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隱血試驗是消化道出血和腫瘤的主要診斷指標,在臨床的套用已十分普遍。目前臨床上大便隱血試驗常用的一類過篩試驗,方法是利用血液的主要成分血紅蛋白(Hb)中的亞鐵血紅素具有類似過氧化物酶作用而設計的簡易化學檢查法,這類方法的氧化顯色劑較多,如聯苯胺等。這類方法雖然簡便、易行,但特異性較低,干擾因素較多,動物血、肉、肝臟及富含葉綠素的食物、鐵劑、維生素C、中藥等均可引起假陽性反應。而抗人血紅蛋白(或轉鐵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可以特異性地結合人血紅蛋白(或轉鐵蛋白)抗原而不結合其他種類的血紅蛋白(如豬、牛、羊、雞等),因此檢測特異性強,準確率高。 深藍大便隱血系列檢測試劑分為“大便隱血檢測試劑盒(血紅蛋白)(膠體金法)”、“轉鐵蛋白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和“隱血免疫雙聯檢測試劑盒(血紅蛋白+轉鐵蛋白)(膠體金法)”三個產品。該類檢測方法較為敏感,可檢測出糞便中的微量血紅蛋白和轉鐵蛋白,並且採用該法進行隱血試驗時,可以不用限制患者的飲食。 深藍大便隱血系列檢測試劑臨床試驗工作由安徽省立醫院和合肥市婦幼保健院完成。
檢測原理,判定要點,臨床意義,臨床套用,
檢測原理
深藍大便隱血系列檢測試劑套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用免疫學方法檢測人糞便樣本中含有的人血紅蛋白(Hb)或轉鐵蛋白(Tf)。本產品檢測線包被有抗人血紅蛋白單克隆抗體,質控線包被有羊抗鼠IgG抗體;在檢測卡加樣的一端固定有另一抗人血紅蛋白單克隆抗體標記的膠體金顆粒。當病人樣本中存在人血紅蛋白(Hb) 或轉鐵蛋白(Tf)抗原時,先與金標抗體反應,形成抗原~金標抗體複合物,依靠毛細作用在纖維膜上層析,運行至檢測線時,遇到包被抗體形成抗體~抗原~金標抗體複合物,並在檢測區上出現一條紅色色帶,結果為陽性。如果樣本中沒有人血紅蛋白或轉鐵蛋白出現,在檢測區便沒有紅色線條出現,結果為陰性。質控線在檢測樣本時均應出現紅色色帶,質控線的出現表示試劑盒工作正常。
判定要點
1上消化道與下消化道有出血:OB和Tf呈陽性
2消化性潰瘍:陽性率40%~70%,呈間斷性陽性,治療糞便外觀正常時,OB仍可持續5~7天陽性,此後若出血停止OB可轉陰;只要消化道出血大於5ml,即可出現陽性,但不作為診斷的直接依據;若OB呈強陽性提示消化性潰瘍合併出血
3消化道癌症:陽性率95%,連續檢測呈持續陽性,OB與Tf均為陽性可作為消化道癌篩選指標
臨床意義
1、便隱血是大腸癌早期無特殊症狀時的首要異常現象 由於早期大腸癌並無明顯症狀,微量出血肉眼也無法識別,因此需要定期進行便隱血檢查,否則等到出現腹痛、腹瀉、肉眼血便等問題時才想到去看病,那樣可能已經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臨床研究證實,87%的消化道腫瘤病人便隱血檢查結果為陽性,便隱血檢查對大腸癌的早期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上,醫學專家經過反覆研究證實,便隱血檢查是行之有效的早期大腸癌篩查項目。
2、40歲以上人群每年需至少進行1次便隱血檢測 專家強烈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需至少進行1次便隱血檢測,每次檢測至少連續篩查3次糞便樣本。
如果您存在以下情況,每年更須增加便隱血檢測頻率:
A 有胃癌、大腸癌家族史人群
B 大腸癌、大腸腺瘤或息肉術後人群
C 有結腸炎疾病人群
D 曾有婦科惡性腫瘤並接受過盆腔放療者
E 膽囊切除術後10年以上者 F 出現不明原因大便習慣改變或糞便異常
G 反覆出現惡性貧血者
H 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或做過胃部手術者
I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
J 超過正常體重20-25公斤的男性或吸菸的男性
K 經常食用醃製食物和煙燻魚肉者,或長期在含有大量煙塵、石棉和鎳環境工作者
臨床套用
大腸癌是我國高發惡性腫瘤之一,在最近20年,是城市中病死率排在第二位的常見惡性腫瘤,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如果在癌前病變階段和早期階段檢出並予以干預治療,將可大大減少該病的病死率和發病率。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大腸癌篩檢方法為糞隱血試驗。因為絕大多數大腸病變都伴有出血症狀,能給我們很好的提示。但醫生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很多人不重視這項檢查,以至於耽誤病情,延誤治療,造成很大損失。 大腸癌早期的基本症狀是便隱血,85%的大腸癌都可以通過便隱血檢測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