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合併之前
1937年,成縣縣立初級中學創建,隨後更名為成縣縣立簡易鄉村師範。
1942年,成縣縣立簡易鄉村師範更名為甘肅省立成縣師範。
1950年,甘肅省立成縣師範改建為甘肅省立成縣中學(師範部),後改建為成縣師範學校。
1962年,成縣師範學校停辦。
1963年,成縣師範學校復辦。
1969年,成縣師範學校更名為成縣57紅專學校。
1971年,成縣57紅專學校更名為武都地區成縣師範學校。
1972年,武都地區成縣師範學校更名為甘肅省成縣師範學校。
1994年,成縣職業技術學校、成縣人才培訓中心、成縣教師進修學校合併組建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2001年,成縣師範學校、禮縣師範學校(1973年創建)合併組建隴南師範學校。
合併之後
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隴南師範學校升格為隴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13年12月,隴南市農業技術學校與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併入隴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15年1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同意,甘肅省教育廳將“隴南電子商務職業學院”的牌子加掛到隴南師專。學校籌資近200萬元組建了隴南電子商務職業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開設14個二級學院,開辦36個專科專業。
學院 | 專業 |
---|
初等教育學院 | 國小教育 |
文學與傳媒學院 | 語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秘、法律事務 |
數信學院 | 數學教育、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 |
學前教育學院 | 學前教育 |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 地理教育、歷史教育、旅遊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烹調工藝與營養 |
電子商務學院 | 電子商務、會計 |
農林技術學院 | 化學教育、生物教育、生物技術及套用、畜牧獸醫、園林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中草藥栽培技術
|
機電工程學院 | 物理教育、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套用電子技術、供用電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教育、旅遊英語 |
體育與健康學院 | 體育教育 |
美術與設計學院 | 美術教育、藝術設計 |
音樂與舞蹈學院 | 音樂教育、舞蹈表演 |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6月,學校共有教職工582人,其中專任教師375人。教授15人、副教授113人,講師16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89人,特聘教授6人,客座教授39人。擁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高校教學團隊1個。
省高校教學團隊:美術教育教學團隊(負責人:宋濤)
教學建設
根據2016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3項。
中央財政專項支持建設專業:學前教育(2011)
省級特色專業:語文教育、學前教育
省級精品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隴南金石題壁文化、古代文學
合作交流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6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隴南初等教育研究中心、隴南文史研究中心、隴南民間藝術研究中心、隴南方言(民俗)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
科研成果
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600餘篇,出版專著20餘部,獲得各類科研項目100餘項。
2010年11月,學校5項科研課題通過省級鑑定,其中2項獲優秀等級。
2014年3月,學校獲隴南首屆社科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
2005-2014年5月,學校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在各類省級以上學術刊物共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在《美術研究》、《敦煌研究》、《民族文學研究》、《中國書法》、《紅樓夢學刊》、《考古與文物》、《裝飾》、《民族藝術研究》、《雕塑》、《美術與設計》等國家權威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在《藝術教育》、《中國美術教育》、《中國書畫》等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獲省社科二等獎1項,隴南市社科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省高校社科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教育部項目各1項,省級科研課題3項,市級科研項目1項;出版《隴南金石研究》、《隴南民間美術研究》、《劉知白山水畫研究》、《回歸傳統進程中的當代中國畫創作研究》、《墨語文心:中國山水畫的文脈》、《隴南白馬人民俗文化研究·服飾卷》等學術專著6部。
截至2014年9月,學校農林技術學院承擔省廳科研項目5項,近五年教師累計發表論文194篇,其中SCI6篇、EI1篇、核心期刊57篇,獲得發明專利1項。
學術資源
截至2016年6月,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59.8萬冊,電子圖書5.8萬冊,中外文期刊1000多種,擁有
CNKI期刊資料庫。
《
甘肅高師學報》(雙月刊)創刊於1996年,由蘭州城市學院、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定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隴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主辦。主要欄目有鄧小平理論、哲學與哲學史研究、美學研究、中外文學研究、經濟研究、語言與邏輯、歷史學、民俗研究。
《隴南文化研究》是由學校“隴南文史研究中心”和“ 隴南民間藝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創刊於2014年6月,發表有關隴南的史地、語言文學、美術書法、音樂舞蹈、學術評論、民俗民藝方面的學術論文。
《隴南師專學報》是學校內部刊物,主要刊登各學科(專業)論文、高校管理研究論文、精品(重點)課程建設論文、實驗室建設論文、圖書情報研究論文、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各類研究文章,涉及隴南文史研究、文學藝術研究、自然科學與套用技術研究等欄目,其中隴南文史研究是特色欄目。
傳統文化
校徽
圓形寓意和諧,紅色象徵學校誕生於革命年代。
外圓粗線與內圓細線之間上半部為漢字校名,下半部以英文校名呼應。
小圓內置禮縣秦公陵區所出春秋青銅鐸圖案。“鐸”是一種類似鐘、鈴的金屬響器,以木為舌,宣布政令,後來成了教師的指謂。
鐸上飾“隴師”二字陰文篆書,文字規整、典雅,具有裝飾性,頗似鐸上紋飾。鐸上部有6個小圓圈代表鐸上乳釘紋,亦有調節畫面作用。
鐸下凹面處書“1937”,表示隴南師專建校於1937年。
校訓
養正育德、博學新民
養正育德:出自《
周易·
蒙卦》。周易之蒙卦是講教育的一卦,其卦辭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用蒙卦的卦象來比擬人文教化的開始,成為聖人“蒙以養正”的理念。
博學新民:出自《
禮記·
中庸》:“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意為廣泛地學習各種知識,詳盡地探索事物之原理,謹慎思考,辨別事物的真相,一旦獲得真理就去堅決地實踐它。大學教育的根本是顯明其先天固有的善良德性,在自明其德之後,又當推以及人,達到修己立人,更新民眾,化民成俗,改良社會風氣,使整個社會達到“至善”的理想境界。這是中國古代大學教育的理念。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王瑩成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孔慶庭、張建輝、任永峰、王勝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