偏振光,許多動物也有這種視覺能力,比如,某些蜘蛛、昆蟲和候鳥等,鳥兒甚至還能利用偏振光來導航。然而,螳螂蝦不僅能識別線偏振光,而且還能看見圓偏振光(這種光波呈螺旋狀傳播,或者向左旋,或者向右旋)。螳螂蝦這種獨特的視覺能力歸因於其複眼中有6排數量眾多的小眼。基於光覺細胞在一些小眼中的排列方式,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感光神經生物學家賈斯廷·馬歇爾認為,螳螂蝦這種獨特的視覺結構讓它們能看見圓偏振光。於是,馬歇爾和他的同事對螳螂蝦進行了測試,以便弄清這種甲殼類動物能否分辨各種不同的光線。結果他們發現,4種螳螂蝦中有3種能夠正確識別左旋圓偏振光,而在另外3種螳螂蝦中有2種能分辨右旋圓偏振光。馬歇爾認為,螳螂蝦的圓偏振光視覺在尋找配偶過程中可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螳螂蝦的甲殼中含有大量糖分,因而它們的部分甲殼能反射圓偏振光,看上去就像閃閃發光的珠寶。螳螂蝦利用圓偏振光與潛在配偶進行交流時不易被掠食者發現,因為其他動物可能看不見這種特殊光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