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皇陵

隋朝皇陵

隋文帝的陵被稱為泰陵,大約在今天的陝西省扶風縣城附近。它南面靠近一個小村鎮,東面就是楊陵火車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隋朝皇陵
  • 外文名:the royal tombs in Sui Dynasty
  • 建立:於隋朝,
  • 被稱為:泰陵
隋文帝泰陵,隋煬帝陵,

隋文帝泰陵

the royal tombs in Sui Dynasty
隋文帝楊堅華陰(今天的陝西)人。北周的時候承襲,當上了隋國公。他的女兒是北周宣帝皇后。靜帝年幼便即了位,他任丞相,於是總攬了朝政,被封為隋王。後來靜帝禪讓帝位於他,建立了隋朝,年號是開皇。他用了九年的時間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在位一共二十多年,開基立業,在政治上比較有所作為,在歷史上稱為"開皇之治"。他推行均田制,創立了科舉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為以後唐代的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死後與皇后合葬泰陵,同墳異穴。
所以如果你想實地探訪一下泰陵是比較便利的。站在泰陵前,你的目光越過渭河,可以看到巍峨的終南山。靜觀泰陵,你可以發現,經過了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它顯得益發古老而滄桑。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陵墓頂部是平坦的長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經被挖去了很多,想來是歷代盜墓者所為。陵園的建築早已經毀廢,地面的遺存物也已經難以找到了。按照史書的記載,這裡應該建有高聳的闋樓。
從陵冢往南是一座清代石碑,大約高三米,碑上刻著"隋文帝泰陵"五個清晰的大字,是清代乾隆年間的陝西巡撫畢阮所書。
往泰陵東南走,在不遠的陵角和陵東兩塊高地上,還有當年隋文帝廟的遺蹟。今天俗稱"祭祀壇"。原祀廟的垣牆建築早已經毀掉,只能夠看到殘磚碎瓦了。但是我們不難構想,當初祀廟的規模是多么地宏大。從這裡還能看到闋樓的遺蹟。
就是在這些殘磚碎瓦中,歷史學家發現了帶有濃厚佛教色彩的文飾和形制。比較多的是蓮花狀的方磚。方磚中央是浮雕的蓮花圖案,角邊飾以蔓草,四周刻著連珠紋,非常美觀大方。特別的,這裡還發現了一枚殘破的、以菩薩形象為文飾的瓦當。它的正面用弦紋和連珠紋組成一個心形,中心端坐著一尊雙手合十、結迦跌坐的菩薩。據說這種直接以菩薩為文飾的瓦當在國內是非常罕見的。
隋文帝的泰陵,在中國陵寢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它為以後唐宋陵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於泰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隋煬帝陵

隋煬帝陵,在今天的江蘇省揚州市北雷塘村。雷塘,又稱為"雷坡",相傳吳王曾經在 這裡建造釣魚台。南朝的時候,這裡園林山水,亭台樓榭,是江南勝跡。宋代以後,這裡湮滅無存,只剩下煬帝孤冢一座,老百姓稱為"皇墓墩"。
隋朝皇陵
清嘉慶十二年(1807),大學士阮元發現後,重立墓碑,上鐫隸體“隋煬帝陵”4字,由清書法家、揚州知府伊秉綬書。
隋煬帝陵占地3萬平方米,有石牌樓、陵門、城垣、石闕、側殿、陵冢等組成。整個帝陵形制獨特、氣勢雄偉,城垣、石闕、陵冢是世界上罕見的帝王的葬式,是典型的隋唐建築風格。
隋煬帝陵冢為十分整齊的平頂金字塔形,高12米,四邊均為規則的等腰梯形,上下邊長分別為8米和29米。墓前立有巨型墓碑,底座為階梯式,上部為片狀雲,中部左上方刻有“大清嘉慶十三年在籍前浙江巡撫阮元建石”;正中刻“隋煬帝陵”,每個字為臉盆大小;右下方刻有“揚州府知府汀州伊秉綬題”。清代的時候曾經重修了煬帝陵。陵墓的前面有大學士阮元所立的碑石,揚州知府伊秉綬隸書“隋煬帝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