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特權,主要是指公共部門及其公職人員基於自身掌握的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在法定利益之外享受的特殊利益和權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隱性特權
- 外文名:隱性特權
- 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 類型:一種離軌行為
定義,焦點問題,現象本質,誘發腐敗,危害程度,危害表現,剖析原因,預防措施,
定義
由於這些特殊利益絕大多數並不合法合規,所以往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僅限於“內部人”知曉和享受,以便當事人既能享受好處,又不必有公眾監督之虞。
焦點問題
近兩年,“隱性特權”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問題。從2008年引起強烈反響的某地區幹部“出國考察”清單,到前段“特權車牌號”的存廢之爭,“隱性特權”的數量和種類之多,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2009年3月,安徽省某市動用財政向幹部派發健身貴賓卡;4月,網友曬“溫州舊城改造建房挪作領導低價內部購房的清單”;2009年5月曝光的湖南省邵陽市某縣公安局政委女兒冒名上大學,種種“隱性特權”的出現,已為反腐工作提出新的挑戰,我們該如何防範?
現象本質
“隱性特權”是一種離軌行為,隱性特權在本質上是超越了法律和政策界限的非法權利或離軌行為。一般來說,在法律和政策規定內的特權有其存在的合法性或合規性。如對於殘障人士、烈軍屬、婦女、兒童、老人等特殊群體所享受的特權行為,社會普遍能夠接受和理解。憲法中也對此進行了規定。而“隱性特權”在本質上則是超越了法律和政策界限的非法權利或離軌行為,必須堅決予以否定。
當政策明文規定的界限被突破,被限制或被禁止的行為轉為理所當然的行為,就構成了“隱性特權”。各種“隱性特權”的表現形形色色。不久前某市部分副處級以上幹部收到了由市下撥專項財政資金辦理的每張面值2580元的健身貴賓卡。市體育局聲稱此舉是為了讓領導幹部帶頭健身,而當地許多幹部民眾卻認為領導是在帶頭搞特權。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現在為特殊群體及其成員獨享的許多權利,其主體範圍將逐漸擴大 。
誘發腐敗
“隱性特權”正在悄無聲息地誘發著腐敗的產生和蔓延,在黨風廉政建設中,放鬆對“特權”的警惕,不把反“特權”作為第一個戰場,其結果就是道德防線失守,腐朽思想滋長,腐敗行為發生,無法真正遏制腐敗。從近期媒體曝光出的這些“隱性特權”問題,我們不難看出當前腐敗現象新的動向,折射出反腐敗最重要的是反“隱性特權”。
把公款當作私房錢,用於修建豪華辦公樓、旅遊、吃喝或支付個人待客、交通、通訊乃至健身、按摩等費用;在福利、醫療、住房、用車等多方面的個人生活項目上享受額外照顧等等,都是“隱性特權”的表現。 因為特權有滿足掌權者私慾私利的好處,卻沒有被當作腐敗行為查處的風險,所以,享受和追求特權在某些地方、單位成為常態,某些人已經司空見慣、熟視無睹,陷入集體無意識的麻木狀態,甚至習非成是,固化為“潛規則”,達到了毫無隱諱的程度。由此看來,“隱性特權”正在悄無聲息地腐蝕著我們的社會,誘發著腐敗的產生和蔓延。
危害程度
隱性特權,隨著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加快,各種形式的“特權”被逐步取消或受到限制,但不可忽視的是,特權隱性化現象不斷出現,成為誘發腐敗的新形式。特權就是指公共部門及其公職人員基於自身掌握的公共權力,在法定利益之外隱蔽地享受特殊利益和權利,而難以被監督的現象。其實,無論是隱性還是顯性“特權”,“特權”本身才是實質性內容,隱性、顯性只是形式上的差異。
直接破壞了社會公平和法治精神,“隱性特權”的危害甚多,最主要的危害是直接破壞了社會公平和法治精神。以某市“多餘安置房按暫定價格銷售給相關人員”為例,分配過程由“內部人士”全程運作,整個事件是在名單泄露並上網之後才真正為外界所知。利益分配的過程如此隱秘,分配結果如此反常,直接違反了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原則。除了與民爭利、違反公平之外,很多“隱性特權”還直接破壞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以真真假假的“特權車”為例,某省一輛掛省直機關公務車牌的小轎車在兩年內共闖紅燈158次,最多一天竟闖紅燈4次。
危害表現
特權意識滋生著“隱性特權”,“隱性特權”與腐敗密切相連,是腐敗的制度根源,而腐敗又是“隱性特權”的非法延伸。“隱性特權”的危害主要表現。
1、污染了政治環境
特權的本質特點是掌權者違背人民意願,為了私利而利用權力與民爭利,它的危害性,不只是享受了法制外的權利,也不在於這種權利的多少,而主要是它混淆了掌權用權的目的,模糊了權力行使的範圍,扭曲了執政為民的觀念,滋生了濫用權力的作風。
2、腐蝕了道德風尚
鄧小平曾經深刻指出:搞特權,就是封建主義殘餘影響尚未肅清的表現。特權源於封建主義的官本位、等級制,強化著家長作風以及陽奉陰違、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等腐朽落後的意識和行為,與現代社會提倡的愛國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清正廉潔等道德風尚格格不入,與黨的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作風和求真務實的精神直接衝突,使廉潔從政、嚴格自律的道德情感受到嚴重腐蝕。
3、放縱了腐敗行為
特權與腐敗二者之間沒有截然不同的邊際,特權中包含腐敗因素,腐敗通過特權實現,它們都是為私慾而濫用權力。特權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所以反對特權是國家機關的責任,也是各級組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公務人員嚴格自律加強黨性修養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特權對腐敗,起著催化劑和推動力的作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放鬆對特權的警惕,不把反特權作為第一個戰場,其結果就是道德防線失守,腐朽思想滋長,腐敗行為發生,無法真正遏制腐敗。
剖析原因
1、“隱性特權”源於“特權”思想作怪。
無論是隱性還是顯性“特權”,“特權”本身才是實質性內容,隱性、顯性只是形式上的差異。“特權”思想直接源於“官本位”思維。很多官員顯然不具備公職人員應有的公僕意識,而是將公共權力視為其個人私產,一旦登堂入室,就要處處特立獨行,才顯得有“面子”、顯“身份”。很多地方公務活動動輒警車開道,以及在並非執行公務時濫用警燈警笛,就反映了這種“擺譜”心態。
2、“隱性特權”的第二個根源是利益驅動
理性的個人傾向於趨利避害,這是人之常情。公職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本身享有國家提供的很多法定利益,同時還有較高的職業穩定性。但很多人仍不滿足,藉助“隱性特權”進一步多吃多占,可謂人心無盡。
3、“隱性特權”的第三個根源是監督缺失
實踐證明,民眾監督是確保廉政勤政、制約公職人員違法亂紀行為的有效途徑,但是,民眾監督的潛力現在遠未發揮出來。這一方面是因為社會大眾的監督意識和監督能力還相對缺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現有的監督渠道仍不暢通。在一些人為導致的信息極端不對稱狀態下,各種不當利益的輸送易如反掌、遊刃有餘。
預防措施
1、消除“特權思想”
要想真正徹底清理特權,先從思想上根除一些地方黨政領導及相關執法機關的“特權思想”。如果說,這些領導或特殊部門的領導的“公權”是一種不得不賦予的“特權”的話,那么,相關部門要做的,就是要讓這些“特權”廣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及相關部門的制約,讓“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真正“鐵”起來,一旦這些“特權”和“責任”密切相連,並真正廣受社會監督,那么,這些“特權”就是“陽光”的、“透明”的,相關人就不會產生“特權思想”。
2、聯繫民眾、聯繫實際
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提高執政地位,一定要得到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必須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比如勞動就業問題,生活保障問題,醫療衛生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社會治安問題,文化生活問題,反腐倡廉問題等。把這些人民民眾關切的實際問題解決好,就是求實、務實的態度。要發展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和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牢記崗位職責,正確行使權力,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3、改革特權體制
針對特權問題,鄧小平早就提出過解決辦法: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因此,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隱性特權”問題。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能徹底反對“隱性特權”。
4、加強權力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