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解說
隘是形聲兼會意字,《說文解字》中“隘”是“𨽝”的籀文。𨺅(fù 部分設備不可見)為形旁,䒣(rǎn)為聲旁。䒣也表意,表示狹窄。籀文作“隘”,以“益”為聲。現代漢語將“隘”作為規範字。
文字釋義
(1)〖形〗狹窄;狹小
君子以為隘矣。――《禮記·禮器》。註:“狹陋也。”
引申指人氣量狹小
又如:狹隘(寬度小; [心胸、氣量、見識] 局限在一個小範圍內;不宏大)
(2)〖名〗險要的地方
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杜預註:“言楚在險隘,不得陳列,天所以佐宋。”
一人守隘,萬夫莫向。——晉·左思《蜀都賦》
(3)〈文言義〉〖形〗窮困;窘迫
引申為疲弱;委頓
隘乃禽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禽:通“擒”。)
❶〈文言義〉〖動〗阻止
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
戰國策·楚策二》鮑彪註:“隘猶阻。”吳師道補正:“隘,從阨音。”
雲隘東風藏不盡,吹艷生香萬壑。——宋·蔣捷《
賀新郎·約友三月旦飲》
❷〈文言義〉〖動〗隔絕
三國隘秦,周令其相之秦,以秦之輕也,留其行。——《
戰國策·東周策》鮑彪註:“隘,謂隔絕之。”
❸〈文言義〉〖動〗限制;控制
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羨,隘其利途。——《
管子·國蓄》
引申為隱瞞
巢初授余,約不傳人,指江水為盟。余竊隘之,乃以傳蘄水人龐君安時。——宋·蘇軾《聖散子敘》
(釋義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隘”作“𨽝”,籀文作“隘”
【卷十四】【𨺅部】𨽝 ài 烏懈切
陋也。從𨺅(fù),䒣(rǎn)聲。𠍳(yì),籀文嗌字。
隘,籒文𨽝從𨸏(fù)益。
𨽝,狹隘,從𨺅,聲䒣。𠍳,是籀文嗌字。
隘,籀文𨽝字,從𨸏,聲益。
說文解字注
〖(𨽝) 陋也〗
𨸏部曰:陋者,阸陜也。阸者,塞也;陜者,隘也。然則四字相為轉注。
〖從𨺅,𠍳聲〗
烏懈切。十六部。按此舉形聲包會意。如人之咽喉也。
〖𠍳,籒文嗌字〗
此見口部隘下。各本譌作隘。今正。
〖(隘) 篆文𨽝,從𨸏、益〗
篆各本作籀。今正。𨽝,籀文也。隘,小篆也。先籒而後篆者、為其字之從兩𨸏也。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 隘 ·康熙筆畫:
18 ·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正韻》烏懈切《韻會》麼解切,音。《左傳·僖二十二年》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戰國策》塞黽隘。
又《說文》也。《玉篇》急也,陝也。《詩·大雅》誕置之隘巷。《禮·禮器》君子以為隘矣。《戰國策》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荀子·王霸篇》生民則致貧隘。
又《正韻》乙革切。與阨阸同。《戰國策》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又》寡人之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為中山之獨與燕趙為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注》隘,亦不通也。讀作阨。
又葉於旣切,衣去聲。《謝莊·宋孝武帝文》芝蓋迫軨,上驤眷轡。萬肅其北,靈阿具其深隘。
又葉伊昔切,音益。《屈原·離騷》惟黨人之偸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說文》籀作。《玉篇》本作阸。《集韻》或作阨。《篇海》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