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海鐵路天蘭段

隴海鐵路天蘭段

隴海鐵路天水蘭州段於1946年5月開工修建,到1949年僅完成全部工程的13%。新中國建立後,與1950年4月開工,1952年10月通車,1954年8月交付運,全長34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海鐵路天蘭段
  • 地區:隴海
  • 通車時間:1952年10月
  • 全長:348公里
隴海鐵路,簡介,清代,抗戰,貢獻,天蘭鐵路,簡介,勘測,改線,

隴海鐵路

簡介

系指其起始點甘肅和江蘇北部。甘肅簡稱為“隴”,“海”即海州(現為連雲港市的一個區)。1933年民國政府曾在江蘇北部建連雲市,因該地的港口介於連島和雲台山之間而得名,1961年更名連雲港市。隴海鐵路1905年開始修建,1953年才全線修通,該線始稱隴秦豫海鐵路,後稱“隴海鐵路”,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

隴海鐵路從上世紀初開始修建,歷經了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經歷了上世紀前半葉中國向外國借款、官督商辦、列強瓜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等各歷史階段,修了幾十年,隴海鐵路只延伸到了陝西境內。

抗戰

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依靠美、英等國的所謂援助,繼續修建了幾條鐵路,其中,把隴海鐵路從寶雞向天水展築,以便於調兵對付陝甘寧邊區。1939年5月,成立隴海鐵路管理局寶(雞)天(水)鹹(陽)同(即今銅川,當時叫同官,是陝西的煤炭主產區)工程處,負責修建寶天段鐵路和鹹同支線鐵路。當時寶天段鐵路開工後僅開鑿了幾座隧道後便停工了,到了1942年又決定趕修寶天段鐵路,計畫兩年完成,在天水又成立寶天鐵路工程局和測量總隊,進行勘測設計。當年1月,再度開工修築寶天段鐵路,3月施工全面展開,該段鐵路全長154.8公里,其中隧道合計總長22公里,占線路長度的七分之一,隧道、橋樑多達100多座,鐵路穿越秦嶺,北依險峻的隴山,南依滾滾的渭河,深澗陡壁,依山傍水,山勢險峻,地形地質複雜,且山體極不穩定,加之渭河水流湍急,因而工程十分艱巨,施工難度極大,鑒於上述情況,因而設計受到很多條件限制,只好降低技術標準,因陋就簡,而且又恰逢抗戰時期,經費極端困難,築路材料奇缺,只好使用隴海線中牟至白馬寺段拆下的舊軌,橋樑也是利用東段拆下的舊梁加以拼制,同時為節約水泥,多數橋墩圬工改為石砌,還自製天然水泥,摻石灰使用。有這一系列客觀條件限制,就決定了寶天段鐵路的工程質量十分低劣。當時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還擬在寶雞峽修建渭河水庫,提出要把寶天段路基提高60米,以免將來水庫蓄水後淹沒、沖毀鐵路,這樣一來又使寶天段路基和隧道的工程量進一步加大,使鐵路多沿山腰坡行進,以致頻頻傾塌,成為西北鐵路中的有名“盲腸”路段,遺留下大量後患。至1945年12月31日,鋪軌到天水,1946年3月通車運營,前後歷時6年半。全段154.8公里,總投資達3202800萬元,由於抗戰時期物價飛漲,實際造價比原預算增加1455倍。在1946年3月移交隴海鐵路管理局接管的同時,將寶天鐵路工程局改為天蘭鐵路工程局,向西繼續修築天水至蘭州段的鐵路。

貢獻

隴海鐵路始建至今已超過百年,見證了中國百年的歷史和百年來的發展變化,自清末至今中國發生的每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都能在這條鐵路上找到痕跡和影子,一直到新中國成立。隴海鐵路的建設證明,國家興則鐵路興,國有難則鐵路遭難。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發展機遇,為國家昌盛、民族復興和社會全面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天蘭鐵路

簡介

天蘭鐵路是隴海鐵路的最西一段,東起甘肅天水市,西至甘肅省會蘭州市,全長348公里。它西連蘭新、蘭青鐵路,北通包蘭鐵路,是中國內地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1946年5月開工,至1949年僅完成全部工程的1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0年4月15日開始施工,1952年10月1日鋪軌通車,1954年8月交付正式運營。隨著運量的增長,1984年改造為電氣化鐵路。1985年列車重載方向貨運密度為1028萬噸公里/公里,較建成初期增加了約7倍。

勘測

天蘭鐵路最早從1941年就開始勘測了,計畫3年完成,但遲遲未能動工。1946年5月,國民政府交通部開工修築隴海鐵路天蘭段,不久內戰全面爆發,蔣介石政府忙於應付戰爭,根本無暇顧及民生,更捨不得在修鐵路上花錢,所以到了1947年,天蘭鐵路工程局被迫發出這樣的呼喊:“本路財政在拮据之中……工款不能應手而下。每月平均20餘億元,以全數應付經常開支及還清積欠尚有不逮,更何能支配工需?”直到1949年8月蘭州解放時,天蘭鐵路只打通了幾座隧道,開挖了一些土石方,僅完成了全部工程量的3.6%(一說13%),修路效率極其低下,距離完成全部任務相差甚遠。

改線

西北解放後,1950年5月,鐵道部就在“局部改線,重點開工”的方針指導下,重新修建天水至蘭州的這段鐵路。該段當時由1950年5月1日在天水組建的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今中鐵一局集團公司)負責組織施工,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條幹線鐵路。周恩來總理1951年還親自點將,讓鐵路工程專家王竹亭(1904.2―1992.9,河北徐水縣人)參加修路的領導和技術管理工作,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廣大官兵也奉命參加修築天蘭鐵路。儘管當時國家財政還相當困難,但為了建設大西北,中央人民政府還是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拔了大批款項來修建天蘭鐵路。在先後十餘萬工人和解放軍廣大官兵的共同努力下,至1952年8月23日,完成了全段376公里(一說354.3公里)的鋪軌任務,9月29日,該段鐵路正式通車,10月1日,在蘭州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典禮。通車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彭德懷等領導同志都親筆題詞。毛澤東的題詞是“慶賀天蘭路通車,繼續努力修築蘭新路”。天蘭鐵路通車後,至此隴海鐵路始告全線通車,1954年8月,天蘭段正式交付運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