隳

隳是一個漢字,讀音是huī,是指毀壞城牆或山頭;又如:隳墮(毀壞;動搖);怠惰。通“惰” 。漢·賈誼過秦論》和唐·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隳
  • 拼音:huī
  • 釋義毀壞城牆或山頭
  • 記載:《過秦論
詞語解釋,相關詞語,古籍解釋,

詞語解釋

(1)
毀壞城牆或山頭;毀壞 [destroy wall or hill;destroy]
隳名城。――漢·賈誼過秦論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2)
又如:隳墮(毀壞;動搖);隳突(騷擾);隳圮(傾坍;倒塌);隳名(隱姓埋名)
(3)
怠惰。通“惰” [be lazy]。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
隳突
huītū
[bump;destroy] 衝撞,破壞,騷擾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隳1
huī ㄏㄨㄟˉ
毀壞崩毀:“~人之城郭。”

相關詞語

隳損隳心、隳名、隳頹隳剌隳頓隳淪、隳膽、隳裂隳硩、隳慢、隳落隳敝、隳肝嘗膽、隳官
隳壞隳肝瀝膽、隳行、隳敗、隳惰、隳引隳突隳斁隳顛隳廢隳摧隳圮隳脞隳節
隳節敗名、隳亡、隳弛隳形隳靡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許規切。俗隓字。《老子·道德經》故物或行或隨,或響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
又通作墮。《禮·月令》繼長增高,毋有壞墮。《釋文》墮亦作隳。
又《讀書通》與毀通。《荀子·富國篇》非將隳之也,說不免焉。《後漢·袁紹傳》所過毀突。《文選》作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