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隔離種
- 外文名:insular species
- 學科:生態學
- 本質:物種隔離
簡介
形成過程
- 初定的兩個種分布區重疊的—它們占有相同的棲息地。 經過多年的觀察,都無法在重疊區分辨出有兩個以上的種群,這些種群可能在隨後時間又合為一個大種群。沒有生殖隔離,種群就不得以分化,有了生殖隔離,種群間的基因無法交流,也就無法抹掉差異。這不是說雜交完全不會發生,只是說它可以忽略不計。通常,雜種個體無法像其親本純種個體那樣成功的繁殖。
- 初定的兩個種地理隔離—它們占有不同的地理區域。很明顯,無法直接觀察到分隔兩地的兩個種群之間的生殖隔離情況。通常情況下也不可能通過試驗來完成: 即使在豢養情況下兩個初定的種能配育,這不代表在野外它們也會自由交配,這也不總是可以對雜種後代在進化上的適應性提供多少信息。通過其它一些試驗可能會得出更多信息: 例如,種群A的個體是否對種群B發出的求偶鳴叫錄音有正確的反應呢? 有時候,試驗能夠提供確切的答案。例如,巴拿馬地峽兩邊居住著七組看上去幾乎一樣的海蝦(Altheus)種群,它們在約3百萬年前出現。直到不久前,它們還被認為是相同的7個種。但是當把來自海峽兩邊的雄性和雌性放在一起時,它們沒有交配反而大打出手。甚至如果海峽再次下沉,這些種群在基因上還會保持隔離::所以,它們被劃分為不同的種。但在更多情況下,觀察和試驗都無法提供確定的答案,這是就要通過對鄰近物種的經驗來猜測它們之間的關係了。
- 種群的變化是漸變式的—在種群地理分布的兩極,其典型個體間差異十分明顯,但是在它們間的過渡是逐漸進行的。例如,北澳大利亞的樹袋熊比南方的親戚要小而且顏色也較淺,但是它們之間沒有絕然的分界線: 越向南部,樹袋熊的個體就越大而且顏色越深; 在中間地帶的個體則體型和色澤都是中等。相反,在相同的地理範圍內,黑背(北方)和白背(南方)鐘鵲不從一種形態向另一種過渡;北方種群黑背,南方種群白背,在雜交區域“純種”與雜合類型同樣常見。樹袋熊的變化是漸變式的(從北到南逐漸過渡,在小範圍內的種群具有統一的外觀), 但鐘鵲的變化不是漸變的。在這兩個例子中,對其分類都存在一些不肯定,但是大多數的看法是兩者的南北雙方都不足以構成種。由於認為南北的鐘鵲基因交流受到了限制,足以稱它們為亞種(而非種); 但樹袋熊之間存在南北間實質的基因交流,所以專家甚至拒絕認定它們為兩個亞種。
重要性
- 它是普通人區分不同生物的基礎- 狗是一種,貓是另一種。
- 科學家通常使用標準的雙名制命名法 (或 三名制命名法)來指代生物。
- 這是唯有的具有經驗成分的分類階元,比如斷言兩隻動物是兩個物種就不單單是對它們進行分類那么簡單了。
相關
- 配偶識別種定義了一群能夠把種群中的其它個體識別為潛在配偶的生物。正如上述隔離種的概念那樣,它僅適用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 系統發生種或者進化種或者達爾文種是一組具有相同祖先的生物; 在時間和空間上,這個世系與其它世系保持分離。在這樣一組生物在的某個時候,其成員可能分道揚鑣。當其不同越來越顯著的時候,這兩個種群就被認為是兩個不同的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