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樞主編的《師專人(定西師專師生文學作品選)》是一部文學作品集,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等,主要反映了高校師生的學習、生活等情況,以及本書作者對人生、事業、理想、情感等的一些看法。《師專人(定西師專師生文學作品選)》包括四大部分:一、教苑星空;二、學生天地;三、名家風采;四、浩瀚情懷。
基本介紹
- 書名:師專人
-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 頁數:551頁
- 開本:32
- 作者:梁樞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科研方面:《(錦瑟)新論》發表於1984年《西北師範學院學報》並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莊子·應帝王)新論》發表於《長安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一體多元”論》發表於《長安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文學創作方面:散文《瞅雨》獲《山西青年》主辦的全國青年散文賽創作獎;舊體詩《天馬吟》獲《飛天》“隴南春杯”詩歌大獎賽優秀作品獎(1991);散文詩《三境界》獲武漢大學《寫作雜誌》舉辦的精短文學寫作大賽優秀作品獎(1995)。
圖書目錄
散文菁華
省長二三事兒
寒衣節——寫給父母的懷念
杏子的故事
民工窯
東方聖哲人物能量場輻射探微
瞅雨
有感於周國平的妞妞之死
威遠樓下看燕子
回家
煙雨灕江
蘆笛岩遊記
定西四月天
品茶心悟
聰明的母雞
一紙驢字
漫話士操
名畫·印象
蘭州夜雨思江南
憶清明上墳
母親的病痛
懷念二爺
讀《梵·高傳》
淨瓶及其花
1949年,一個聲音黃鐘大呂
百年孤獨
詩歌聲韻
緣
再不見你
倦鳥
無奈
微博
夢回家鄉
假日海灘
組合照片
組合城市
拾夢校園
無章法片斷
你是一棵樹
懷念海子
土豆其神乎
美人是叫光的旋風
世界名曲聯想
握手
我為你們寫詩(組詩)
回到清朝
嚮往敦煌
骨頭肉
心緒
兩個塔希提婦女
老婦
青煙寺
失眠者的夜
鄉村
小城
一所酒精澆灌的學校
虎丘
影子
輜i血
米飯
魚
葡萄乾
寫給畢業生(組詩)
唐崖土司皇城懷古
古體新風
興隆山高處
天馬吟
劉伶醉酒歌
桃園憶故人·懷稼軒
元宵日晨興登老君山兼嘲香客
甲申中秋夜作
點絳唇·四大古典名著
思遠人
詠黛玉
吟寶釵
中國夢
春山
雪
爬山歌
吃茶歌
中秋寄嘉峪關友人
學生天地
散文菁華
人狗情未了
清明雨上
清明情殤
天堂的你是否微笑
春天·五月(外一章)
春意(外二章)
去年清明今年清明
來到定西後
離別
清明節感悟
我游驪山華清池
書海揚帆,志在萬里
左岸,右岸
月圓中秋時,我寄予的思念
歲月流逝流失掉屬於我們的記憶
默守年華,今昔如夢
我們漸行漸遠的青春
回憶成網,輕輕淺唱這一段被青春剝落的時光
校園的風姿
雪
親愛的我要拿什麼來祭奠你
清明·孝
北風·黃葉·雨
清明日記
轉身天涯遠回眸淚成串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
青春橄欖綠——苦情花
且聽風吟
女子,女子
那次,我沉醉
陽光下的香味
夢裡花落
馬失西蹄
你不曾見過的照片
落紅誰憐
當裸賽者開始裸奔
內心和諧,收穫人生
親愛的,我無法再將你挽回
暗換流年,夢裡花開
花開,尋夢
讀書使人賢達
點那顆墨
桃花殤
此生不長此情不渝
春思
守護心靈的幸福
別賦
那桿煙鍋
燈火漫談
如果我還活著,就證明我仍在思考
我想我是海
生死之間
我
我和老媽不會愛
我將會棄淚長跑
半窗幽夢,淺曳著誰的思念
我的青春我做主
永不熄滅的燈盞
愛心接力,傳承文化的魅力
用微笑回答一切
高跟鞋上的人生
那些年的記憶
讀書破一卷
夢之晴空我做主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中國夢
我的中國夢
秋天的抒情
中國夢我的夢
詩歌聲韻
陽光朝東,月亮向西(組詩)
回到我的陋室(組詩)
關於父輩
我是一棵小草
清明
春風吹又生
淚羅江
白樺林
三月寫給你
春花暖,清明情
清晨(外三首)
等你
未完的詩章
懷念
叩門的聲響
四年,四十行詩
圖書館隨感
國有殤
國父,國父
野草魂
倔強的孩子
清明近
此在與彼在的對歌(組詩)
苜蓿
敦煌或樓蘭,與一粒沙有關
沉思著什麼?——蘭州
河流
夜
召喚
清明的早晨
希望與等待
老宅
我對黑夜的柔情
望星空
生活在人群里,卻又和人群隔得很遠
生活
如果
故土情
青春的誓言
淺夢
那片天空
夢想
采一束格桑梅朵悄悄獻給你
燈下重讀(二首)
流年——致我的青春
我的遊子淚
那佛音
型
宣告
姐姐,讓風兒送給你串串花鈴
假如
沒有一首情詩能夠打動你
化蝶
蝴蝶來過這世界
黑色的雨中
一個人的狂歡
無言的冬天
父親
四季的亡音
握手
風雨彩虹
成功屬於強者
海子,你驚了誰的眉
梨花樹下你我他
夢往神鷹
樓蘭遺址
一匹黑馬
您的愛,似火驕陽
追問一朵蓮花
歲月無痕
給自強不息的孩子
陝北的黃河,我的母親
懂得,核桃樹
在那個早晨
想家
問雨佳訊
望
南谷瀑布。
美麗女孩
黃土情
豐收的七月
春風吹來的時候
向陽花開
穿越
青春,注定悲傷
總有很多讓人容易分心的事物
踏夢(外一首)
錯過
獨自出神的時間究竟有多長
眾生相
在幻覺的沉醉中
這是規律(組詩)
四行詩
名家風采
批評是一種致敬
我與詩歌若即若離
路(組章)
生存的豐碑(外三首)
不能媚俗
詩歌創作是一個精神不斷更新的過程
諾獎能點燃中國文學的希望之光嗎?
增強文藝理論與批評的學術品格
哲學的“終極關懷”
文學是人學,文論即人論
文學理論到了該清理的時候
文學在文化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
“文化病蟲害”需要拿名人開刀
大學文化建設的美學品位
追隨時尚與保持趣味
青春文學邁向轉型期
“美麗中國”的美學內涵與意義
返鄉
黃山山行
浩瀚情懷
浩瀚三境
如此“浩瀚”
依然“浩瀚”
這就是浩瀚
文摘
賈國江
“十月一,家家門上送寒衣!”小時候,每逢農曆十月初一,村裡的孩子常常念著這樣的口歌,到了晚上八九點以後,會看到這家門口紙火點點,那家門口點點紙火。有時,我們一同玩耍的孩子,大人一呼,就各自離去,口裡念念有詞:“送寒衣去了!”偶爾,也聽到鄰居大人站在各自的牆邊詢問:“你們家的寒衣送了嗎?”小時候,我也與夥伴一樣,到了十月一,都要與二爸、二哥、堂弟等一同去送寒衣。那時父親在縣城工作,大哥十幾歲就當兵了,大姐、二姐、三妹這些女性一般祭祀活動不去參加。我們家送寒衣的地方不在門口卻在門外百十步遠的河灘。河灘有我們家種的柳樹,在幾顆柳樹中間選一塊平地,幾十年了,就是我們化紙錢、送寒衣的地方。爺爺打我養下就沒見過,奶奶還活著,父母輩都健在。我們跪下把寒衣、紙錢點燃時,順便在柳樹上折半截枝,一邊攪動著紙火,一邊二爸嘴裡念念有詞:“這些衣服和錢,先人拿去後大家分著用……”我感覺送寒衣好像是一種義務,也沒什麼悲傷。
一九八七年臘月初三,五十七歲的父親去世。之後,每到傳統的祭日或父親的紙節,我們做子女的就去給父親燒紙,寒衣節也不例外。除大哥在山西路途遙遠外,二哥、二姐、三妹和我分別在離老家不遠的隴西、定西縣城,離老家馬河都不過百十里路,大姐就出嫁在本村,所以,每逢這樣的紙節,我們一般能提前商量好,同一天到家。我們各自給母親帶些零花的食用品之外,就買些紙票票、香火之類以祭祀父親的魂靈。寒衣節,我們回家,會看到上房炕上,母親用白、藍、黃、黑不同顏色的紙剪粘的上衣、褲子、帽子、鞋等等,還有一大堆母親一手拓成的紙票票一…·每當這時,我心中就會掠過一種對父親地懷念,對母親地理解與憐憫!
父親去世後,不論過什麼紙節,我們打破了某種舊規,母親也參加,姊妹們都參加。剛去世的幾年,每當送寒衣的晚上,母親很傷心,提前走出門,趴在門外的園子邊上,悲痛欲絕地大哭!“我孽障(可憐的意思)的人——啊!——你把我一個人撇下不管了呀!—一你叫我怎么活——啊!”
我們也跟著母親哭……哭離世的父親,哭可憐的母親,悲天撼地!現在想起,母親當時的情感跟孟姜女哭長城一樣悲傷。
父親去世後,多少年我總有一種感覺:父親一生欠母親的情債較多。一九五零年,十六歲的母親嫁給大四歲的父親,一年後生下了大姐,父親就當兵抗美援朝了。父親當了三年的兵,入了黨,立了功,轉業後在縣城工作。母親隨父親到城裡生活,工作了沒幾年,遇上五八年大躍進和六零年挨餓,爺爺餓死了,二爸餓跑了,留在鄉下五歲的大哥瘦得像根柴,一家人差點散攤場的時候,母親抱著一歲多的二哥決然地回家了。回到農村後,母親用勤勞而能幹的雙手救了奶奶和大哥兩條命,後來生下了二姐、我和妹妹,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我記事起,感覺父親回家不多,有時甚至是半夜來,天一亮就走了。只知道父親是國家幹部,多少有點得意自豪。
大概是一九七四年春節,當兵在外的大哥想家,來信要求寄張團圓照。父親便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帶母親、二哥、二姐、妹妹和我一大家子人一同去縣城。我們坐的是站站必停的夜間慢車,當時據說夜間的火車不查票,果然如此,不少人套票,在隴西北站就提前下車,開始浩浩蕩蕩步行十幾里路進城。穿越幾百米的“巴巴”峰時,有一個六十歲左右的男人喘著粗氣說:“誰願意把我的這袋子糧食背過山,我就給誰一塊錢!”有人馬上討價還價。這時,父親也一邊爭著還價討價,一邊搶著把一口袋足有一百多斤重的糧食背上了背。父親搶上後其他人又後悔,巴不得又從父親身上奪過來自己背。大約翻過七八里的山路,父親完成協定,把糧食放在地埂邊時,在隱隱約約的月光下,我看到父親衣服濕透,細麻繩在肩膀上勒下兩道道深深的溝……掙了一塊錢,父親非常開心!精神抖擻,嘴裡哼起了我聽不懂的歌子……若干年後,我才知道父親當時的工資只有四十一塊五毛錢!那年頭,父親惜錢如命,要給挨餓後從陝西跑回來的二爸娶媳婦,還要養活一家人。我想沒錢花或捨不得花錢或許是父親回家少的原因之一。
20世紀七卜年代中期,父親調到馬河供銷社(大家都叫商店)工作,離家近了,回家也多了,但不久又遇上一九七六年搞社教,父親卻遭誣陷挨了批鬥,限制了自由,差點沒打成現行反革命!當時母親是生產副隊長、大隊婦聯主任,一天風風火火帶社員“抓革命,促生產”,大哥、二哥都入了黨,像我們這樣“根正苗紅”的家庭盡然也出了事!家裡的空氣頓時非常緊張!在家大家好像都不敢多說一句話。常常忙了一天的母親倒覺得無事,偶爾天黑走了,半夜來了…一我們猜想一定是去看父親了,但父親怎樣?究竟犯了啥罪?我們嚇得誰都不敢多問!
某個周末,母親烙了幾張白面油饃饃,在廚房悄悄吩咐我:你年齡小,大人一般不注意,到馬河商店後找郭家灣你爸爸(實際是表爸,父親姑舅表弟,鄉下把長輩親戚統稱爸爸,表爸也在供銷社打零工)幫忙,能見了就見一下你大(指父親),見不上就算了,晚上就與郭家灣你爸爸住下,讓你爸爸想法把這些油饃饃送給你大。我當時只有十二歲,但感覺已經有點男子漢,背了個帆布黃書包,手裡握了個鞭乾(木棍,主要是壯膽和打狗用),邊跑邊走,不到一個小時,翻過了十五里山路,穿過了三四個村莊,到馬河街道時已天黑。想著要與父親見面,心裡突然非常害怕!我先躡手躡腳摸著黑找到表爸。這叫表爸大吃一驚!我說明來意後,由表爸放哨,趁人不注意偷偷溜進了父親的屋子,在昏暗的燈光下見到了久違的父親。父親當時在我的耳邊問了些啥,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怕被別人發現,我把油饃饃一放沒說上幾句什麼很快就離開了……
第二天,天麻麻亮,我早起,上罷露天廁所,準備離開時,抬頭猛然看見迎面牆上是“打倒現行反革命XX!”、“打倒貪污犯xxl’……白底黑字,寫著父親名字的大幅標語!接著看到供銷社院子裡貼滿了大字報、小字報……我悄悄瀏覽了一圈,全部是揭發、批判父親的……我的心開始咚咚直跳,感覺頭髮豎立,毛骨悚然!
回到家,母親了解情況後,從三斗桌里取出一沓兒錢,對我說:這是這幾年咱們種黨參攢下的錢,要藏起來,不然工作組的來就沒收了。我在我家地蓬窯(高房地下的窯)地上挖了一個坑,把一包錢偷偷埋下。
過了十幾天,果然,工作組到我家,說父親交代了,貪污了公家的錢,叫母親把錢繳出來!母親問到底貪污了多少,工作組說不管多少把錢繳出來!母親說貪污沒貪污我不知道,反正錢沒帶到家裡來,要是把公家的錢弄沒了,我們就陪……之後示意我去取。我偷偷地鑽進老地方,把一包錢掏出來,顫抖地給了母親……父親就這樣把家裡多年攢下的血汗錢“上供”了!P15-18
序言
我一直想給各類社團的同學們說一句話:“參加社團可以幫助學生鍛鍊才幹,促進學生快速全面成長。”我在陝西師大上學時,參加過校詩社、文學社,還辦過系文學社,養成了對文學、詩歌的興趣和愛好,也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了我。今天,借這個作品集,我把這句話說給積極參加學生社團的同學們,希望同學們從中受到一點啟發。
文士嘯聚、文學結社的傳統在我國源遠流長,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為什麼自古以來的文學愛好者都特別喜好結社,我的理解是文學就像一塊磁鐵,它能把所有文學愛好者的心緊緊地吸附在一起。文學創作固然是一種個體化的思維活動,但是創作者們如果結為一個團體,能經常性地“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則不僅可以相互促進,而且還能營造一種適宜群體生存的“氣場”。浩瀚文學社誕生並成長於人文薈萃之地——定西師專,團結和吸納了許多愛好文學的教師和學生,文學創作活動異常活躍,創作出了許多優秀作品,也成長起來了一些在全市乃至全省頗有影響的詩人、作家和文學批評家。浩瀚文學社成立十年來,陸續出版過十幾期報紙,數量不是太多,登載了老師和同學的一些作品,發表的作品有精品也有稚嫩之作,但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貢獻功不可沒。我們從他們的作品裡可以聆聽到師專人彈奏文字之琴的聲音,感覺到師專人脈搏的跳動和情感的涌動。
從本質上來說,我是一個對文學有著深深嚮往的人。工作之餘,我常常喜歡吟誦古人的詩文,也喜歡將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以文學的方式進行抒發和表達。所以作為一所高校的校長,我何嘗不希望我們的校園多一些文化的氣息。曹丕曾說過:夫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也。”意思是說,文章是關係到治理國家的偉大功業,是可以流傳後世而不朽的盛大事業。今天的人們把文學看得遠遠不及曹丕那樣高,顯然是日益邊緣化了,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事情。但是,文學對靈魂的淨化和救贖功能,文學對提高一個人的人文素養、生活品位和生命質量所能施與的巨大影響,卻並沒有隨著時代的嬗變而有所減弱。恰恰相反,在升學競爭越演越烈、學生課業負擔越來越繁重的今天,文學對舒解學習壓力、釋放疲憊身心乃至提高美學素養,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認為,一個人若是在他的青少年時代,能與文學結緣,無疑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愛好文學的人是有福的。因為文學,我們能較之其他人更敏感於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更深地了解自然法則,洞悉宇宙奧秘;因為文學,我們能較之其他人更多地擁有人生理想和生活激情,我們的情感世界將由此變得更加豐富和絢爛。歲月風景在遊走,同學們終有一天要從青春的征途中跋涉而出。待到那一天,當你們啜飲往事的美酒時,你們一定會發現——這壇經過文學所窖藏過的青春,原來是那么的芳醇釅濃!
定西師專是一所建校時間不長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在艱難的辦學過程中,凝聚了各級領導和全校師生的智慧和力量,從而凝練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師專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愛校愛生愛崗、勤奮樸實正派、博學進取樂觀、團結合作奉獻”的師專人。這本命名為《師專人》的文學作品集.不僅彰顯了定西師專人對於文學、對於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同時也是師專人踐行“師專精神”的生動體現。
在這裡,我要感謝中文系的老師們和浩瀚文學社的同學們,在繁忙的功課之餘,將近些年見諸於我校各種文學刊物的優秀作品匯集一冊,也感謝我們的師生作者提供了一定的新作,使我們得以讀到這些散發著清新和溫暖的文字。這種默默為校園文化建設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欽佩。我相信對繁榮我校學生社團將起到積極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我們祝福浩瀚文學社,願所有的浩瀚人的事業像她的名字一樣寬廣;我們祝福定西師專,願所有的師專人在新的起點上譜寫校園文化的新篇章!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