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文藝工作團

隴東文藝工作團,1939年6月慶環分區農村劇校在曲子成立。時稱慶環農村劇校,成立時由商戶和民眾湊集一斗麥子作為經費,故稱一斗麥劇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東文藝工作團
  • 成立時間:1939年6月
簡介,優秀作品,隴東文藝工作團成立,

簡介

隴東文藝工作團,1939年6月慶環分區農村劇校在曲子成立。時稱慶環農村劇校,成立時由商戶和民眾湊集一斗麥子作為經費,故稱一斗麥劇團。1940年8月,慶環分區併入隴東分區,遂改名隴東劇團,隨分區遷至慶陽。1941年秋,奉調赴延安魯藝、抗戰劇團接受學習培訓半年,接受博古、周揚、柯仲平、馬健翎、趙守一、彭飛等人的報告、講課、排練。1949年1月改稱隴東文藝工作團,同年8月隨解放大軍西進,9月中旬到達蘭州,更名甘肅省文藝工作團。

優秀作品

隴東文藝工作團創作、改編了大量戲曲作品,影響較大的有:
墨遺萍 創作:《滿天飛》、《岢嵐縣》、《張鳳橋》
改編:《河神娶妻》、《和氏璧》
趙守一 創作:《血訓圖》、《血戰平陽》等
彭 飛 改編:《新打漁殺家》
還有慕柯夫、曹文初、范景宇、程秀山、黃俊耀、田益榮、王中才、周國瑾、穆崇科等人創作的大量作品。
劇種以隴東當地喜聞樂見的秦腔為主,兼有眉戶、秧歌劇、歌劇、和報劇等。

隴東文藝工作團成立

1950年3月,甘肅省文工團 (原隴東文工團)選調陳子崗等30多人返回慶陽組成,以演秦腔眉戶為主,團長陳子崗,指導員唐風,演職員有: 張聚榮、史永學、劉映田、張治國、張財、楊笑丁、賈中國、劉秋山、王亞明、任朝彼、呂振國、劉蘭、劉娥、高瓊、朱啟葉、錢二楠、賀順民、李連弟、王德山、麻泥浪、王存福、楊興貴、劉恩、張柱柱、李海峰、馮斌、張明義、李自芳、邢愛琴等。演出的劇目以現代戲為主: 《大家喜歡》、《兩親家打架》、《十二把鐮刀》、《閻王寨》、《白毛女》、《破奸案》、《勞軍》、《模範農家》、《保衛村政權》、《王秀有》、《仇深似海》、《翻天援地》、《擦亮眼睛》、《歸來》等。同時也演一些傳統戲,如: 《九件衣》、《十五貫》、《打虎記》、《花木蘭》等。1951年10月,文工團參加了全區首屆文藝會演。1952年4月,地區決定將寧縣劇團並人文工團。同年,西峰實驗社解散,部分主要演職員加人文工團,從而使文工團演出陣容空前壯大。1953年改名為隴東劇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