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相會

《隔牆相會》淮劇的一種,原稱江淮戲、鹽城戲或江北小戲。起源於江蘇鹽城、淮安、淮陰一帶,流行於上海、江蘇及安徽部分地區。

簡介,發展前景,

簡介

《隔牆相會》淮劇的一種,原稱江淮戲、鹽城戲或江北小戲。起源於江蘇鹽城、淮安、淮陰一帶,流行於上海、江蘇及安徽部分地區。最初的淮劇是在蘇北民間小戲香火戲的基礎上,結合門嘆詞等民間說唱,在徽班演出的影響下形成的,早期淮劇以老淮調和靠把調為主。60年代初,淮劇界正式確定建湖方言為淮劇的舞台語言。

發展前景

1931的蘇北大水災和1945年的抗戰勝利,大批江淮戲藝人相繼來滬形成眾多班社,著名的有何孔德的何家班、武旭東的武家班、駱步興的駱家班、謝長鈺的謝家班、單連生的單家班、顧漢章的顧家班、馬麟童的扶風堂等。1945年,江淮戲聯誼會成立,翌年改名為江蘇戲公會(解放後改組為淮劇改進協會),成為淮劇藝人的活動中心,凡社會活動、組班邀角、人事糾紛、藝人福利等,都通過它辦理或仲裁,淮劇這一劇種名稱傳遍滬上。淮劇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僅成立了上海市人民淮劇團、江蘇省淮劇團,各劇團建立劇本制和導演制,隨之也相繼有了編導隊伍,並配備音樂、舞美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員,並整理和演出了大批的傳統劇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